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深怀念赵人俊教授
葛维亚
1959年我分配在华东水院(即现在的河海大学)水文系工程水文教研组担任助教, 兼任水文系教师党支部委员和全系教师政治学习负责人, 而支部书记和教研组主任就是张xx。赵人俊先生1951年入党,原为华东水院教务部门负责人,又是学校党委常委,学校著名人物。后来为了加强教学第一线,主动要求回到水文系水文预报教研室担任讲师,教研室主任。
赵人俊和我同在一个党支部,有过一些接触。他为人谦和,随意,思路敏捷,头脑清楚。他很喜欢和我谈天说地,有时也谈谈水文业务方面的问题,例如苏联提出的相应水位、总入流、土壤入滲、产流、汇流等。他虽长我十多岁,又是讲师,却从不摆架子,更不强词夺理,盛气凌人。他口才不错,会上发言积极主动,对党忠诚,时时以党员严格要求自己。据学生反映,他讲课生动,有条理,很有吸引力。据我了解,赵人俊学识渊博,思维敏捷,是我国水文预报学科的开拓者,创始人,业务权威。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造诣很深。赵先生又是一个喜欢和善于同别人讨论问题的人。
记得1961年左右,赵人俊在水文系介绍了由他独创的基于马斯京根的新汇流方法,我受到不少启发,觉得很有创意,但同时对他解决汇流系数的思路不解,于是我约他在第二天谈谈。面谈中我提出对于n个河段,采用n个联立方程求解,当n很大时,很难求解汇流系数,即便得出计算误差也很大。赵人俊听过,十分同意我的看法,一点没有生气,因为那时电脑尚未在我国使用,单靠算盘和计算尺相当费时几乎无法解决,赵也认为n超过5计算起来就很麻烦,而且误差很大。我以受到谢尔曼单位线启发为例,在使用雨洪资料推求单位线时,自上游向下游,采用线性逐一求解方法,即在利用单位线推求雨洪流量过程时,采用线性叠加的方法。由此可见,采用这一思路,将时间线性叠加变为空间线性叠加,从n = 1开始,逐步扩展到n = 2、3、4、5、6……,就能够避开上述麻烦。赵人俊听过后,表示这或许是个好办法,这种谦逊使我感动。
又过了十年(即1971年),我早已离开华东水院去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一次在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查到一本俄文原版的苏联数学著作。受到启发,茅塞顿开,通过分析论证发现当时的一些汇流方法,包括在我国经常使用的谢尔曼单位线、纳什汇流模型、马斯京根汇流模型、长办汇流模型、华水汇流模型以及皮尔逊3型曲线均属于数学上的不完全伽玛函数,即同属于一种数学模型,相容相包。例如经我推演,纳什汇流模型就是马斯京根汇流模型在X=0时的特例。于是我借助手摇机械式计算机得出长办汇流模型n为两位有效数字的非整数汇流系数表。
1975年根据我提供的数学方法,又在DJS-6电子计算机上得出长办汇流模型与华水汇流模型三位有效数字的非整数汇流系数表。1979年又推导出各种汇流模型参数转换公式(详见我的《水文科研论文集》61页) 。1980年我去南京出差,专门和赵人俊在教研组谈了一次,把我的上述成果告诉他,他说他看到了1979年广东水文总站刊印我的一篇论文《对线性汇流某些问题的探讨》,称赞我把各种汇流模型联系起来,很受启发,又称赞我利用二项式定理推导出长办汇流曲线公式,独辟溪径,但对我推荐的滞后汇流模型不以为然。我告诉他经汉江试算,使用这种模型明显提高了精度,对此他不置可否,既未反对,也未表示赞同,但并不和我争论,赵先生的修养到家了!
通过我和赵人俊的一些接触,我一直认为他是位忠厚长者,为人诚恳,率直,很容易接近,也很容易交流。对别人观点支持多于反对,鼓励多于挑剔,看不出他有任何嫉妒心理表现,却也对一些他认为不妥的问题坚持己见,表现得还很固执。因为赵人俊发迹的确开始于他的汇流曲线和蓄满产流与逐渐系统化的“中国湿润地区洪水预报方法”以及”流域水文模拟——新安江模型”。这些不仅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水文预报培训班主讲内容, 而且从讲师一路飙升为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硕导、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实际上已成为我国水文预报头号权威,水文教育和科研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著名的水文学家。
如今,赵人俊先生乘鹤西去已近30年,远离尘世,和我们天人永别。可是他的音容笑貌,特别是他在水文界的开拓进取,获得的辉煌成就,天昭日月,永世难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