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weiya03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weiya0303

博文

回顾国际水文第一次科学大会

已有 1154 次阅读 2024-7-16 06:10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回顾国际水文第一次科学大会

葛维亚

    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LOGICAL SCIENCE(简称IAHS)是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协会(IUGG7个团体会员中的一个。其宗旨是,增进水文学作为地球科学和水资源学方面的研究,包括研究水文循环和陆上各种水的物 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水与气候及其他物理、地理因素间的关系,侵蚀和泥沙与水文循环的关系,检验水资源管理的水文效应及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提供水资源优化利用的坚实科 学基础,并进行学术交流、出版及促进国际水文协作等。    

       该协会1922年成立于意大利罗马,下设有关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其中包括:地表水专业委员会(ICSW)、地下水专业委员会(ICGW)、陆地侵蚀专业委员会(ICCE)、水质专业委员会(ICWQ)、水资源系统专业委员会(ICWRS)、遥感专业委员会(ICRS)、陆地-大气耦合系统专业委员会(ICCLAS)、冰雪专业委员会(ICSI)。IAHS已经创建多个国际联合工作组,包括面向2020年水文青年科学家工作组无资料流域水文预测(PUB)工作组等。与IUGG大会同步,每4年举行一次学术活动。在IUGG两届大会中间,举行国际水文科学大会及各委员会的学术讨论会,也是4年一次 。出版物有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为双月刊,还有LAHS PUBLICATIONS,主要是会议论文集,每年约67种。   

       1981年,IAHS确定每4年举行一次国际水文科学大会,包括各个议题的学术研讨会、专题讨论会以及工作组会议。    第一届国际水文科学大会于19827月在英国德文郡首府埃克塞特(Exeter)举行。它是由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发起。会议地点设在埃克特大学。我国组团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为水电部水文局局长陈加琦,成员有黄委会设计院恭时扬、地质部水文地质局陈梦雄、长江委水文局葛维亚、中国科学院冰川所杨针娘、南京水文所谭维炎。代表团六个成员各自独立参加一个国际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交流活动。我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张有实也专程从巴黎总部前来与会。中国代表团大多数成员被邀请在各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作专题学术讲演。其中葛维亚在地表水专业委员会题为水文测验进展全体大会上,交流了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原理及其应用,并且代表我国湖南省水文总站在展览会上,展示与介绍超声波测流的成果、实物和图片。陈梦雄、恭时扬、谭维炎、杨针娘等人,在地下水专业委员会、陆地侵蚀专业委员会、水资源系统专业委员会、冰雪专业委员会大会上,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又各自多次参加了专题研讨(Workshop)。中国代表团成员有关论文及索引同时在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双月刊和会议简报上发表。   

       中国代表团团成员中的陈加琦、葛维亚、谭维炎三人,在开会前的10天提前乘机前往英国,专程去牛津英国水文研究所访问一周,作为英国水文代表团访华的回访。在几天时间里,详细参观了研究所几个重点研究室和实验室,听取了有关介绍。并就土壤入渗、径流形成、水资源、洪水、地下水、水质等众多问题进行座谈。特别对我们最感兴趣的名扬世界的洪水报告,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深入讨论,收获很大。    

       第一次国际水文科学大会交流活动结束后。组织到英格兰、威尔士地区水文站、地区水情预报中心、水资源管理中心、泰晤士河管理局、英国水文研究所等单位做暂短参观。同时就近游览了一些城镇、教堂、农庄、城堡和瓷厂。    

       四十多年时光流逝,江山依旧,换了人间。1982年是个值得怀念的年代。从这时候开始,我国水文界以积极姿态,以独特方式,以大量研究成果,走向世界,开创了水文新纪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52130-1442416.html

上一篇:书海寻优
下一篇:地下水灌溉计算
收藏 IP: 101.114.67.*| 热度|

14 郑永军 宁利中 杨卫东 檀成龙 池德龙 朱晓刚 杨正瓴 张晓良 钟炳 王成玉 尤明庆 王安良 崔锦华 谢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1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