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了一篇关于施一公的专访。(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7/299618.shtm)
从一开始,所有围绕施一公的宣传就离不开“爱国”两个字。那时,他还是美国人,他口中高喊的爱国不知道是爱的美国还是爱的中国。所以,听到有人讽刺说,这人政治上太不成熟,身为一个美国人,却喊着爱中国,让人恶心;相比一位著名演员(已加入外国籍),人家说:“我们要爱我们的民族。”政治觉悟上差了十万八千里。
链接里的这篇文章呢,无非谈的还是爱国。施老师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无非就是,要爱国,就回来报效国家。我们这批人都欠国家的。
回不回国,这是一个经常在留学生以及漂泊在外的华人学者讨论的话题。回不回国和该不该回国,这应该完全是一个个人问题。因为,选择在哪里居住和生活应该是一项基本人权(有没有能力选择是另一回事)。面对回国,大家经常担忧的则是待遇问题。要知道,在美国一个博后的工资就足够一家三口生活的了。可是,回到北上广深等城市,面对买房压力,一些中青年学者则要考虑学校和用人单位给的待遇够不够买房,能不能在生活上不面临窘境,申请科研经费的时候能不能搞定国内的那一套人情世故。施老师回国,是以一个科学明星的身份回国的。在整个清华大学、甚至真个高等教育界,也算是红得发紫的人物。以这样一个可以受到中央领导关注的身份强势回国,可以申请到的科研经费(可能不用申请吧?)以及得到的待遇肯定会是远超过美国(在美国,院士多了去了,但从没有得到施在国内得到的这种荣誉)。因为你在国内得到的资源远比在美国得到的多,所以,你可以回国;可是,你为什么也要高呼着“回国就是爱国”(言下之意,不回国就是不爱国),要求别人也回国呢?别人回国后,申请不到经费,养不起孩子,去找您说理吗?
总之,本人观点如下:回不回国是个人选择。人总是会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道路,这是人性,也是人权。你可以回国,但你没有资格站在道德的高处要求别人也回国,甚至上纲上线。你回国,因为在国内你的发展更好;别人不回国,那是别人的自由。前总书记曾说,“每次碰到你们,我总想起一句话“闷声大发财”,有时候不说话比较好。”也想以这句话送给所有的科研工作者:少说话,多做事,做实事,做好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