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全世界学术期刊界共同的怪现状 精选

已有 19111 次阅读 2009-3-10 07:13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全世界学术期刊界共同的怪现状

武夷山

清朝谴责小说家吴趼人(18671910)创作过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小时候读过。目前,全世界的学术期刊界也有形形色色的怪现状。英国的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杂志2007年第6期发表了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管理学院的Stuart MacDonald和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经济、金融与管理学院的Jacqueline Kam合写的论文,题目是:“管理学领域内的高质量期刊和博弈行为”,披露了不少与我国学术期刊界的怪现状极其类似的情况。文章说:

随着正规的科研绩效评价(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简称RAE)的开展,英国学者也更注意在高档次期刊(quality journal)上发表论文了。Quality journal的同义词还有premier journal, key journal, core journal, flagship journal, top rank journal, top tier journal, 等等。

一旦一种期刊进入了高档期刊行列,就能吸引到更多高水平的稿件,于是就可能长期保持在这个行列中。在管理学界,人们认为:一流管理学院的教授们愿意投稿的那些期刊就肯定是好刊物,但是,管理学院是否属于一流,又得看其发表状况。

由于研究者人数的增加等各种因素,发表越来越难。对于管理学领域的期刊,1970年时的平均退稿率为72.8%, 1994年时攀升到81.7%

由于在科研绩效评估中很重视论文,现在学者们普遍不太情愿做审稿的事,因为审稿的工作量和贡献在个人业绩中反映不出来。

澳大利亚正打算学习英国的RAE,加强定量评估的分量。一些大学采取了发表论文给予奖励的做法。墨尔本商学院的老师每在《金融时报》列出的高档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奖励15000澳元。昆士兰大学商学院的奖励规定更细:

一档期刊:每位作者人奖励12000澳元

二档期刊:每位作者奖励7500澳元

三档期刊:每位作者奖励5500澳元

四档期刊:每位作者奖励2000澳元

五档期刊:不奖励

在非学术性的专业期刊(professional journal)发表论文:每位作者奖励1000澳元

 

由于昆士兰商学院是奖励每位作者,而不是每篇论文给一个固定奖金额,于是,采取奖励措施后,合著增多了。有人分析说,这样的奖励措施会诱使人们发表短文章,或是将类似内容的文章在多处发表。此举也不利于校内老师与外单位的合作,因为昆士兰商学院的奖励规定只是针对内部员工的。

不仅学校管理当局有动作,期刊编辑部也有动作。比如,一些编辑部加大出版频次,增加每期的页码数,以吸引作者投稿。有的编辑部愿意向“好作者”支付现金(博主:国际期刊一般不给稿费,因此,向个别作者付钱就属于鼓励措施了),还有编辑部“培植”一些作者多引用本刊,或者是几家刊物间搞互引联盟。

不同院系在给期刊排行,期刊也在给院系排行,它们对来自某些院系的来稿会更欣赏。

由于美国期刊界一般认为,哪个期刊质量好,来稿量就多,从而拒稿率就高,于是拒稿率可以成为期刊质量的一个评估指标。于是,有的期刊编辑部就鼓励、“忽悠”大家给本刊投稿,这样,拒稿率必然就加大了。

很多作者不是为了交流学术思想而发表文章,而是为发表而发表,学术态度不严谨。大约三分之一的论文引证的是二手资料,而不是一手资料,而且,对这些二手资料,作者也未必读过。

 博主:从2008年起,英国RAE变成只看定量指标了,尽管此举招致许多批评。为什么会放弃定性评估?一是因为,多次RAE的评估结果表明,定量评估结果与同行专家的定性评估结果高度吻合;二是因为,同行专家评估面临现实的困难,比如,2001年那次评估,14位专家评审组的成员总共要审714篇论文论著,它们堆起来有40英尺高。换句话说,在40天的评审时间里,每人平均每天要审读18篇论文!他们不可能在40天内不干别的只做审读,即使全身心投入审读,一天认真审读18篇论文也是难以想象的。事实上,这些评审组成员能将面前的一大堆待审论文论著的1530%认真审读一遍就不错了。

面对全世界共同的怪现状,谩骂、诅咒没有用,看见SCI就发火也没有用,看见大学排行榜就跳脚还是没用。我们不可能下一个行政命令禁止定量评估与排行,只能想办法将评价做得更好,设计更合理的指标,确定更合适的权重,而不是简单放弃定量评估。比如,台湾大学黄慕萱教授设计的世界大学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是全面的大学评估,只评估论文质量)就是我迄今见过的最好的指标体系。她既考虑了能反映大学的长期学术积累的指标,又考虑了反映大学近期表现的指标,这种长短期结合的评价思路前所未见。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19367.html

上一篇:3月11日学术报告会预报
下一篇:刘易斯.卡洛尔的奇妙人生
收藏 IP: .*| 热度|

27 吴跃华 杨学祥 廖永岩 王桂颖 张光明 刘玉平 郭战胜 任胜利 王应宽 刘进平 蒋永华 李万春 俞立平 周春雷 陈国文 袁军鹏 李宁 马丽丹 王恒通 刘钢 郑秀娟 刘畅 杨佳 王启云 苗元华 刘玉仙 曲津华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