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7)

已有 2350 次阅读 2021-4-30 08:56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7

武夷山

 

第一则

XX这篇,选题很好,可以考虑在修改后发表,但不是非发表不可。需要修改之处:

1.      加大每个分校其实都是独立的大学,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加大,一定要说清是那个分校的,如伯克利、戴维斯等。假如本文选的三个校长不是一个分校的,就不合适。

2.      加大校长未选19972004这一时段的校长,空了一段,而对于其他学校,所选不同校长的任期都是可以接续起来的。这是不合适的。

3.      讨论、解释部分需要仔细斟酌,例如,“美国的校长几乎不能左右科学技术文献的发表数量”,难道中国的校长可以左右吗?作者是不是想说:中国校长可用论文奖金、不发表SCI论文则不能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的规定等措施来推动论文发表?其他不合适的说法还有多处。

 

第二则

XXX这篇是很好的探索,完全可以发表。提一个与作者讨论的问题,不是要求作者非按我的意见修改不可。

作者说,如果某一Topic正在被持续地频繁下载,说明这类主题正在得到大量关注,极有可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我觉得,还得考虑从事该主题研究的科研队伍的规模。队伍规模大,这方面的文章就可能持续频繁下载,但未必是热点。比如在中国,图书馆从业人员比科技情报机构从业人员多得多,那么在图情领域内,图书馆学论文肯定比情报学论文更“持续地频繁下载”,但这些论文未必是热点论文,只反映该领域“人多势众”而已。可惜,我们不了解不同主题的科研队伍规模的状况。

 

第三则

    对素不相识的某人论文稿的意见

20131216

 

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不懂,提的意见仅供参考。有些问题标注在你的论文上,见附件。其他意见如下:

1.      总的感觉,太空。开放复杂巨系统有成形理论了吗?钱学森只提了这个概念,我没有发现什么理论。如果有理论,你给个参考文献。

2.      哪个国家的管控体系接近你提的这个模式吗?如果有,作为案例介绍一下。

3.      中国管控体系现状离你提议的状态有多大差距?是缺失哪一块,还是虽有模块,但未发挥出应有功能?这方面的分析完全缺乏。

4.      你提的建议中,有哪一条是别人没有提过的?是受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的启发才提出来的?如果没有,则本文价值就有限了。

5.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属于你的体系中的哪一块?

 

第四则 给一位年轻学者的私下建议

对文稿提几点意见。

此文选题很好,可以投《中国软科学》试试。对于此类研究,要注意深入挖掘、讨论一些问题。专就此文而言,不妨进一步讨论以下几点:

1.      印度的前三套政策,他们做过评估没有?哪些方面成功,哪些失败?这一次制定政策是否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

2.      我个人认为印度值得中国关注的三条,你都提到了。一是包容性创新。可以追踪一下“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创新是其子集合)这个说法的源头,是印度人提出,联合国接受,还是联合国提出,印度接受?假定是后者,是谁先提的?是不是印度派驻联合国的官员?印度人提出或迅速接纳包容性的思想,与印度宗教文化有没有联系?从而问问自己:中国有没有倡导包容性发展的文化基础?也许没有。但文章照样可以提建议,只是我们要知道,这一条在中国很难实现。

    二是关于传统知识,我写过一篇文章,供你参考:http://科学博客大赛.中国/blog-1557-3334.html。需要问的是,印度讲英语,按说比我们更容易彻底“西化”,但印度传统医药较有地位,中医药却一直受到以XXX为代表的彻底西化派(唯科学主义者)的无情打压,这是为什么?只是认识问题?我还没有答案。如果不摸索一下答案,只是一味提倡关注传统知识,大概也是白提倡。

    三是人才战略。印度的海归有没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如果没有,为什么?如果有,他们怎么克服的?

3.      大胆做一些预判,第四套政策的哪些要素可能成功,哪些不一定成功?不要怕预判错误。像我当年带着XX他们预测中国2020年论文、专利、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的数量,事后发现,是大大低估了。那也没关系,在我们写文章时,就没有其他人做过这样的估计。一个有偏的估计比根本不作估计好,好比It is better late than nothing.

 

意见供参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84449.html

上一篇:[转载]陈忠实的幽默
下一篇:国外科技发展现状、趋势、特点、问题、经验教训之研究(提纲,2003年草拟)
收藏 IP: 1.202.114.*| 热度|

9 许培扬 王启云 俞立平 杨正瓴 籍利平 吴超 范振英 魏瑞斌 段含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