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没有人类的世界是否会更好

已有 5550 次阅读 2024-8-29 08:17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没有人类的世界是否会更好

■武夷山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24年8月29日)

8月,美国布朗出版社出版了美国哲学家Todd May(托德·梅)的著作Should We Go Extinct?A Philosophical Dilemma for Our Unbearable Times(本文作者译为“人类应该灭绝吗?我们这个难以忍受的时代之哲学困境”)。托德·梅已经出了18本书,包括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本书:A Fragile Life(《脆弱的人生》)、A Significant Life(《有意义的人生》)和A Decent Life(《体面的人生》)。

面对普遍的生态损害、核战争威胁和人类自己造成的其他严重问题,作者问:“没有人类的世界是否会更好?”

他首先列举了人类带来的正面事物,比如幸福感,又如只有人类才拥有的“重要体验”——欣赏美丽的画作这类属于“善”的东西。

然后叙述了人类带来的负面事物,比如与真、美和良善生活作对的苦难,工业化农业和毁坏森林导致的普遍生态损害,等等。

接着,梅介绍并考察了针对以上问题的几种解决方案,最后都加以否定。

其中一种方案是人类以较小的规模继续生存。但是,即使是人口较少、老死不相往来的社区,最终也会因人际交流,使总人口很快膨胀到像当今这样不可持续的规模。他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行动方案,比如控制工业化农业。

本书并未回答作者提出的核心问题,作者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建议细化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步骤中,但读者仍会佩服梅将沉重的哲学概念表述得如此清晰且轻松,并能从书中得到一个激发人们深刻思考的思想实验。

下面摘译作者介绍本书的一篇文章中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英国大文豪塞缪尔·约翰逊说过:“先生,您就信我的话吧,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两周后就要被绞死,就能难以置信地集中思想。”

绞刑有这样的作用:让人集中思想。那么道德绞刑有什么作用呢?它有集中思想之效吗?再说了,道德绞刑是什么鬼?

重要话先说。道德绞刑是我编造的词,指的是你知道自己已经做了无可挽回的大坏事,结果你活得越久,你就越是持续地做坏事。说它是绞刑或吊死,是因为摆脱未来对你来说在道德上是正确的(你是否配拥有未来则是另一回事)。说它是吊死,也因为你确实被吊在那儿了。你无法解脱。

在我即将出版的一本书《人类应该灭绝吗?我们这个难以忍受的时代之哲学困境》中,我提出这样一种可能性:人类自身也许被处以道德绞刑。大概的意思是,人类从事的种种活动及其后果,如工业化农业、毁坏森林、气候恶化、以动物为对象的科学实验,等等,对地球上的其他造物带来了如此大的苦难,以至于如果人类不再繁衍下去、听任我们这个物种灭绝,也许是更好的事。

在叙述了自己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山里对生态系统的感悟之后,他写道:

在北卡罗来纳西部大山里发生的那些感悟,也适用于我每天碰到的动物。可以这么说吧:我注意它们了。我的思想集中或专注在它们身上了,被它们吸引了。狗也好猫也好,森林也好鸟儿也好,它们存在着。

当我们在世界中巡航时,某些东西处于我们感知和注意力的前景,其他东西则一直处于背景。过去,对我来说,人总是处于前景,其他生命体多半处于背景。现在不复如此了。其他生命体进入了前景,它们的生命、动荡性和脆弱性都进入了前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对于我是前所未有地突出起来了。

思考人类灭绝问题,尤其是思考有什么支持人类灭绝的正当理由,可以使人们发生这种从背景到前景的转换。至少对于我是这样的。有很多生命在那里存在着,它们易于被忽略。也许,正是由于它们易于被忽略,人们就更容易虐待它们,有时是直接而残酷地虐待,有时是单单由于忽视而形成的虐待。也许,由于我们看到了这些生命,听到了这些生命,对它们比过去更加好奇,这样的话,兴许从道德上说,我们才更有资格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未来世代。

当然,作者并非真的希望人类灭绝,他是通过人类灭绝这种假想前景来逼迫人们认真地反思人类对于地球家园的道德责任。

《中国科学报》 (2024-08-29 第3版    读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48623.html

