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河海大学的前世今生
薪火相传、文脉赓续
1952-1985年
华东水利学院与民族同呼吸
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相偕行
在此回顾华东水利学院走过的光辉岁月!
1952年,中央决定在南京组建华东水利学院。这是新中国第一所独立的、规模较大的水利高等院校,掀开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
图1 河海大学前身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15年)
面对荒山、野地和聊胜于无的校舍,严恺、徐芝伦等华水老一辈领导身先士卒,“一边课堂一边泥塘、一手握笔一手荷锄”,带领师生开山辟土、平地起楼。上世纪50年代的党政主要领导为刘宠光、张长高、邓 洁、钱正英、冯仲云、严凯、魏兆麟、汪大年、胡叔度、徐芝纶等。
图2 南京清凉山地区建校(1952年)
华水师生在全国院系调整后率先开学开课,创办水文、水电、水港、农水四大系(专业),成立10个教学研究组,组织编写教材,大力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图3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1995年)
学校还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育学生的爱国爱水爱校情怀。1953年,学校组织1300多名学生,分两批到九个水利工地,开展实践教学和生产实习。
图4 学校大力开展教学改革
华东水利学院也是全国最早开展研究生培养的院校之一。1955年,刘光文等教授开始招收研究生,4名青年成为华水第一批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图5 建校元老第一届水文系主任一级教授刘刘光文雕像
华水也是我国较早开始接收留学生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院校。建院初期,就选派左东启等16名优秀师生去苏联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195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留学生。
图6 外国留学生(1954年)
由于办学成绩骄人,1960年学校就被确定为全国32所重点工科院校之一,华水在高起点上扬帆起航、逐浪潮头。
图7 河海大学早期建筑工程馆
从诞生之日起,华水人就牢记治水安邦使命,瞄准行业需求,制订科研计划,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新中国每一个水利事业的丰碑里,都留下了华水人的汗水与足迹。
图8 新中国安徽大别山佛子岭早期水利枢纽
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华水”有9项科研成果获得表彰。“六五”期间,有100多项科技成果受到国家、部省的奖励。
图9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
华水期间,学校为国家输送了14000多名毕业生,一批批青年俊彦如水赴壑,以昂扬的姿态投入到振兴中国水利的伟大事业中!
1985年,华东水利学院改名“河海大学”。
图10 长江三峡大坝
1952-1985的华水,三十三载
承上启下、赓续血脉
继往开来、书写荣光
华东水利学院时期的光和热
始终照耀、温润着这片校园热土
和奋进在这里的水利建设者!
备注:葛维亚对其中的内容作了一些增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0-5 1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