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纸质雕塑 精选

已有 5732 次阅读 2017-3-10 06:32 |个人分类:科文交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纸雕作品:核)

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纸质雕塑

武夷山

        科普名刊《美国科学家》20173-4月号发表纸质雕塑家Rogan Brown的文章,Art and Science in the Romantic Imagination(浪漫想象中的艺术与科学),介绍了他力图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的纸质雕塑作品。中国剪纸是平面艺术,纸质雕塑则是立体艺术了。

    他认为,从卫星图像到电子显微镜图片,从粒子物理学到黑洞,科学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因此,我们现在很难欣赏18世纪末19世纪初那一大批浪漫派诗人和艺术家的眼光了。可是,我们应看到,浪漫派不仅告诉我们要看到大自然之美丽、庄严与神秘,还教导我们要珍视和保护大自然,后一认识对于地球人是前所未有地重要。于是,他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将浪漫与科学、事实与诗意融为一体。

以其作品Kernel(核)为例。该作品的创作灵感有多重来源。当创作草图的时候,他正住在法国南部的一个森林里,住所附近都是栗树。他被栗子迷住了:绿色的栗子壳斗上有锐刺,使你不敢碰,但壳里面藏着红褐色的光滑的果实,这二者在质地与形态上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啊!他又注意到,其他一些生命体也有类似的质地与形态之强烈对比,比如捕蝇草、某些花粉、感冒病毒等。在那段时间,他也正在研读16世纪的比利时医生、“解剖学之父”安德雷亚斯•维萨里的著作《人体构造》,他被书中插图之美深深打动了。插图中,肌体的内部与外部仿佛有动态的互作用,光滑的皮肤被割开以揭示人体内的错综复杂和形态多样性。

不同灵感源(栗子、病毒、心脏与肺的内部结构,等等)的交融,产生了《核》这部作品。它完全是手工雕刻出来的,费时近四个月。作品的每一层都是先手绘上线条,再用手术刀千辛万苦地刻出来的,或者说是从一层又一层纸中“解剖”出来的。  

在这类作品中,时间是重要要素。可以说,雕刻下去的每一刀的第四维便是时间。与其他艺术形态相比,纸雕艺术更能吸引观众注意到,作品凝聚了多少时间与功夫。他认为,一桩艺术品的创造,归根结蒂不仅是工艺行为,也是沉思默想的行为。在我们这个每人都忙忙碌碌的时代,在这个图像为王、无数的影像在不断轰炸视网膜的时代,鼓励人们作片刻的沉思都是极其困难的。那么,艺术家就必须付出更艰难的努力去诱使受众停顿片刻,放慢节奏,睁大眼睛。他之所以选择做三维雕塑而不是平面艺术,原因之一就在这里。欣赏雕塑是必须看实物的,只看屏幕上的雕塑是无法充分领略其美的。而且,雕塑自身就是一个物体,而不像有些艺术形式是物体之表象。因此,雕塑是宣称自己的自主性的,它能产生出更强有力的视觉体验。

   他之所以能创作出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的作品,是因为他很注意与科学家的合作。2014年,为了做“正常菌群”主题的一个永久性展览,他与一些微生物学家开展了合作,是他与科学家的初次合作。那次,他创作了一个表现单个细菌的大型纸雕作品。他不追求作品与真实的细菌逼真相像,而主要诉诸自己对细菌的想象力。作品有1.12米长,大约有真实细菌的50万倍那么大,费时5个月才完成。这几个数据都起着隐喻作用:细菌世界之宏大也是难以想象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38622.html

上一篇:[转载]经典名著怎么读?听毕飞宇上一堂“小说课”
下一篇:棋着好不好,事后才知道----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59)
收藏 IP: 168.160.158.*| 热度|

20 张忆文 鲍海飞 徐令予 冯大诚 赵美娣 张晓良 李颖业 李竞 强涛 蒋迅 侯沉 陆玲 谢平 刘钢 樊春 刘玉仙 aliala yunmu zjzhaokeqin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