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科考|初见黄土地貌,我们发现了一个土壤秘密
杨顺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坐火车中午从南京出发,第二天一大早醒来, 清晨的第一抹阳光射入车窗,我睁开眼睛,一派黄土高原的景象映入眼帘!对于久居南方,首次涉足西部,且又对其神往已久的我来说,别提多兴奋了!
黄土地貌图,红层以上即为黄土
火车从天水一路向西,经兰州至西宁,沿途所见,皆为此番景象。关于黄土的形成,地质学上早有定论,多去风成堆积一说,此处不去过多探讨。不过,一路上,有另外一个简单的植物分布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山上的黄土也有那么厚(目测有数米至十数米之深),为什么大树只长在山脚,而不长在山顶?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很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火车过天水,穿西宁,至西宁,沿途一派黄土景象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养分和水分。黄土的前身是一种风尘堆积物,本来养分就稀缺,因而就养分而言算是贫瘠的。那么水分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在这片半干旱地区,山顶的黄土虽然也还厚实,但是陡峭的地形,根本不利于水分的保存,很快就随坡面流失掉了。与此相反,山脚的多洼地,利于汇集水分,且多临河谷,因而在水分上完胜山顶。此外,山脚多平地,多年来,在人类引水灌溉的作用下,土壤被不断改造,养分不断富集,久而久之,就成了这样一派“山顶光秃秃,山脚绿油油”的景象!黄山上土壤更少,因为气候湿润、水分充足,也能长出参天大树(黄山也有“八爪鱼”?);黄土上土层深厚,因为气候干燥、水分稀缺,反而只能长一些灌木和小草,或者一些“小老头”树。
原来,这短短的几十米水平距离,竟藏着这样神奇的土壤秘密!
沿途所见“山顶光秃秃,山脚绿油油”的景象
面朝黄土背朝天,祖先们难道曾在此处耕作?
别走开,未来一个月,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分享青藏高原土壤科考的故事!
土壤科普系列博文:
科普读物推荐:《寂静的土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