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主编给一位有抱怨情绪的作者的回信
武夷山
XXX作者:
您好!感谢您对本刊的信任。现对来信中的问题说明如下:
1. 情报学与近邻学科(如计算机科学)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这是事实,但任何一个学科若不适度维持自己的边界,就没有生存价值。近年来,本刊受到情报学主流研究人员(比如工作于科技信息研究所和大学信息管理系的研究人员)的强烈批评,认为我们定位不清晰。而且,本刊的影响力(用某些指标来衡量)也确实在下降。为此,我们增加了定稿会的环节,加强把关,多发表一些基本没有争议的、肯定属于情报学主流领域的稿件。在刚开始这么做的时候,难免矫枉过正,甚至必须矫枉过正,这一点还希望理解。
2. 您说应该在初审的时候决定主题是否符合,这一点批评得很对。我们现在一方面增加定稿会环节,把好后一道关,另一方面加强初审的严格程度,把好前一道关,今后,应该不会经常出现到了定稿会上再否定一篇稿件的情形。可是,我们已经确定录用的稿件已经排到了第10期左右,如果我们先发“安民告示”,告诉作者们今后要加强对稿件主题的审核了,等大家看到这一通知后再施行新规,这样的做法在程序上确实更稳妥。但是,在这半年左右的“预热期”里,本刊影响力会进一步下滑,甚至是急剧下滑。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情景,相信广大作者和读者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因此,只能尽快采取纠偏措施。
3. 您这篇论文,对开源社区中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网络分析,但分析自身并没有什么特点,也没有获得什么新鲜的启示。不仅从选题来说,而且从研究设计来说,都还不够理想。再进一步追问的话,社区中的相互交流一定与“知识创造”有关吗?哪一些相互交流属于知识创造范畴?哪一些属于闲聊?不加区分地对所有记录加以分析是否合适?
4. 您如果想进一步修改,那必须是“大修”,与重新投稿也差不多了。建议您先浏览一些国内外的情报学主流期刊,看看它们在研究知识社区的时候用了哪些approaches? 您的进路从什么角度说是对现有进路的补充?或是更优越?您稿件的23篇参考文献中,只有“情报学报”属于情报学刊物,其他都不属于情报学刊物。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您是主编,来稿的参考文献绝大多数属于其他学科,是不是至少说明投稿者对本学科不熟悉?
再次感谢您的关注!
武夷山
《情报学报》主编
2013年5月14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