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信 息 研 究 所 “十一五”发展计划(草案),2006

已有 941 次阅读 2023-6-27 06:52 |个人分类:图书情报学研究|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博主按:我率领一个跨部门的工作小组完成了以下发展计划草案,但后来并未发布。我估计原因之一是,此稿关于未来发展的若干指标(如论文发表量)太保守。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信 息 研 究 所

“十一五”发展计划(草案)

2006年7月3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规划制订工作小组

 

目   录

 

  ... 3

一、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4

() 科技信息事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 中信所的发展现状... 5

() 中信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6

二、定位与总体目标... 7

(一)定位... 7

(二)目标... 7

三、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重点...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思路... 8

(三)发展重点... 10

四、各方向的具体指标... 13

(一)人才类指标... 13

(二)科研类指标... 13

(三)服务类指标... 14

(四)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 14

(五)学环境与组织文化... 15

五、近期行动计划... 15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科技产出指标跟踪监测平台建设... 15

(二)面向自主创新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6

(三)中国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建设... 16

(四)重点领域深度分析报告... 16

(五)基于知识服务思路的NSTL系统服务能力建设... 17

(六)情报理论与方法研究起步工程... 17

(七)中国院士著作馆建设... 17

(八)研究生院筹备建设... 18

(九)基础数据库、基础管理平台建设... 18

六、搞好所属企业的发展... 18

(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19

(二)万博科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19

(三)北京科信苑物业公司... 19

 

 


 

 

2005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根据科学技术部批复的改革方案,基本完成了社会公益院所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完成了全员竞聘的关键阶段,从而形成了新的组织架构和发展格局,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定位和方向。

作为科技部直属的公益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中信所定位于为科技部等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科技创新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成为全国科技信息领域的共享管理与服务中心、学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网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在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为实现以上定位和发展目标,进一步巩固深化改革的成果,所领导班子决定制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6~2010年发展计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精神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深入分析了目前行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总结了我所50年来的发展经验,明确了我所“十一五”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制定了我所“十一五”发展计划。


一、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 科技信息事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1. 科技信息行业的发展正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1)科技信息行业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与服务模式正发生着重大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数据存储与检索、数据挖掘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管理自动化、信息分析智能化,成为信息服务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以网络为平台的科技信息服务环境正在形成;信息无障碍获取与“数字鸿沟”现象并存;信息活动的重点正从文献资源的获取转向为知识的发现和应用;服务服务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以内容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明显增加。应用最新信息技术创建数字图书馆系统,建立、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展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服务已成为信息行业、特别是图书情报行业竞相探讨的热门话题。

(2)科技信息服务行业竞争态势日趋激烈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各国政府日益认识到科技信息对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大力支持科技信息行业的发展。以信息内容提供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内容产业正逐渐成熟并在全球迅速发展;国外知名科技信息服务机构都在积极开展国际竞争的同时,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国内商业信息服务商迅速崛起,商业信息服务与公益科技信息服务的界限渐趋模糊;国内的公共图书馆、以CALIS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系统乃至NSTL各成员单位之间在资源建设、服务手段与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科技信息服务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内外部环境形势日益严峻。

2. 科技信息行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1)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

信息不仅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且获取信息也成了竞争角逐的重要手段,信息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一个重点。不少国家已把信息视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把信息资源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加速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2)服务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科技信息工作将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科技大会确定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明确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对推动自主创新、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作出了战略部署。为进一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信息工作作为基础支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科技管理服务:为全国科技工作的主管部门——科技部的宏观科技决策和科技管理提供服务是我所的主要工作之一;同时,也要积极为其他政府部门的科技管理和地方、行业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以提供国家宏观层次的战略决策咨询为主要业务,以提供基础信息服务、政策研究服务和战略决策服务为主要手段。

为科技创新服务:在从事探索未知的科学研究时,需要科技信息工作发挥知识积累和资源保障的作用,帮助科研人员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和发现,创造出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

为企业创新服务:针对各类企业的特点和需求,科技信息工作要给予不同的重点支持。对高新技术企业,要发挥科技中介服务的功能,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对大中型骨干企业、已实施企业化转制的科研院所,要提供信息服务、深层次知识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增强其研究开发实力,加强其创新能力建设;对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充分发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多角度促进其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二) 中信所的发展现状

