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诗人狄金森与科学家达尔文 精选

已有 4873 次阅读 2024-9-13 06:07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诗人狄金森与科学家达尔文

■武夷山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24年9月12日)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美国著名诗人,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是载入科学史册的英国生物学家。他俩都生活于19世纪,他们之间会有共性吗?

   4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国西蒙斯大学文学教授和科学史家Renée Bergland(热内·伯格兰)女士的著作Natural Magic:Emily Dickinson,Charles Darwin,and the Dawn of Modern Science(本文作者译为“自然魔力:艾米莉·狄金森、查尔斯·达尔文和现代科学的黎明期”)。

   伯格兰认为,这两位巨星的共同点是,用自己的思想和作品捕捉到了新科学的惊人可能性,同时竭力保留自然之魔力。

   在两人诞生的那个时代,研究自然界的学问还不叫“科学”,而叫自然哲学。那时也没有专业科学家,自然哲学是诗人、牧师、女学生等群体的共同业余消遣。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乘坐“贝格尔”号考察了太平洋中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而狄金森是美国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小镇的一名学生。

   大约从那时起,世界开始了巨变,诗歌与科学开始相互分离。在此之前,达尔文的祖父伊拉斯穆斯·达尔文是一名著名医生、植物学家和博物学家兼诗人,他曾用诗歌阐述科学思想,那时二者是一体的。现代思想家向古老的教条发起挑战,他们提供大胆的新视角,比如进化论是惊世骇俗的。

   正如达尔文在研究中深受其自然哲学根底的影响,坚信所有生命相互关联一样,狄金森的诗歌则被其学习过的植物学、天文学、化学所形塑,她对达尔文的科学思想开辟的迷人可能性非常倾心。

   伯格兰独辟蹊径地从全新视角考察这两人的不同职业生涯,描绘了19世纪的时代特征,即关于科学的观念迅速演化,诗人、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都对这一演化过程施加着影响。

   她尤其论证了狄金森和达尔文都拒绝接受将科学和艺术分离开。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重新找回狄金森和达尔文共有的面对自然生态油然而生的讶异感。

  本书连“导言”和“跋”共有18章。《绪言:兰花之心》这个名字是狄金森诗歌中的一个意象。

  《导言:迷人的世界》中说:“查尔斯·达尔文没有称自己是科学家。在他年轻时,他不可能称自己为科学家。科学家这个词到19世纪30年代才造出来,那时达尔文还不到30岁。在此之前,研究自然界的人被称为博物学家和自然哲学家。达尔文在‘贝格尔’号上的同伴船员认为达尔文是船上的哲学家。他们给达尔文起的绰号是Philos(本文作者注:哲学家一词的头6个字母),这个绰号并不是指达尔文是高端的思想家,偏好无聊的幻想或异想天开。在当时,自然哲学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实实在在的探究。”

   其他各章分别是《狄金森与达尔文:童年画像》《博物学家达尔文:什罗普郡、爱丁堡、剑桥》《自然之人:具有科学色彩的阿默斯特,1830—1836年的阿默斯特;6岁之前的狄金森》《玩杂耍者、黑马:在贝格尔号上,1832—1836;23~27岁的达尔文》《勇敢的狄金森:阿默斯特,1836—1847;6~16岁的狄金森》《处于领导地位的科学人:伦敦与阿默斯特,1836—1845》《地学宗教,南哈德利:阿默斯特,1847—1851;16~20岁的狄金森》《慢悠悠的船:道恩镇、莫尔文镇,1842—1851;33~42岁的达尔文》《村里的兴奋:阿默斯特,1851—1857;20~26岁的狄金森》《论物种起源:道恩村,1858—1860;49~51岁的达尔文》《如果你看见一颗子弹(注:狄金森信函中的一个短语):阿默斯特,1857—1861;26~31岁的狄金森》《狂放的实验:道恩镇和阿默斯特,1860—1862》《旋律还是巫术?阿默斯特,1862—1866》《共同的朋友:道恩镇和阿默斯特,1866—1882》《完全无私:达尔文的最后岁月》《大自然是一座闹鬼的屋子(注:狄金森的一句诗):狄金森面对死亡》《跋:希望是一种奇怪的发明(注:狄金森的一句诗):狄金森和达尔文在21世纪》。

《中国科学报》 (2024-09-12 第3版    读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50885.html

上一篇:美国推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中期布置(1996)
下一篇:《世界译文索引》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1996)
收藏 IP: 219.143.174.*| 热度|

19 郑永军 许培扬 孙颉 尤明庆 王从彦 张志东 崔锦华 葛维亚 何青 王安良 宁利中 杨正瓴 钟炳 胡泽春 杨学祥 朱林 王涛 刘跃 刘凤朝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