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诗谜赏析 精选

已有 7838 次阅读 2009-7-5 06:55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诗谜赏析

武夷山 辑

一位名老中医,写了一首中药谜语诗,诗中写道:“老汉首如霜,龟峰眺武昌;万物如梦时.酸甜苦辣香。重阴花满枝,湘子谱乐章;昭君出塞去。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每句一中药名(白头翁、望江南、全蝎、五味子、野菊、神曲、王不留行、淮熟地)。诗中猜谜,谜中寻诗,浑然一体,妙趣横生。

出处:http://www.jksb.com.cn/blog/u/dzsunjun/archives/2008/1260.htm

博主:万物如梦,是因为全歇了(谐音“全蝎”)。淮熟地者,怀念熟地也。

不过,这样的诗,严格说来只能说是押韵游戏,因为并无深意在。董福东先生做的下面这首诗谜就不一般了:

寻隙以求诚可哀,拾人牙慧怎成才?若言秉性生来木,功到也能茅塞开。

出处: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130

博主:谜底是“牙签”。

我们不是提倡自主创新吗?只会在洋人文献的纸缝里寻找文章思路者,就是“寻隙以求”吧。 该诗前两句是批评,后两句就是鼓励了:即使不算聪明,也能攀登绝顶,一步一步走呗。贾伟老师说,愿意招“笨”一点的学生(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1678),就是指这一类最终能“顿开茅塞”的人。你若不说明这是谜语诗,谁都觉得它是一首不错的小诗。但是,它句句扣着牙签呀:寻隙以求――剔牙缝;拾人牙慧――取其本意;生来木――牙签是木头做的;茅塞开――牙缝里的异物剔出来,人感到很舒服。不由人不佩服董福东老师匠心独运。据说作家出版社几年前就出版了董福东先生的《诗谜一百首》,有机会一定要买一本。

还有一种谜诗是利用拆字法,例如:

牧羊姑娘去牧羊,女远行,不见娘,草萋萋,意惶惶。(打一字)

谜底:

出处:(http://www.wenhu.org/html/40/n-2740.html

谜面描绘的画面:牧女牧羊远行,远离了爹娘,在茫茫草原之上,心中生出凄凉,意态恐惶。

此谜采用典型的抵消法:牧羊姑娘去牧羊自身就暗示猜者去掉谜面中的牧羊二字,剩下姑娘两字;女远行,不见娘再次暗示抵消姑娘中的字和字,剩下字了。草萋萋采用添加法,即在字上加(即艹),就是谜底字了。意惶惶采用复解法,即在谜底明了以后,解释谜底的意义,其作用是为了补充谜面的完整,使谜面更丰满。

博主:我刚刚开始读史仲文先生的《汉语是这样美丽的》(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我觉得,汉语之美丽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诗谜。

在网上还搜到“玉尘小筑”的几首诗谜(http://www.4uup.com/4uup/?1130/viewspace-10136),与大家分享。

其一

霓裳朱羽新妆罢
占尽华年第一春
惊变一声由地响
香容霎那化灰尘

打:一美女 一玩物

 

其二

汉苑娇无娜
玲珑体态轻
飞花尝妒彼
弹破玉肌明
曲曲回风转
丝丝环佩鸣
芝生音呖呖
几处共予聆

打:一美女 一玩物

 

其三

弱质风难禁
光华满室明
自为吴殿女
不见越溪清
难灭家亡恨
常怀报国情
夜来心内痛
泪滴到三更

答:一美女 一用具

 

其四

质本聪明能度量
才华尤胜众儿郎
六宫虽得昭容号
百宦称歌女子妆
自是直诚多取信
常教侍候案台旁
亲操御殿划经纬
辅佐江山论短长

打:一美女 一用具

 

其五

南疆北塞道途长
一纸丹青一断肠
愿把奴身随驿信
托于归雁到家乡

打:一美女 一物品

 

其六

生来南国繁华地
烟水金陵育婉妆
才似比干心有窍
脂如皓雪腕凝霜
三秋桂子多垂爱
十里荷花暗递香
未料清风吹梦断
丝丝愁绪恨绵长

打:一美女 一小吃

其七

曾几白莹体
柔肢嫩玉娃
不甘心火盛
沾染秽油瑕
东巷卷帘户
西门小贩家
臭名遗万载
香气诱人夸

打:一美女 一小吃

答案:1杨贵妃 爆竹  2丽娟 风铃  3西施 蜡烛  4上官婉儿 尺 

 5王昭君 邮票  6陈圆圆桂花糖藕  7潘金莲 油炸臭豆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41931.html

上一篇:我们的书贵不贵?
下一篇:女性科研人员顶半边天了吗?
收藏 IP: .*| 热度|

12 杨学祥 王桂颖 吴小丁 郑融 马昌凤 俞立平 王号 钟炳 迟菲 陈湘明 王立 马光文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