中信所成立50年来,在为国家科技战略服务的同时,也为我国科技信息事业做了许多奠基性的工作。近年来,中信所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常年在研项目保持在50-60项左右。我所完成的许多研究成果和重大工程项目荣获多项国家奖励,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的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及政策建议在国家的科技决策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力;中信所的各类科研项目曾获得1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及240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

中信所举办情报、信息管理教育始于1958年。从1978年开始培养情报学硕士,1998年开始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情报学博士,2002年建立了科技情报界首个“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中信所拥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8人;每年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为60人左右、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俗称“在职研究生”)进修班在读120人左右;现有在读博士生11人,在站博士后人员4名。

作为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总馆,中信所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收集范围最全的工程技术类信息资源的收藏与服务机构,形成了以工程技术领域的外文科技期刊、美国四大套科技报告、国外会议录、国外优秀博士论文为主的外文文献资源收藏体系和以中文科技期刊、中文硕博士学位论文、中文会议论文、院士著作为特色的中文文献资源收藏体系。目前收藏有3万余种近500万册的国内外书籍、期刊、报告等资料;出版发行有16种期刊,年发行量29万余份;建设有17个数据库共2600万条数据。同时,我所向国内外用户提供原文请求、馆际互借、科技查新、论文收录引证、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中信所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代表国家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全民信息计划,与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商务部科技信息服务局、大英图书馆、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日本科技情报中心等三十多个国外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常年开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有50-60项,年均中外人员交流在100人次以上,成为我国科技信息领域对外合作与交流的主要窗口。与此同时,中信所积极加强同地方和行业情报所的联系与合作,通过科技情报学会等全国性社团组织,积极发挥对地方和行业情报所的业务指导和示范作用,也通过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研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合作带动地方和行业情报所的发展。中信所的深化改革也已经在地方和行业情报所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深化改革后,中信所现有7个职能处室、6个公益部门和3个集团化下属企业。同时,受委托代管四个全国性学术团体。目前,中信所在编职工人数为581人,拥有学士或以上学位的科研人员为252人,占职工总数的43%;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2.3%;现有正高级职称科研人员18人、副高级职称科研人员74人、中级64人、初级26人。

2005年全所的整体运营数据:业务总规模为2.41亿元,其中科研项目经费为8848万元,经营收入为8092万元。所属企业的经营业务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我所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中信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 存在的问题

改革后,中信所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与国家对公益院所的总体要求、与行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与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和诸多问题。一是人才问题。缺少在国内外和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人才断层较明显,尚未形成完善的人才梯队。二是整体科研能力和研究开发水平亟待提高。在建设稳定的研究团队和发展特色研究方向方面缺乏有力措施,相对缺乏突出的优势学科;科研环境不理想,科研意识还不够浓厚,独立申请和承担国家重大课题的能力比较薄弱,课题研究水平与影响力还不及中国科学院等同类研究机构。三是科研产出还不够理想。我所现有学术期刊的水平和质量不高,本领域的核心杂志还很少;全所学术论文数量偏少,质量不高。2004年,CSSCI收录我所职工发表的论文数只有51篇,发文数在全国科研院所中的排位仅为53位。近几年来,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成果较少。四是科技信息服务能力的待进一步提高,国家科技管理与决策、公众服务的深度还不够,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急需加强,现代化的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还未建成。中信所在今后发展中必须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2. 面临的挑战

中信所的发展还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的诸多挑战。一是国内同类机构迅速发展壮大,与我所形成了直接竞争的态势。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等专业图书机构有很强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对我所公益信息服务形成了竞争;在情报学理论方法研究及研究生教育方面,面临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具有名牌效应且师资力量雄厚、学科覆盖面广的院校和机构的竞争;作为我所拳头产品的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工作也面临着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同方等竞争对手的挑战。二是在战略研究与决策支持服务方面,也面临来自科技部内相关机构的激烈竞争。三是当前科技情报事业面临着来自图书馆界和搜索引擎、数据商的挑战,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险。作为情报事业的领头羊,我所要充分发挥核心地位,带领行业与地方情报所共同发展,以开拓科技信息事业的新局面。这是情报事业赋予我所的历史使命。

