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33)
武夷山
第一则
1. 排名前100网站中,如何选出45个,没有说清楚。比如,若美国上榜很多个,但作者并没有全选,为什么?
2. 既然45个网站的样本量不是很大,建议作者补充一个分析:每个网站的英文内容总字节数(或英文内容总字节数占网站内容总量的比例)与其URL引用数的相关性。对于英语国家智库,全部网站内容都是英文的;对于中国的三家,只有其英文版内容才是英文的,占中文版总字节数的比例可能很低。作者在文章中已经讨论了语言障碍因素,但最好用数据说话。不考虑语言因素,就下结论说哪些智库的影响力较大,说服力不强。
3. 还可以补充一个分析:各家智库的规模(雇员总数)与其URL被引数的关系。比如布鲁金斯学会的staff很多,影响力大毫不奇怪。总而言之,将引用指标与其他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才有意思,单纯做网络分析,能获得的启示不多。
4. 全文中有很多地方的“的”都应该改为“地”,请作者仔细斟酌。
第二则
1. 建议修改标题,不要说“智库研究文献”,只说““智库”相关文献”,因为知网是什么杂志都收,不是仅收录学术期刊。因此用知网搜索结果作为“智库研究”文献是完全不合适的,应该用CSSCI之类学术期刊数据库。例如,作者列出《瞭望》杂志发表了一些“智库研究”文献,其实新华社的《瞭望》是新闻时事类杂志,与学术期刊完全不搭界。
2. 图2很好。由图可见,从最早的时候到现在,平均每种刊物的“智库”文章数并未有明显变化。因此,文章增多主要是刊物总量增多带来的,并非智库研究真有那么热,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3. 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是2011年成立的,作者将原来“中国社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或“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的文章都归并进来了吗?我猜测,作者没有时间、精力和必要的知识储备来做机构名称清洗。例如,如果分别用以下名称检索: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科技信息所
中国科技情报所
将检索到的文章数量汇总,则中信所也许能上论文高产机构榜。
4. 不能武断地说,对军队智库关注度最小,因为有保密问题,想关注也无法获得相关信息。
5. 全文最大问题是:搜出的文献中,有很多只是介绍智库,而不是围绕智库主题展开研究研究。如果作者能大致估计一下,现有文献中,介绍智库的文献占多大百分比,也算一桩重要贡献。
6. 严格要求的话,此文不能发表。但作者毕竟做了大量工作,在目前这个阶段,也可以考虑发表,但在“讨论”环节一定要对此项工作的缺陷主动多说几句。
7. 将智库研究文献分为四类是不合理的,建议取消相关的小节。
8. 其他小的意见见附件。
第三则
本文选题较好,但论证的严谨性较弱。
1.“如果说21世纪以前,是以军事实力为依托的国家间“硬实力”的较量,那么21世纪以后,就是以思想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间博弈”,这一判断有何依据?
2.本文的“研究范式”指什么?没有交代。Paradigm和type、pattern不一样。出现了新一类型的专著,未必就发生了范式转换。
3.“具体来说,二战后成立的智库与20世纪初期成立的智库最大的区别就是独立性更大。”何以见得?有何数据或事实支撑?老智库的独立性怎么就小了?
4.作者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西文中有哪些智库方面的专著的?没有交代。是通过系统的检索?检索策略是什么?是依赖某位外国学者的文献综述?从目前这个写法来看,我怀疑作者是否将相关文献查全了。
5.第5小节与文章标题没有关联。是修改标题,从而能容纳该小节的内容,还是通过承上启下的论述将该节内容与大标题挂起钩来?请作者考虑。
6.标题说“美国学界”,那么就应说明,文中提到的专著的作者供职于哪些单位?他们是否都是美国人?会不会有些专著是合著的,某个合著者就不是美国人?我知道有这样的情形。
7.本文提到了中文著作《兰德决策》,该书很可疑。本文作者能搞清作者(或假托的译者)“乔迪”是谁,供职于什么单位吗?该书所依据的英文文献没有交代清楚,我觉得这本书算不上学术著作,是很不严谨的拼凑之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