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总在不断向前发展,面对咄咄逼人的火势,灭火技术领域也在相应的完善进化之中。
1. 迫切需要提升单兵“作战”能力
当火灾意外发生,第一现场的人数不会太多(一般1~3人),如果单兵“作战”能力偏弱,要么几个“回合”打下来便节节败退,要么干脆放弃去寻求增援,于是将失去宝贵的“先机”。单兵作战能力的增强还有助于提振“士气”,不致轻言放弃,一战即溃。
2. 灭火剂的物理形态决定灭火效率
液态或气态的灭火剂必须要借助管道或容器,也需要动力,同时还会受到地形环境的“阻碍”,等到这一套复杂的操作下来,时机可能已消失殆尽,流体类灭火剂还会牵涉到一系列繁琐的日常存储问题,进而影响到实战中的可靠性。抛投固态灭火剂的方式灵活可靠,并可显著提升效率,不失为可开辟的另一条“蹊径”。
正如“枪械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弹药的发展史”,灭火剂类型的选取也同样主导着灭火器具设施的发展变形,并从此决定了整个灭火体系效能的上限。
3. 灭火过程中要实现“步步为营”
已经施放出去的灭火剂必须“粘附”或“占据”燃烧物某一小块面积,以确保该处燃烧不再继续,实际中则会出现如水分蒸发、泡沫滑落、干粉散失、气体逸失,一旦灭火剂流失于燃烧体系之外,可燃物表面重新暴露,全面复燃则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4. 灭火剂成本决定推广普及率以及灭火效率
灭火从来就无法以少胜多,只能是以多胜少,如果缺少廉价易得、大量预备、易于存储、安全环保且便于输送的灭火剂,在意外火灾(无从预知时间地点)面前就永远发挥不出数量优势,故而经常面临“杯水车薪”的窘境。
5. 对使用者专业度的要求应降低
如果对灭火设施操作技能要求过高,就会把大多数人排除在“作战序列”之外,然而现实中首先“遭遇”火灾的往往都是经验不足的一般民众,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为了确保普通人也能随时投入战斗,只有倒逼降低产品技术的使用“门槛”,直至对使用者的专业度要求降为0。缺乏现场群众的全面深度参与,导致初期灭火不力,小火将大概率演变成灾。
6. 用户永远没有“错”
如果说灭火剂没配够,那不是用户的错,而是因为产品不够廉价;如果说灭火设施操作不熟练,那也不是用户的错,而是因为操作程序过于复杂;如果说灭火设施保养不到位,依然不是用户的错,而是产品做不到完全免维护;如果说用户责任心不强导致自动灭火装置未及时启用,仍旧不是用户的错,而是因为产品无法实现真正的全自动。
总之,产品使用效果达不到预想,从来都不是用户的问题,只能是产品“先天不足”,仍存有改进空间;技术是实现需求的手段,如果需求得不到较好地满足,只能说明技术还不行。
从专业角度设计出的初期灭火产品,未必是用户真正想要的,也未必是用户真正觉得好用的,于是更难以遵照标准的流程去执行,需求(低频)-用户-场景-科技-商业-习惯,众多元素交织在一起,促使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唯有抛开对传统产品使用的固有认知,不再纠结于以往的人为失误,情形才会得到改观,因为在原有设施的使用基础上,无论怎样“纠偏”,相同类似的“错误”只会一犯再犯,灭火问题仍是无解。
新娱乐快车:各种灭火剂分类及适用范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14: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