3. 发展机遇

在看到问题和困难的同时,我们也有许多发展机遇。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新形势给科技情报行业和我所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是科技部对我所工作非常重视,在科研项目与经费方面对中信所给予了大力支持。三是改革后我所各项工作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中青年人才和高学历人才比例大幅增加,职工队伍的年龄、学历、学位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进一步体现了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特点;形成了新的组织结构框架,公益业务部门与所属企业之间初步形成了互补、双赢的格局,为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建立了新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已开始从粗放型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转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形成了工作中比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责任的良好氛围。

二、定位与总体目标

(一)定

中信所是科技部直属的国家级公益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定位于为科技部等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科技创新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成为全国科技信息领域的共享管理与服务中心、学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网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在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

(二)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0年,努力把中信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科技信息研究与服务机构,成为本领域服务于国家自主创新主体的核心机构和中坚力量。

为此,我们提出口号:“知识平台、创新支撑”

2. 具体目标

(1)研究开发:在战略研究、科技政策研究、情报学研究等专业领域国内领先,独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行业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2)服务:建成国内第一的工程技术类资源收藏系统、国内权威的特色信息资源库,成为面向政府、面向科研、面向企业提供高层次、个性化、知识化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注重提高科技决策支持服务的质量、层次和快速反应能力,不断开发信息产品和评估评价类决策支持产品,成为国内提供高层次科技决策的主要单位之一。

(3)人才与学科建设:以战略研究、情报理论方法研究、网络信息技术研究为重点,建成本领域覆盖面全、又有特色的学科体系,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研究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团队,造就一批年轻的学科带头人,成为本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在主要的科技信息研究与服务领域拥有30名左右的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4)软硬件环境:建成一流的硬件与网络环境,一流的研究与协同工作环境,一流的信息服务环境、一流的组织文化与人文环境。

 

三、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重点

(一)指导思想

按照“服务立所,科研强所,人才兴所”的发展理念,强化资源整合,实行优势互补与集成,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基本思路

1. 紧密围绕四个中心建设,推进主体业务发展

1)努力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和快速反应的决策支持,建设共享和服务中心

· 通过完善面向自主创新的信息服务体系、推动院士著作馆的建设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开通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及资源门户、开放链接系统来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 从基本的决策基础信息服务转向以提供决策论点库为特征的半成品服务,为向最终实现以解决方案为目标的知识服务转变奠定基础。从一般层次的科技咨询服务发展到以满足国家宏观战略决策层次需求的咨询服务,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对国内外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的研究,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共享实践方式,逐步确立共享中心的地位。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重大课题研究,建设学术中心

· 在情报学、信息共享理论研究、信息资源组织与构建、信息分析与知识发现、决策支持和知识服务等领域加强学科建设,选取一批对国家科技发展有重要意义的领域进行跟踪研究;

· 建立以项目研究为中心的体制,积极储备和预研究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重点项目,提高此类项目的申请成功率;对已经承接的项目,要加强质量控制,提高项目成果的显示度。

· 通过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和研究团队、提高全所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组织一批有影响的研讨会并定期举办系列性的重大科技信息研究成果发布会等方式树立在国内的学术中心地位。

3)培养面向科技情报行业的各层次研究与技术人才,建设人才培养中心

· “十一五”期间,我所要争取建成为一个管理高效有方、教学质量一流、理论实践结合、生源持续增长,集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进修生为一体,课堂教育和远程教育兼备的研究生院。主要任务是开展情报学、图书馆学、科技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出版发行等5个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相关学科专业的高层次信息人才;开展科技部系统及社会各界的在职培训工作。

· 我所要力争成为全国科技信息系统高级信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并为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社会相关行业输送急需的高级信息人才,开展情报院所所长培训班等高级管理人才培训,成为科技信息情报行业的高级人才培养中心。

(4)加强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广中心

· “十一五”期间,我所要提高对NSTL等机构的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实现NSTL服务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提高对读者的数字化服务水平;

· 要以研究智能检索技术、信息采集与信息处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出版等技术研究与应用软件开发等为主要任务,为全所乃至全国提供技术支持并形成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 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支持有广泛需求、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 在信息资源开发的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投入资金和人力,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为国家科技信息资源开发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