上一篇:工业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1996)
下一篇:关于美国经济信息化的几个问题(1996)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33 晏成和 王从彦 王涛 黄河宁 许培扬 李杰 周忠浩 黄永义 汪运山 曾宇怀 何青 郑永军 尤明庆 李斌 夏向阳 杨正瓴 钟炳 孙学军 杜占池 王安良 赵凤光 孙颉 王成玉 朱晓刚 马丽丹 胡大伟 崔锦华 杨学祥 刘跃 孙南屏 朱爱军 边家珍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IP: 119.113.127.*   回复 | 赞 +1 [10]崔锦华   2024-8-31 09:53
“没有人类的世界是否会更好”这个命题本身就令人感到很恐怖!因为这是说给人听的!又因为人类是这个世界最高级的动物,所以没有人类的世界肯定不会更好!所以对此言的答案是全否定!另一方面,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祸害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我们人类应该从改良自己的做法上下功夫,而不是从灭绝自己上做文章啊!
IP: 202.113.11.*   回复 | 赞 2 +1 [9]杨正瓴   2024-8-30 18:38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人类而鸣
IP: 109.195.72.*   回复 | 赞 1 +1 [8]胡大伟   2024-8-30 08:46
好与不好,是价值判断,没有人,就没有价值判断了。就像说火星、金星上好不好一样。
回复  这里的“更好“”是不严谨的表达,指是不是有益:如果人类先灭绝了,地球生态系统会不会就晚一点崩溃,使得其他物种多过若干年“不受欺凌”的生活?作者大致是这个意思。
2024-8-30 16:0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2024-8-30 19:362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回复  如果乐观一些,人类未来掌握了生态系统演化的规律,比如洞悉了生物多样性产生和维持的奥秘(Science的125个元问题之13——为什么会有生物多样性?),就可以把她向着更加美好的演化方向改造了。
2024-8-30 22:253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回复  问题恰恰在于,“乐观”的实际表现、实际结果,不是人类真正掌握了规律从而有资格乐观,而是人类过于自信,过于狂妄,于是有“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之类的“壮举”。
2024-8-31 06:414 楼(回复 3 楼) 赞 +1 | 回复
IP: 223.104.71.*   回复 | 赞 1 +1 [7]guest28121089   2024-8-29 22:16
所以,立题之前,为什么需要进行设问,完成自问自答了,才有可能立题。
IP: 223.104.71.*   回复 | 赞 1 +1 [6]guest28121089   2024-8-29 21:52
没有人类的世界是否会更好——其实不可能有答案。
IP: 223.104.71.*   回复 | 赞 1 +1 [5]guest28121089   2024-8-29 21:34
青山依旧一轮日哈哈哈
IP: 111.201.5.*   回复 | 赞 1 +1 [4]周少祥   2024-8-29 18:11
如果没有人,宇宙存在与否都没有任何意义。
回复  1.“0”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和方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693-20219.html
2.“无穷大”及其相关事实浅析——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693-381677.html
3.“横议”神秀首座和六祖惠能的偈子——基于“0”论——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693-1377382.html
2024-8-29 20:0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评论回复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审核未通过
回复  从标题看,“白左”现象已然非常恐怖了。

事实上,如果没有人,宇宙(世界)存在与否,没有任何意义,宇宙(世界)存在与否完全取决于人的存在。

曾经有人持反对意见,对我说,那还有猪呢!我的回答则是,如果你要与猪为伍,那我就不说什么了!
2024-9-2 15:424 楼(回复 2 楼) 赞 +1 | 回复
IP: 117.150.38.*   回复 | 赞 1 +1 [3]黄永义   2024-8-29 17:04
  
回复  谢谢
2024-8-30 06:3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12.97.63.*   回复 | 赞 1 +1 [2]xtn   2024-8-29 15:23
可以参考法国电影《人类实验计划》 系列是一部由詹姆斯·德莫纳克主演的科幻惊悚电影,讲述引发实验计划——12小时之内允许全国进行大实验事件的前因。
评论回复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IP: 112.97.63.*   回复 | 赞 3 +1 [1]xtn   2024-8-29 15:13
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生物种群的兴衰是正常的自然过程。人类消失后,自然界可能会经历一段调整期,随后新的物种会进化出来,填补人类留下的生态位。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新的自然平衡状态,但这是否是“更好”的状态则取决于评价的标准和观点
匿名回复  在我看来,文明的密度原本就不太高,光速的缓慢,再加上我们追求享乐的欲望超过了扩张的欲望,其他的想法实在太过牵强。
2024-8-29 21:4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10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5 1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