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客观日本”对栗原博博主的报道:是谁让他如此深爱着中国

已有 4046 次阅读 2017-5-8 18:01 |个人分类:科林散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科学家栗原博:是谁让他如此深爱着中国

作者:杨保志

2017年4月19日

http://www.keguanjp.com/kgjp_jiaoliu/kgjp_jl_renwu/pt20170419100904.html

 

栗原博,华裔日本科学家,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物研究所副所长;曾在日本北里研究所、日本科研制药、日本三得利株式会社研究中心从事药学科研工作;在暨南大学任职以来先后在国际杂志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申请和授权专利30余项;2011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12年,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photo

2014年,栗原博教授在国际中药协会论坛上发表演讲。

2014年9月,我第一次结识栗原博先生,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我却被他眼前的这些荣誉惊呆了。作为一个日本籍科学家,在中国却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他是如何做到的?带着这样的疑问,2017年3月中旬,我再一次走近栗原博教授,于是一个和善的、诚实的、纯朴的、热情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

photo

1946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时还是中学小姑娘的栗原悦子一身戎装。

栗原博,1954年12月出生在中国辽宁。母亲是日本人,正值16岁的豆蔻年华,正在东京读中学的她却选择投身到中国的革命事业,成为一名日籍在华为数不多的中国共产党员,她同时也将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

栗原博的童年是在中国北方的一个煤矿城市度过的。同为医生的父母给他的印象就是整天的忙碌。父母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整天忘我地工作,栗原博从小就被安排在托儿所寄宿。在那里,他学会了独立,懂得了如何与“寂寞”相处。即使是在春节这样重要的节日里,当别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时,栗原博也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聆听外面阵阵的鞭炮声,望着窗外五颜六色的烟花和欢乐的人群发呆。每年这个时候,父母做得最多的不是为他煮一顿年夜饭,而是为他铺好被子,然后安慰他说:“过年也会有人生病,医院需要有人坚守岗位为他们看病,小博懂事,早点睡觉……”这样的话语,母亲每年都会说,一年中都不知要说多少遍。每次他都是在黑黑的房间里听父母将他锁在家中后,又锁上院门,然后匆匆离去。 幼小的心灵透过门窗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身影,他愈发感到寂寞、孤独和恐惧。

栗原博的母亲在内科工作,有时为抢救病人深夜时才能回来。为了等母亲回来,栗原博有时候会一直熬到深夜。每当听见院门开动的声音时,他知道母亲终于回来了,立即起身打开所有房间的灯,等待母亲一个热烈的、温暖的拥抱……

栗原博的父亲是中国人,他也是一个大忙人。作为儿科主任,他常常在深夜因急诊病人而赶回医院,连续几天不回家一直在医院忙碌也是常有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父亲为了照顾小栗原博,偶尔会把他带到医院玩。此时他看见医院里有那么多病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看到走廊里来来回回的医生、护士都在忙碌,小小年纪的栗原博似乎也懂得了一些什么。
栗原博就这样在一个革命家庭渐渐长大,又时时受着父母革命情怀的熏陶,他为自己能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骄傲,渐渐地,他就更加理解了父亲。

他小时常听母亲给他讲一个故事,说那还是在1946年,辽东冬天好像格外寒冷,阴沉沉的天,北风卷着连日大雪,几日激战后,名为羊鱼头的小村子里已经放满了伤员。一个傍晚,枪声划破了村子的西南上空,随后变得越来越激烈。陈湘院长(解放后曾任锦州医学院院长)组织大家迅速分散转移。母亲负责十几名民族联军的伤员,在不停的枪声和漫天大雪的夜晚中,一路奔跑直到鸭绿江边。茫茫的雪地,忽远忽近的枪声,母亲同负伤的政委商量要越江去朝鲜。虽是冰雪的寒冬,雪光下可以看到凶猛的鸭绿江水在狭窄的冰缝下怒吼着,给人一种不容逾越的恐怖。望着厚厚积雪的江面,望着没有完全封住的鸭绿江,母亲意识到越江的危险。迟疑中,后面的阵阵枪声在渐渐逼近,已经无路可选了……

“让我先试一下吧!”深感责任重大的母亲顾不得危险和伤员们的劝阻,拼足力量第一个越过对岸。一上岸,母亲就像抓住了可以挽救几十名伤员的救命稻草,激动得大声呼喊:“政委,我们可以过来的!”就这样,伤员们在母亲的鼓励下,一个个越过了鸭绿江。