2.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继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业务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治理环境;加强过程管理,实现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推进数量化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形成比绩效、比贡献的管理氛围。

3. 扩大国际、国内的交流,营造开放合作环境

· 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信息领域新思想、新观念的交流;巩固现有国际合作关系,提升和扩展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同行机构的国际合作水平和范围。

· 带动和引导地方科技情报所共同为我国科技信息事业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突出我所在情报界的领头地位,为情报行业造势,增加情报行业的影响力。

4、以产权为纽带,促进所属企业发展

三个所属公司按照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公司制的要求进行规范化运作,在所下属公司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与管理下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与此同时,加强与主体业务的互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互利互惠的双赢格局。

(三)发展重点

在以上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未来五年内中信所的发展重点包括以下六点。

1. 搞好资源建设与公益服务

以“加强特色资源建设、完整揭示资源、无缝整合资源、高效服务用户”为重点,利用引进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及整合检索、开放链接等数字图书馆功能模块的机遇,搭建一个现代化技术平台,服务于自主创新体系。

加强特色资源建设:要在系统科学地收集工程技术领域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同时,加强对学位论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西文科技报告和院士著作等特色资源的收藏和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收藏要初具规模,2008年以前要基本收齐“十五”期间863、973、攻关计划等主要国家科技计划中民口项目的档案资料,并随时间进展持续收集“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料,到2010年力争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料的集中收藏中心和服务中心;2008年前基本收齐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括已故院士)的著作并建立可持续的院士著作收藏和服务机制,建成“数字化院士文库”,成为中国院士著作的国际收藏服务中心。

完整揭示资源,并以“小实体,大网络”的思想,无缝整合资源。至2008年,要完成回溯全部馆藏的书目数据;以80年代以前我馆的独本西文期刊为主,回溯部分文摘数据。同时整合我馆的各种馆藏资源:OPAC、自建数据库、网络版数据库以及搜索引擎;整合可获取的其他外部资源,包括NSTL所购数据库、其他国内外著名图书馆的OPAC以及各种免费资源等。

向用户提供高效的个性化的一站式服务。为用户建立个人学术信息环境,提供整合检索,实现从书目到文摘直至全文阅览以及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搜索引擎的无缝链接。

坚持原有的优势项目做好科技文献服务工作。重点将NSTL原文请求、国内代借代查、国际馆际互借服务做大做精,扩大国际馆际互借合作伙伴的阵营;查新要保证质量,为国家自主创新把好“立项关”和“审查关”。扩大信息推送、定期跟踪和咨询服务等深层次信息服务。

服务对象上,加强对企业的信息服务。调研企业的需求,增购企业所需要的年鉴、行业报告等文献。为企业提供查新、文献获取和跟踪咨询服务。

在资源建设和服务的过程中,要做好为NSTL的服务,积极参加NSTL开展的各项工作,成为NSTL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联合专业和地方情报所,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建及服务合作。

2. 推动全所科研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所要配合科技部政府职能的转换和调整,将研究重点调整到宏观战略研究和关键技术、关键问题的研究方面,提高决策支持的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提高研究课题和项目的规模和影响力,提高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提高研究成果获奖励比例等,以推动科研的全面发展。做好持续性、连续性的课题跟踪研究。

继续加强中信所传统品牌项目的研究,如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等;恢复一些有影响力的项目,如汉语主题词表、国别科技发展动态跟踪等;瞄准科技信息行业前沿技术,开拓新的科研领域,特别是要争取在信息资源组织与构建、信息分析与知识发现、决策支持与知识服务、信息资源与知识管理软件研发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要调整目前全所研究的资源配置,加强研究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引进高级科研人才、积极申请和做好面向政府宏观战略决策的课题,提高课题的整体规模,同时,提高预研经费总额,重点扶持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做好重大项目储备。

通过建立职工论文发表数据库、提高对发表论文的支持和奖励力度等手段,提高中信所的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

3. 建设一流的信息服务环境

建设一流的信息服务环境是将中信所建成为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的重要标志。要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整合资源,理顺流程,强化功能,统一标准,突出特色,建设一个既服务全体职工、又面向社会公益服务的,技术先进、以人为本、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和知识共享网络平台,使中信所拥有一流的信息服务环境。

