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大众科技报》对我的专访
武夷山
对科普的认识或许更为重要
大众科技报记者 江道辉
(大众科技报 2008年11月16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做科普的经验,对提高我国科普工作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总工武夷山研究员对这个问题一直很关注,他在自己的博文中就介绍了不少国外科普的好做法。那么,我们究竟能从国外的经验中学到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武夷山研究员。
科普必须和教育相结合
前不久,全国“做中学”科学教育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教育界与科学界携手推进科学教育改革”被作为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科普和教育的结合在我国正逐步推进。武夷山说,其实科普与教育结合起来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结合起来做最自然,而且成本很低。
武夷山以美国为例做了说明。美国制定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国家技术教育标准》,对各年龄段的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对自然界的了解与认识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应该掌握哪些基本技术技能,等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教育和科普工作都用这两个标准来衡量,科普人员编的教材,中小学老师也可以用,科普和教育是相通的。
但在我国,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科普和教育是分开的,武夷山认为,这一方面是跟以往的制度安排有关,另一方面和人的认识也有一定关系,很少有人认识到科普对教育的促进作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举办一些科普展览时,都会组织中小学生去参观,这对课堂的教育其实有很大帮助。另外,若优秀科普书刺激起了孩子的兴趣,他们对学校的科学课程就会更用心。这样做,科普和教育的配合非常自然。我国今后也会进行结合,这是一个趋势,“做中学”科学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科普不一定要多花钱
在一般人看来,做科普需要投入很多钱。例如,建一个现代化的科技馆,声光电的各种设备齐全,确实是一笔不菲的投资。如果有条件的话,建一个这样的科技馆自然很好,但若没有钱,就不能做科普吗?武夷山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美国从小学开始,在技术教育标准里对技术素质有一条要求:要学会画简图。武夷山拿起一支签字笔,说:“就拿这支笔来说吧!美国的老师会指导学生,一边拆卸一边要画各个零件的位置示意图,给每个零件随便起一个名字都可以,最后照图再装回去。形成画简图的习惯,这就是技术素质,这其实并不需要花多少钱。”
武夷山还说起了自己有一次在国外看到的科普展览,没有太多的现代化设备,就是一些挂图,但在挂图的下面设计了一个“机关”—一个滑动槽,滑到这一头,显示的是针对挂图提出的问题,滑动到另一头,你就能看到问题的答案。所以,说到底,还是我们必须改变科普的一些观念。
博士后也能稿科普
都在说现在缺乏科普人才,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的科研人员数量却很可观。武夷山说,这个矛盾实际上也反映出一个观念问题,大家认为科研人员就该做科研,科普是科普工作者的事情,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英国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2002年,英国推出了“博士后参与科研与教育的创新性计划”。该计划的具体内课外科普活动辅导员,聘期二至三年。另一半时间,他们仍在博士后培养单位搞科研。在课外科普活动中,一方面激发孩子们探索自然界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博士后可以将有关学科的最新研究前沿介绍给中小学老师,拓展其视野,丰富其知识。真可谓一举多得。
英国尝试用创新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与科普,值得赞赏,也值得我们学习。武夷山期待我国能有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科普工作。
不论是介绍美国的经验,还是谈英国的做法,武夷山都强调了转变认识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只有认识到位,科普工作才能做好,借鉴发达国家的科普观念也许比借鉴其做法更为重要。有了合适的科普观,就能想出合适的方法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