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前瞻眼光从何处来 精选

已有 6865 次阅读 2007-12-22 10:59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前瞻眼光从何处来

[作者:武夷山]
[发布时间:20050407]
[来源:《中国科技成果》2005年第5期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经济”的呼声不绝于耳,建立“知识社会”也提上了许多国家的议事日程。与此同时,“知识管理”和“知识型组织”的讨论也开始热火朝天起来。但是,如果只有知识,缺乏前瞻眼光,增长财富的目标是无从实现的,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了。 拿知识型组织来说,如果简单化地认为,一个单位,若其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越高,这个单位就是知识型组织。其实不然,知识型组织具有更重要的特征:

    (1)过程:是否注意知识分享与知识创造这个过程? 瑞士有家霍尔森有限公司(Holcim Ltd),是个水泥生产商。水泥生产的知识含量并不算高。但是,这家公司重视内部的知识交换与分享,从而成为公认的知识型组织。

    (2)边界:知识服务过程的发生场所在何处? 很多知识型组织与客户的关系极其密切,知识服务的场所早就超出了本公司的院墙。例如,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巴克曼国际实验室的维修技师,通常在客户那里的工作时间比在本公司还要多。

    (3)目标:采取什么样的知识战略? 知识型公司总是问自己:自己已经知道些什么?还必须了解什么?弄清这一知识差距,相当于SWOT分析中的优劣势分析。它们还问自己:我们知道些什么?竞争者知道些什么?弄清这一知识差距,相当于SWOT分析中的机会与威胁分析。知识型公司必须比竞争对手更快、更有效地缩小上述的内部知识差距与外部知识差距。

    (4)视角:秉持什么样的知识观? 知识型公司将运营的每一侧面都纳入知识审计,将每种活动都视为潜在的知识强化活动。它们往往重新审视甚至修正自己的商业模型。比如,IBM公司已经将“出售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使命,因此,若对客户有利,它会推荐竞争对手的产品让客户使用。巴克曼国际实验室也发现,有时候,少销售一些自己开发生产的化学品,能给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就会毫不犹豫地这么做。

    我们必须注意,在某些情况下,知识与眼光(或判断力)有可能是矛盾的。比如,让外国人猜测中国哪个城市的人口最多。对中国相当了解熟悉的,也许就会绞尽脑汁地去想:在我旅游、访问过的城市中,哪一个城市的街道最熙熙攘攘,人流如潮?而一个从未来过中国的人,只能猜测他或她听说过名字的、数量很有限的那几个城市:北京?上海?结果,后者往往猜测得更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开玩笑地说:知识越多就越笨,越没有眼光。

    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需要知识型组织(无论是公司还是其他形态的组织)的贡献。我们在现实社会中经常看到的是,由于缺乏前瞻眼光,人们的所作所为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真实欲求。比如,人们希望获得的是自尊,可是有些人却只会用购买高档轿车来满足这种心理;有些人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却沾上了毒品;人们希冀的是健康,有些人却只会大把大把地吃药;任何国家都应该谋求人民的幸福,有些国家却只顾GDP的增长;任何社会都梦想着永久繁荣,可是很多社会只知道抓短期经济增长,根本不管这种增长方式是否可持续。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前瞻眼光从何处来?来自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养分的平衡摄取,来自以我为主、摒弃攀比的澄明观照,来自精英群体与草根力量的协调互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3096.html

上一篇:电视访谈:科学的游戏规则
下一篇:知反――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核心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