随着中信所办公大楼加固改造工程的启动和完成,中信所的办公大楼应该实现智能大楼(Intelligent Building的功能,具备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防盗保安自动化等功能与特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新一代网络和基于三网合一条件下的应用、对无线网络、移动办公等提供技术支持。一座现代化的办公和服务大楼将为本所服务对象、为中信所的快速发展提供舒适优良的物理环境。

要改变过去以行政管理为倾向的网站建设思路,突出业务流程和业务工作需要,实现办公自动化、规范化、少纸化,实现各部门信息与知识共享,实现开放与互动,促进共同学习、交流与创新;实现所内办公的自动化、研究工作的数字化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强化信息资源直接为所内各部门提供服务的能力,通过统一易用的检索平台或共享环境提供服务,研究人员所需要的各类数据库资源要能做到直接到桌面的服务,要建立一套面向政府决策的快速反应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研究人员的高效协同工作。

针对中信所目前在信息、资源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网站林立、风格与标准规范不统一、资源与服务分散、用户使用不便等诸多问题,对中信所网上信息、资源与服务进行整合。要将目前的ISTIC网站改造成为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能够充分展现中信所拥有的各类信息资源,并集成国内外相关网络资源并加以集中揭示,形成方便用户查找、访问资源的科技信息门户,要突出开放与共享,真正满足公益服务的需求。同时,作为中信所的业务发展和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要加强网站的内容和功能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中信所英文版网站的内容建设,树立我所在中国科技信息领域的门户网站地位,扩大影响力,争取在“十一五”末期Alexa排名进入1万名以内

4. 积极推进情报学及相关学科建设

情报学科建设的重点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为: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科技战略与科技政策研究,数字图书馆,共享理论与方法,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现代情报技术,信息管理与服务,科技传播学。

以承接课题的科研方式,推动学科建设。以建立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为目标,建设四个开放实验室,即信息资源组织与构建开放实验室、信息分析与知识发现开放实验室、决策支持与知识服务开放实验室、信息资源与知识管理软件开放实验室。

以建立研究生院为目标,建成四个研究方向和任务明确的教研室。开展情报学、图书馆学、科技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出版发行等5个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争取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工作。

以学科建设推动人才培养。加强重点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工作,培养业务骨干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等学术团体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编辑出版等方面开展有影响的各类活动。

5. 搞好人力资源建设

要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置于最突出的战略地位。坚持“人才强所”的原则,采取引进、培养与借脑等措施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

在人才引进方面,坚持多层次引进。要争取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相关的高级科研管理人才,对他们可给予特殊待遇和特殊政策;对重点科研和服务岗位,遴选优秀应届毕业生,以博士研究生为主。对普通的服务岗位,可选择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特别是要注意用好我所自己培养的研究生资源,持续地为所内各单位输送一批新鲜血液,保持队伍的新陈代谢。加大客座研究员、客座教授的引进使用力度,扩大博士后人员的招收规模,形成一种人才使用的开放环境。鉴于我所目前还不具备吸引顶尖人才的优势,可采取外聘的方式,邀请优秀学者和一流专家做我所的特聘专家或顾问,请他们为重大决策把脉,提出解决方案建议。

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对新入所员工开展岗前培训,通过考核后正式上岗;老员工对新员工“传、帮、带”;积极鼓励员工“走出去”,充分利用驻外、出国培训、访问交流等机会;开展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积极鼓励在职员工参加学历教育。以中层干部和中青年业务骨干为重点培养对象。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层领导队伍及后备干部队伍。实行干部定期培训制和轮岗制,提高他们的管理决策与执行协调能力;重点培养中青年业务骨干,积极创造机会,大胆使用。

在人才使用方面,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形成不排资论辈,优胜劣汰的开放流动机制。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制定关于人才使用的配套政策,根据员工的业绩和贡献,破格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在津贴发放、工资晋升、住房补贴上实行倾斜政策,以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6. 推进组织文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要继续推进并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做好组织形象设计工作,确定统一标识,加强宣传,提高我所的知名度和信誉。发扬“敬业、求实、创新、高效”的优良组织文化传统。党、团组织和各部门要综合运用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手段,在干部职工队伍中积极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不断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营造出正气昂扬、清廉文明的舆论氛围;工会要定期组织活动,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加强过程管理,实现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2006年初步建成绩效管理机制,并在今后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各部门年初制定预算,根据预算严格控制各项支出,按任务书实行季考核、年考核。员工个人按岗位职责实行绩效考核,配合国家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真正做到按劳分配。启动我所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在2008年通过。要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四、各方向的具体指标

