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关于垃圾论文的争论----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25) 精选

已有 7153 次阅读 2016-9-13 05:44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关于垃圾论文的争论----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25)

武夷山

 

对范红金“也谈垃圾论文””的评论:

    “一大批善意的审稿人,或者太忙的审稿人”,导致垃圾论文,是一种情况。正是由于有些审稿人“不认真”,才使得一些标新立异的论文问世,则是另一种情况。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论文几乎没有发表在所谓核心期刊上。如果按照杂志的档次来判定其中论文的价值,他就惨了。好在是金子总会发光,他的论文中的思想还是被认可了

 

对黄庆“加州阳光之四十九 ‘垃圾论文’应该STOP!-回武夷山先生”的评论:

    谢谢黄兄评论。
1、“敢于骂自己发垃圾文章的人,除非不是自嘲,那才是未来可以托付的人”,完全同意。我反对的是轻率指责别人发垃圾文章。不是不能指责,不应指责,而是不要轻率地指责。当然,这个“度”怎么掌握,是各人的事。
2、我之所以主张慎提“垃圾论文”,是隐隐感觉到有一批人认为中国论文总数增加反而是坏事,因为按照他们的逻辑,既然中国被引用次数的世界排位低于论文位次,篇均被引的位次更低,那就意味着是垃圾论文增加了。他们没有看到一定的数量是一定的质量的基础,没有看到从发表到被引有个时滞,也没有看到我国论文被引指标也在进步着(被引排位在6年内提升了9位,而论文排位只提升了3位)。
3、真正懂行的人能判断出某文是垃圾论文,决无问题,就像我作为刊物主编,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判断某篇来稿属于垃圾论文并给予退稿处理一样。事实上,现在动辄拿“垃圾论文”说事的人中,有好些并非搞科研的,也不发表论文。他们是按照我前面所说的逻辑来判断垃圾论文的存在与多寡的。您想想,懂行的生物学家起了个“垃圾基因”的名称来指称一类基因,都被后来的发展证明是不合适的,那不搞科研、不写论文的人猛批垃圾论文,问题更多。
4、“好像很有些为某些擅长写垃圾文章的科学工作者叫冤”,那是多虑了。我的讨论重心是:请不要轻率指责别人发表垃圾论文。我此文没有明确说出而其实是基本立场的话:每个作者都不要发表连自己都知道是垃圾的东西。
博主回复:武夷山老师,科学领域评价一个国家在某个领域的领先程度只要看是否有一两个研究小组做得好就够了,评价很简单:专业会议上keynote presentation and invitation presentation足够体现水平。如果仅说引用数高了是没有用的。
    我反对的是评价科研工作者动辄拿论文说事,更有你说的某些喜欢说别人‘垃圾文章’的鼓噪者。好的评价应该是评价工作内涵,不是评价是否打扮的漂亮,这一点也请诸多院士专家和部门多花一点功夫了解,不是翻翻纸头就了事。类似的事情在评价项目中也常有发生,很有专家大概只有坐在终审会上面才知道评审内容,OK,那只能看文章数数了,马上就国际先进水平了。不是操蛋是什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02604.html

上一篇:从盗贼的视角看城市
下一篇:买了日本生产的随身听----日记摘抄516
收藏 IP: 218.80.199.*| 热度|

25 许培扬 钟炳 李本先 赵凤光 刘全慧 李泳 刘立 彭真明 鲍海飞 唐莉 王德华 李万春 黄永义 史晓雷 曾杰 赵美娣 喻海良 邱敦莲 张文军 俞立平 汤伯杞 魏瑞斌 李万峰 xlianggg chaij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