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文光百丈 帅字千钧

已有 2667 次阅读 2020-10-8 18:08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图片百科|文章来源:转载

文光百丈

北京晚报 | 2020年10月08日


  一 鸣

  在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自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中叶,无疑是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最后的结局说明,中国需要找到一条真正能够解救民族危机的道路——共产主义革命应运而生。对于这样一组特殊的群体——共产党领袖们的书法,无疑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性,身份方面的特殊性,既要从笔墨的角度加以关注,又不能局限于纸面上的一些因素。

邓小平 题词(图1)

  邓小平这件题词(图1),乃是个人代表作。正文八个字,加上签名共三列。章法处理打破平正安排,第一列五个字,“进”字走之底收笔上翘,将整个气息包裹起来,如果不是第一列末字,这种处理未必有如此效果;第二列三个字,“基”字撇画伸展,“础”收笔则向右运动而止,对比明显;句号恰好补白,如果去掉或省略,此处留白就显得多;第三列签名“邓”字很大,“小”字很小,对比强烈,“平”字以横画收笔,气息留驻,完美和谐。

刘少奇 题词(图2)

  刘少奇的题词(图2),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简化字很多,包括个人签名中的“刘”字也是如此。第三列“众”字是简化字,但在过去的书法碑帖中,其实早已经出现过,而且也打了标点,可以推测,也许并不完全在意是否属于艺术创作。全篇题词中的字形收笔夸张上翘,给人飞动之感,笔画厚实,字形宽博,又有静穆之姿,可谓动静相宜。

陈 云

“对第二套人民币防伪指示”(图3)

  陈云的“对第二套人民币防伪指示”(图3),同样也是文物,更是一件精彩的书法作品,与他常见的题词风格截然不同,尤其晚年题词,风格圆厚沉静。此件作品却是信笔挥洒,天趣飞动,无拘无束,让人眼睛一亮。

彭德怀

1949年,彭德怀元帅题写“仓颉庙古柏保护令”。(图4)

  彭德怀元帅的这件“作品”(图4),后来刻成碑,逸笔草草,苍劲有力。仓颉是汉字发明者。汉字和书法是休戚相关的。这则命令通告既是书法实用性的体现,也是一件关乎文书法的重要文物。

  这些作品,任何一件单独拿出来,和专业书家相比,功夫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的作品,留下了时代的烙印,比如写简化字,繁简相杂,有时也打标点,毛笔使用很娴熟,就是一种日常习惯。很多人古典诗文功底深厚,可以书写自作诗词,正所谓“功夫在书外”。

帅字千钧

北京晚报 | 2020年10月08日


  共和国元帅们,其中翰墨高手很多,有几位还精于诗词,称得上“诗书双璧”。

陈 毅 《青松》自作诗(图5)

  这当中,首推陈毅。《青松》一诗(图5)广泛流传,寓意深刻。字迹隽秀流利,与诗情非常匹配契合。品读陈毅书法,总能从质感鲜明的笔墨里感受到诗人的才华,儒雅的笔墨形态,又让人感受到儒将风度。令人非常关注的是,专门用了印章,成为一件正式“作品”。陈毅元帅曾亲题《荣宝斋画谱》并撰写序言。再者,他和张伯驹等书画家有很多交往。凡此种种,说明他对传统书画艺术无比热爱。

叶剑英 自作诗(图6)

  叶剑英同样擅长写诗。字形瘦长,字距行距拉大,字里行间透露出浓重的文气。此七绝诗(图6)一句一行,一般情况下是忌讳这种章法处理方式的。然而,此作反而给人清新之感。原因在于,第三行的叠字,留出大面积白地,与左上角的空白相呼应,章法别具一格。

刘伯承 信札(图7)

  从刘伯承的手札(图7),可以看出他高超的书法水平。“高超”二字并非溢美之词,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草法规范,笔法尤其很讲究,最典型的是签名后“拜”字的处理;二是连带的变化处理,如“来人”、“顺颂”等字,提按节奏分明。

贺 龙 题词(图8)

罗荣桓 题词(图9)

  贺龙题词(图8)是三个字,罗荣桓题词(图9)是一句话,字形大小看出两人不同的性格差异:贺龙情感外露,性格刚烈,罗荣桓性情内敛,秉性温和。罗荣桓的字虽然等大,却写得跌宕多姿,通过起收笔加以调整;贺龙题词字少,字形大而显得气势更大,“新”字收紧,“长”字捺画放出,气势长舒,“城”字中戈钩画右伸,但撇画拉长,所有又有向左偏的感觉,跌宕起伏。

  作为共产党的领袖们,最主要的评价,首先是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等等。也许对于他们来说,书法家这样的称号,似乎微不足道。然而不能不说,正因为各自特殊人生经历,胸中自有雄兵百万,使得笔墨超凡脱俗、先声夺人。这也证明一点,书法是小道,但必须是“大道”基础上的“小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53625.html

上一篇:为J. D. 贝尔纳辩护的一篇论文(一)
下一篇:域外新书——不同文化中的数学和科学:“探索馆”的活动与研究
收藏 IP: 1.202.113.*| 热度|

2 刘炜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