(一)人才类指标

2008年:  达到人员流动率 8%

引进5名学科带头人

每年引进博士毕业生10

全所科研职工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达到3:5:2(现在为3.5:4:2.5);博士、硕士、本科及大专(含以下)达到2:4:2:2(现在为1.7:4.5:3.8)。

2010年:    达到人员流动率10%

引进、培养10名学科带头人

每年引进博士毕业生10

 

(二)科研类指标

    科学研究规模:

2008年,平均年新增加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15项,年度在研项目(课题)数达到60项;其间,年新增科研经费增长率15%,达到3000万元,在研经费规模达到4500万元/年。

2010年,在研经费规模达到5000万元/年。

科研水平、成果获奖:

到2010年,力争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项5项。

出版发表著作、论文:

2008年,年平均出版著作达到5部以上;公开发表论文、文章数达到350篇/年以上。CSTPCDCSSCI源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达到100篇,以后每年增加15-20篇。

2010年,年出版著作达到8-10部,公开发表论文、文章数达到450篇;CSTPCDCSSCI源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达到130-150篇。

(三) 服务类指标

1. 用户满意率

设立合理的评价指标,用户满意率在2008年达到85%,2010年上升为90%。

2. 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服务

关键指标:文献满足率和时效性。

2008年:

NSTL原文传递年平均增长量为5%左右,达到57800篇/年,时限不超过1个工作日,满足率达到99%;国内原文代查年平均增长量为5%左右,达到10000篇/年,京区图书馆能查到的文献时限不超过3个工作日,其他地区不超过7个工作日,满足率达到90%;国际代查年平均增长量为30%左右,达到6000篇/年,时限达到国际通常标准,满足率达到85%。

次要指标:合作对象数量。每年国际和国内合作机构各增加一个,同时拓展合作领域,尝试和1-2个机构建立深层合作关系,包括互访、人员交流培训等。

3. 查新

至2006年,年查新量达到600件;2007年,年查新量达到700件;2008年,年查新量达到800件。定期组织召开全国查新工作研讨会,扩大我所科技查新工作在业内的影响力。

关键任务:至2010年,建设查新行业中心;争取成为科技部立项与成果审查的指定机构。

4. 文献服务效率

期刊从到馆到数据加工直至进入流通,时间不超过20天;

其他文献从到馆到编目、数据加工直至进入流通,时间不超过30天。

(四)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

2008年:通过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方式,积极配合所内各部门的实际需求,多方物色,积极引进人才。建成一支兼职为主,专职为辅,以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本所或科技部系统内教师达到15-18名,他们讲授的课程占所有课程的60%以上。教师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30%以上。30-50岁占60%以上,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各占20%以下。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读人数达到90名,在职研究生人数达到60名,研究生课程进修生达到30名。在读博士研究生达到20名,博士后工作站在站人数达到20名;面向社会的在职培训人数达到800人次/年

2010年:本所或科技部系统内教师达到20-25名,他们讲授的课程占所有课程的75%以上。教师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40%以上。30-50岁占70%以上,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各占15%以下。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读人数达到100名,在职研究生人数达到80名,研究生课程进修生达到40名。在读博士研究生达到25名,博士后工作站在站人数达到25名;面向社会的在职培训人数达到1200人次/年。

(五) 学术环境与组织文化

良好学术环境和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一是要保证全所每年开展学术讲座至少25次(平均每2周1次);二是保证每位在职员工脱产或在职培训时间至少为40学时;三是争取每年至少举行1次全所范围内的学术年会。

五、近期行动计划

近3年,我所将通过实施具有牵引性的行动计划(重点工作),以重点项目的全面启动作为学科建设和业务拓展的突破口,拉动我所公益服务、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水平升级;以建成四个“中心”为目标,集中全所的资源和力量,利用国家给予的增量经费进行重点支持,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通过3年的不懈努力,使我所的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和公益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向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的奋斗目标迈进。

