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灾预防是一项沿袭多年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减损的作用,然而若想进一步降低损失,进而减轻火灾对生产生活秩序的威胁,仍需对其具体用法及概念外延做进一步解构。
孙子《九变篇》: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预防从根本而言,便是立足于其“不来”,其出发点不可谓之不保守,然所恃其“不来”终究不可“恃”,万一其“来”,往往无计可施。深知扑火不易,故首选预防,根源在于一个“怕”字,从以往的扑救过程来看,多数情况下,即便后期奋力扑救,起火区域内的财物也大都损毁,若非有效的防火分区,更多数量的财货同样不保。
火灾预防的精要之处在于:防止其扩大,单纯的守势难以纾解困局,攻宜寓于守,守亦为助攻,徒守者无益,徒攻必受挫。
设防目标本该有主次之分:先顾人命,后救财货。通俗来讲,所有预防之投入,均应先竭力围绕“保人”这一核心,在人员安全得到最大程度保障的基础之上,再言如何“保物”。倘若主次不分,全面设防,即便在目前配置的基础上,再投以十倍之资,亦难以遂愿。
“保人”相对于“保物”更为容易,所需耗费也更少,优先考虑安排相关的各项投入,通过局部范围内的快速灭火,或为受困人员打开一条临时通路,或为延缓火势,为后续救援争得宝贵时间,此类操作更易于施行且更易见效。之所以“怕火来”,死伤率是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只有当人员的安全得到更可靠的保证,恐惧之心才会削减,也才更有利于消防诸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再说保物,每年的火灾实际具体损失可以量化,而整体投入同样可量化,两者的数字比例关系需要反复权衡,在一段时期内,一定区域内,一起火灾发生的背后,不可忽略的却是整体预防成本,过去往往十倍投入却只为避免一倍的损失,显然不划算,故仅涉及到“保物”的投入可审时度势之后缩减甚至不投入,该舍则舍。
衡量火灾预防的优劣不在于自此远离火灾,也不在于通过灭火去保全所有财货,而在于能够在局地实施快速灭火以协助人员脱困,其次能够使火势尽可能止步于局地,仅此而已。提升对人员安全的要求,并降低对财物保全的标准,如此一来,非但预先投入会更少,其实际效果未必更差。既能节约整体预防成本,亦可降低火灾总体损失,此为最佳,然二者未必相互矛盾。
火灾预防本为确保经济顺行,倘若安全投入占比过大,经济效益不甚显著,整体反倒为其所累;倘若主次关系不明确,盲目投入,一拥而上,虽然表面看似大张旗鼓,遍地开花,如遇火灾真正来袭,却也大都无功而返。
针对火灾预防所推出的系列举措牵涉面甚广,须慎之又慎,统筹权衡,高投入的本身也应一并计为损失,事实上所谓的高投入未见得会带来高收益,倒不若先考虑如何降低人员死伤率,再言其它。
从面对火灾的整体心态来看,迟早必然经历的三个阶段是:怕火来——不怕火来——怕火不来,其前提自然是相关策略调整运用得当,并以实践检验之。
中国消防:2020年全国火灾及接处警情况 火灾评说:迷途的火灾预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9 2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