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人是“贪虫”----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68)

已有 3038 次阅读 2017-5-9 06:35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是“贪虫”----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68)

武夷山

 

对李静芳“中美小学教育最大的文化差异(2”的评论: 

    中国的校长是不会认错的--与其上级一样。 

 

对“爱迪生的数学观”的评论: 

    直到现在,我们并不确知这两个Approach能否“接龙”?希望最终能接上,但也未必。 

博主回复(2011-3-29 19:01):我想两家人可能会一直在争吵中促进,但永远是两家。选择哪一家,由个人兴趣决定。多数人就在两家之间摇摆。 

 

对黄莹“《诗经·邶风·静女》试讲内容”的评论: 

    不妨从诗经对今人影响有多大入手:多少成语出自诗经(逃之夭夭,辗转反侧,投桃报李,等等),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兴趣。我曾设想过这样的开头,可我没有机会讲这样的内容。 

博主回复(2011-3-29 22:00):嗯,我也觉得开头应该更吸引人些才好,大家熟悉的诗经成语肯定有很多,到时候可以先搜集搜集,再想想用什么样的话引出来比较好。谢谢您的建议。 

 

对刘华杰《续“科学的危害”贴,再贴一道考试题:为科学辩护》的评论: 

    这道题确实出得好!不过,假如是信奉科学主义的考官来判卷子,会是什么结果? 

博主回复(2011-3-30 19:57):有一定关系,但关系不大,此题目只要求考生关注A和B的论证逻辑,把双方的逻辑搞清,至于个人相信什么是次要的。 

 

对吕乃基“关于知识流程外包的奇思”的评论: 

    “代写论文”与合法的知识流程外包的区别何在?
     外包是昭告天下的,代写是偷偷摸摸的。 

 

对高建国“有感于清华精神”的评论: 

    小偷公司聚会,会以请来曾经是小偷、现在是优秀保安的人员为荣吗?行当不同了。
    这个比喻不好听,理是不错的。 

博主回复(2011-4-3 20:21):是不具有可比性。 

 

对某文的评论:

    人把动物称为长虫、大虫、爬虫等,故动物称人为“贪虫”。并且它们学习人的口吻曰;“你们如此贪婪的家伙也配称人,我呸!” 

博主回复(2011-4-4 10:50):呵呵,这个更恰当。 

 

对刘锋“人脑存在搜索引擎的实验设计问题--与武夷山老师探讨”的评论: 

    我不懂心理学,但直觉上认为,既然要与搜索引擎比,在实验中至少要注意三点:1、测试对象的量不能太小。比如我们在想一个合适的词来表达一个意思时,是从掌握的海量词汇中进行检索的。2、不能只用熟悉的词汇。搜索引擎对于热门信息的搜索效果(相当于熟悉的词?)总是不错的,但没有代表性。3、应该有意识埋伏一些干扰项。现在5个也好、8个也好,都是网站名称,同质的,测试任务太容易了。 

博主回复(2011-4-4 16:50):武老师,您的确是快速指向的核心,某种角度,我是刻意选择1,熟悉的单词,2,数量不大,易于记忆和检索。原因是我们是要证明大脑中包含扫描信息,存储信息和检索信息的机制,而非证明其不存在,我在试图寻找达到此目的最简单的方法。可以增加复杂度,但会出现不稳定的结果,就需要解释为何不匹配的原因,但这个解释却不是我们现在需要的,举一个例子,比较两个篮球,一个是标准篮球,一个是包在箱子里的篮球,我们要做的是找到箱子里的篮球,箱子暂时不讨论。不过武老师说的用不熟悉的单词,我们会再做一遍 

博主回复(2011-4-4 17:04):还有一点,武老师,我们用了8个词汇进行测试,这些词汇里不但包含了刚才出现的,也包含没有出现的词汇,用这种黑白对比消除因为熟悉和数量简单导致的误差,总而言之,这个实验设计是试图寻找最简单的方式,并以此为基础扩展后续的思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53804.html

上一篇:[转载]“客观日本”对栗原博博主的报道:是谁让他如此深爱着中国
下一篇:文科出身的发明家亲身经历的故事
收藏 IP: 1.202.82.*| 热度|

4 尤明庆 孙华 李泳 李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