近期行动计划主要致力于解决几个层次的问题: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建设,能力建设,重点“产品”线建设,以及制度机制与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有以下9项重点工作: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科技产出指标跟踪监测平台建设

在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工作的已有基础上,综合运用我所的文献资源,全面提升论文统计分析工作,从国家、区域和学科三个层面研究和跟踪以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为代表的科技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和主要指标,定期向社会发布,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为评估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提供科技产出指标的监测平台。

该平台将成为中国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平台,实现以下三个功能:即科技产出统计评价、科技期刊评估研究、科学计量学分析研究。每年定期推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概览》等三本著作(或研究报告)。

本项目由情报方法研究中心负责,万方公司协助实施。(主要为建设“服务中心”和“学术研究中心”的目标服务。)

(二)面向自主创新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依托中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与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综合运用科技成果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等特色资源,逐步实现与本馆现有资源、网上免费资源的整合,初步搭建起面向自主创新提供专业化、知识化服务的资源体系和服务平台,基本建成为自主创新全过程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体系和技术平台。

实施步骤:

1. 资源建设

建成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示范系统,基本完成对“十五”期间科技攻关、863和973三大科技计划中民用项目档案资料的集中收藏和加工工作。

2. 服务平台建设

2006-2008年:逐年增加查新课题量。争取在2008年将我所列为科技部立项、结题、评奖的指定查新单位。

2006年以1家企业、1家科研院所为试点,开展信息推送、定题跟踪等深层次服务。

2007-2008年将继续加大服务的力度和范围,特别是面向企业自主创新将在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提供科技信息和咨询服务。

本项目由信息资源中心和战略研究中心共同负责,万方公司协助。(主要为“服务中心”目标服务。)

(三)中国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每年发布系列年度报告,形成我所新的品牌产品,为提高我国国际科技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本项目由战略中心负责,万方公司协助实施。(主要为“服务中心”和“学术中心”的目标服务。)

(四)重点领域深度分析报告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点领域,每年至少选择1~2个领域开展深入研究,联合所内外专家,对相关重点领域的现状、重点技术、突破与进展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形成系列重点领域的分析报告、定期发布,将其打造为中信所的品牌产品。

本项目由战略中心负责实施。(主要为“服务中心”和“学术研究中心”目标服务)

(五)基于知识服务思路的NSTL系统服务能力建设

从知识服务的不同层次(基础设施、内容管理和知识表现)着手,全面提升NSTL系统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加强我所在NSTL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完成NSTL服务系统的升级改造;

·在NSTL、CALIS、国图现有资源和服务的基础上完成科技信息资源与服务集成揭示系统的开发工作,实现分布式集成揭示服务;

·建设学术会议文献网络管理与服务系统;

·加强NSTL用户服务中心建设,成为NSTL的全部服务工作的中枢机构和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

本项目由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和信息资源中心共同负责实施。(主要是为“服务中心”目标服务)

(六)情报理论与方法研究起步工程

目前,我所情报理论方法研究的人才基础和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在学界的还不够。经过3年的努力,要争取成为我国图书情报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和先进理论与方法技术的推广中心。重点研究领域与方向包括:科技管理与决策分析,知识组织,知识管理,信息构建,数字图书馆,科学计量学,资源共享理论与实践研究。

选择重点研究方向和领域,建立基本人才队伍,尝试在知识组织、信息构建等领域开展初步研究;从翻译出版国外情报学理论方法前沿专著入手,引入、推广和宣传国外相关领域的先进理论和技术。每年争取推出1-2本译著,争取形成系列产品;重点开展共享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系列研究报告建立共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推动资源共享的发展。

本项目由情报方法研究中心负责实施,相关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开展相应研究。(主要为建设“学术研究中心”目标服务)

(七)中国院士著作馆建设

该平台旨在为院士与公众的沟通搭建桥梁。要把院士著作馆建成国内一流的中国院士著作收藏中心,让科技界更方便地查阅和利用院士著作及其他成果。主要工作包括:

· 继续扩大院士著作的收集范围,力争覆盖到全部1800位左右的两院院士(含已故的430余位两院院士和70余位外籍院士);

