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贝尔实验室----驻美生活掠影7(家书摘抄)
武夷山
今年我比去年几个月忙。一方面收集产品样本,任务增加了,另一方面我认识的人多起来了,他们请我去参加有关活动的次数也增加了。经常,只有到了晚上才有空看报看期刊。
这个月总结去年工作,每人要小结,我和XX来馆不到半年,免书面小结,作口头报告。同事对我尽是夸奖的话,简直不好意思。我发现几个一秘之间互相看不起,只是未暴露出来。我们年轻人与谁的关系都好,而且我们的职衔低,不会构成对他们的威胁,所以平安无事。
由于圣诞晚会上我们演唱圣诞颂歌很成功,老师兴致很高,又成立了一个歌唱组,共9人,我任组长。每两周用一个晚上到老师家学歌,每次教五首。已经活动了两次,很有意思。
1月14日晚,科技处举办了一次招待会,主要请的是美国政府中与中美科技合作协议的执行有关的中下层官员,共来了130人左右(130人指主宾,其中很多人带配偶)。平时办事主要是这些人办,但像国庆招待会、春节招待会什么的,从来请不着这些人,总是请高层人物,所以,这次请帖发了150多,来了130人,出席率空前的高,客人们都很高兴。我没有负责什么合作协议,只请了国会图书馆两位科技政策专家。
1月21日,我去了世界观察研究所,本所XXX(我与他一起去匈牙利访问的那位副所长)曾在这里工作一年。该所新办了一个杂志(今注:指World Watch杂志),这天请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等各种机构的人来,发布消息。它们单位很小,办公室也很挤,放不下多少张椅子,否则过道就不通了。发言人从发言席上撤下来后,一个个就坐在地上,很随便。
1月19日至1月20日两天,我跟随参赞和XXX一秘参观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也参观了该公司所属的、举世闻名的贝尔实验室,它出过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自创办至今,每个工作日产生6项专利发明。贝尔实验室共12500名科学家与工程师,其中亚裔人1100左右,其中又以华人最多。有一位接待我们的是材料研究室主任,姓陈,广东人,他告诉我,贝尔实验室中光姓陈的就有100人左右。一方面是亚裔人多,另一方面,非亚裔的外国血统者也多。在贝尔实验室吃午饭那次,主方有6个人,4个科学家,两个外事官员,4名科学家中,1印度人,1中国人,1个大概是北欧的人,只有一个是美国本土的。两名外事官员中,有一人是意大利血统。正是如此的开放才使美国这么发达。现在,好多外国人(例如意大利人)跑到美国来当保姆,做几年,赚够了美元再回国,反正他们来去自由。就好像我们国家农村小保姆进城一样。
在这里印照片,若印两张,就比只印一张的单价低得多。我们普遍都是印两张,加上胶卷钱、冲印费,最后结果,平均每张只0.1美元,比国内便宜不少,而且一下子印两张,比第二次扩印的效果要好。胶卷带回国不方便,又麻烦人。
......中国规定死极,比如说我打算干四年,两年后探亲时,我不回去,让爱人来探亲,反正机票钱不是一样的吗?但文件规定不行。最近,同事XXX收到了调回的命令,他已工作两年。但他爱人XXX要求一道回去,未获批准。本来是为了照顾夫妻关系让他爱人来使馆工作的,现在又要把人家拆散。他俩气得要命。这二人工作都很好,也没好报。......
88.1.24
相关阅读
参观摩门教教堂----驻美生活掠影6(家书摘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46167.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