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一篇稿件的意见(2008)
武夷山
您好!来稿收到,读了一遍,我有几点想法。
首先,目前的稿子较适合在报纸发表,也只有在报纸发表才可能快。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学习时报(中央党校办的)都可考虑。大约是赶时间赶出来的,此稿还比较粗糙,录入错误就好几个,如“江苏”录入为“教授”。
其次,如果该文投《中国软科学》让我审稿的话,我有几个疑问:
——研发产业包括哪些行当,至少需要枚举一下,否则无法统计;
——用专利数来衡量研发产业不合适,因为专利多的地方,不一定是研发产业先进的地方,也可能是地处某地的大学获得了好多专利。
——即使可以用专利数来衡量研发产业,也不能像本文这样,其实是用对研发枢纽城市的讨论代替了对研发产业的讨论。可能正是由于用专利数来衡量研发水平,而按城市来统计专利又比较方便,才造成了本文现在的局面。用专利数来衡量研发产业的话,我们只能分析出:现有的哪些产业(如航空航天、软件开发)更接近研发产业;而无法了解;作为一个新产业类别的研发产业拥有多少专利,因为现阶段是统计不出来的。
——更应回答的是;按本文定义的研发产业如何才能挣到钱?如果把该产业看成一个大企业,它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为回答这个问题,除了理论推演,更需要案例的佐证。有没有其他国家发展研发产业的最佳实践?有没有国内局部地区发展研发产业的成功经验?它们的研发产业发展路径有无共性?关键的stakeholders包括哪几方?如何确保它们协同工作而不是相互掣肘?
——从理论上说,研发产业可以在跨区域上布局,甚至全球布局,不一定局限于一个城市之内。因此,本文以几个城市的情况为基础的分析不足以令人信服地回答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如何加快研发产业发展。
意见仅供参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