· 建立院士个人信息数据库和院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 在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建立“中国院士著作馆门户网站”;

· 开展院士文集的整理和出版工作;

· 加大对院士著作馆的宣传力度;

· 加强对院士的全方位科技信息服务。   

本项目由信息资源中心负责(主要是为建成“服务中心”服务。)

(八)研究生院筹备建设

以建立研究生院为目标,基本建成四个研究方向和任务明确的教研室,并按教研室学科方向整合授课课程;利用招聘高级研究人员和客座教授的方式形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基本合理、专业研究方向均衡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大力提升我所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中信所业务发展,成为我所和行业高级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扩大中信所影响力和知名度。

主要工作包括:

· 完成教研室建设,明确职能定位、方向任务;

· 招聘或引进高级研究人员,充实四个教研室和教师队伍;

· 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 改革和创新教学工作,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条件建设。

本项目由研究生部负责。(主要为“人才培养中心”目标服务。)

(九)基础数据库、基础管理平台建设

本所的工作属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那么,所内为科研管理和业务工作服务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则属于基础设施之基础设施。2006年我所将在加强中信所资源整合方面,加大力度,重点加强网络资源、数据库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整合,建设“国外期刊指南数据库”等业务基础数据库; 加强Chinainfo建设,主要做好以典型国家科技信息为核心内容的国外科技情报库——“国别库”;建设我所IT资产管理数据库及管理平台等。另外,通过引进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本项目由科研计划管理处负责,万方公司协助。(主要为“四个中心”目标奠定基础。)

六、搞好所属企业的发展

所属企业也是我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部门和所属企业要形成“相互支持、协调发展、实现多赢”的良好局面。我所将以产权为纽带,推动和促进所属企业的健康发展。三个企业要按照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企业类型建立相应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进行规范化运作。

(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立足于中文信息内容产业,为科技界、教育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提供信息资源产品和解决方案。

主要业务:以中文海量数据资源为依托,向全社会提供高附加值的信息内容与知识服务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开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企业服务系统”和“行业竞争情报系统”等产品,开发“中文知识链接门户”,构建中国自己的信息资源知识整合平台。建立基于科学引文的中文“Web of Science ”、基于企业的“Web of Intelligence”商业情报体系、基于科技名人数据库的“Web of Who’s Who ” 国家科技人力资源体系,实现“知识万维”工程。

发展目标:全面提升公司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能力,跟踪国际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应用前沿科学技术成果,持续开发针对目标市场的系列信息产品,保护信息资源源头的利益和知识产权,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最终成为最大的中文信息服务商。

到2008年,万方公司年营业规模达到2~2.5亿元,争取成功上市;

(二)万博科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资产重组、优化专业分工和强化资源共享,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使集团化出版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积极探索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成为多元化、多功能、高效益的集团化出版企业。

定位:立足于促进科技知识和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转移与普及提高,成为集图书、期刊、电子和音像产品为一体的综合性的集团化科技出版企业。

主要业务:编辑、出版和发行科技政策、科技管理以及科技报告、述评等政府出版物,优秀的学术著作与学术期刊,实用技术与科普书籍,培训教材与教辅读物,以及相关的电子与音像出版物。开拓海外市场,开展国际版权贸易。

发展目标:在整合所属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电子出版社、天盛音像出版社等业务与资源的基础上,形成集团化出版企业,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全国知名、行业领先的科技出版基地。

到2008年,年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

(三)北京科信苑物业公司

定位:以为中信所主体业务发展提供后勤保障为主,同时面向社会开展物业经营与服务工作。

主要业务:物业经营与管理,餐饮,卫生保健,车队营运,保安、保洁和会议服务等。

发展目标:按照改革要求,对后勤服务及其它物业服务进行整合,在中信所的授权范围内开展物业经营与管理工作,积极拓展社会化服务的外部市场,探索实现管理标准化、服务规范化和经营社会化,逐步建设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物业公司。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393124.html

上一篇:美国加州一名音响工程师的哲思(191)
下一篇:[转载]2025年起,日本研究论文的即时公开将义务化
收藏 IP: 219.142.146.*| 热度|

2 郑永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0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