深夜中,这支伤员队伍茫然地走到了一个沉睡在雪地中的偏僻小山村。母亲轻轻的唤醒村头那家早已熟睡的主人,用以前从朝鲜族抗联战友那里学会的鲜族语与这家人沟通,终于山村的油灯一盏盏地亮起来了。就这样,等他们安排好伤员住下后,已是午夜了。

这些故事,已经有些年头了,但讲到动情处,母亲就像数家珍一样,能够一件不落地回想起来。母亲说,那天晚上,一名气管被打伤的年轻战士发出“唦、唦”的艰难呼吸声。
母亲替他改变几次不同的睡姿后,担心地坐在这位战士身旁,因为又困又累就昏昏沉沉地打起盹来。在一个很暂短的浑沌中,母亲突然感觉到身旁“唦、唦”的呼吸声好像停止了,一下子惊醒过来。睡眼矇眬中,她下意思地对身旁的伤员作出抢救动作,同时呼叫其他同志赶紧点亮油灯。等被喊醒的伤员们点亮油灯她时才发现,那个战士还像刚睡时一样仍在艰难地呼吸,母亲这才放心地又一次打起盹来。就这样,经过数日的周折,母亲他们终于同上级联系上了,在国内战友们的帮助下,伤员们如数返回鸭绿江西岸的中国,而母亲又去前线,又去抢救新的伤员去了。

栗原博就是这样在父母的熏陶下渐渐长大。他出生在中国,又受着中国革命的影响,一颗热爱中国的种子也在他心目中渐渐地长大了。

photo

1957年,栗原博和妈妈栗原悦子女士在日本东京都国分寺一条小溪旁玩耍。

栗原博说,他母亲从十六岁的学生投身到中国革命的洪流,到离休后回到故乡日本的四十五年间,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还是在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日日月月,她在不同的岗位上,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这一切都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母亲作为日裔中国人,多次在东京向日本媒体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情况,向日本议员们解说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特别是1957年,母亲组织在华日侨归国探亲的旅程,来来回回,母亲耗费无尽的心血;改革开放后,母亲仍积极参加中日文化交流活动,仍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推动着中日人民世代友好。1990年,栗原博母亲离休,定居在日本滋贺县大津市,继续关注中国,为中日友好奔走。其间不仅负责滋贺县归国者培训,也关照和协助解决中国人在当地的纠纷,每当中国政府团来访大津市时,滋贺县知事和大津市市长都会尽可能的安排并希望母亲能够在场。

photo

1957,栗原悦子女士与日本东京都地方议员交流座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沈阳药学院与日本北里大学药学院鉴定姊妹校仪式,栗原悦子女士与日本北里大学药学院小林院长在签约仪式上发言。

栗原博出生在中国,童年在中国,少年在中国,青年时又投身到火热的知青生活。知青生活结束后,栗原博进入中国沈阳药学院,毕业后留校从事药理研究。1986年,在中国度过三十几个春秋的栗原博和家人回到母亲的故乡日本,加入日本国籍,并先后进入日本北里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部、日本科研制药研究所从事药学研究。1993年,又进入日本三得利株式会社研究中心从事科研开发,期间取得多项荣誉。

2003年,还是因为他的母亲,一个曾经在他母亲主讲的中国国家医药管理局日语出国培训班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先生,向他伸出了邀请之手,有意邀请栗原博到广州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担纲学术带头人。事实上,在中国长大并见证了中国历史变迁的栗原博一直忘不了与中国的那份情愫,虽身在日本,他也从未与中国的友人间断过联系。姚院士这一邀请仿佛又点燃了他思乡的火种,正好给他以籍口,他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这也意味着他将放弃他在日本优厚的工作、安静的生活以及全家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这一动力来源于哪里,他说仍然是她的母亲!是母亲的榜样力量支撑他重新又回到故土,这一回就是十几年。十几年来,他硕果累累,成绩骄人,桃李满天下。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一生受着父母的影响,他的根在中国,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父母未竟的事业。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如果说还有什么应该感谢的话,那就是“为着中日世代友好,最应该感谢的是她的母亲——栗原悦子女士。”


文图/楊保志 微信号:13889905957,微信公众平台号:风生水起ybz

相关链接(日文)
科学者・栗原博:「彼はなぜこれほど中国を愛するようになったか」
http://www.spc.jst.go.jp/experiences/exchange/exchange_170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53716.html

上一篇:关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测度指标
下一篇:人是“贪虫”----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68)
收藏 IP: 1.202.86.*| 热度|

4 刘钢 梅卫平 刘鹰翔 haipengzhangd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