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至20日,由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主题为“前沿科技的融与创:情报驱动未来”的上海重点智库论坛——2023竞争情报上海论坛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借助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作为上海市重点智库、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等职能多年积累的前沿技术研究优势,本届论坛共吸引了来自政府、高端科研机构、企业等机构的200余位参会者共同展望前沿科技发展,探讨如何借助竞争情报思维把握前沿科技融合与创新趋势,为上海加快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提供重要的情报支撑。
主论坛由主旨报告环节、“前沿科技的创新”和“前沿科技的融合”两个专题论坛,以及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情报驱动的未来”的圆桌讨论组成。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近20位演讲嘉宾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创新、技术融合,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产业变革、竞争情报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竞争情报不应仅研究竞争对手”
主旨报告环节由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馆所长陈超主持,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交叉学科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林达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Telfer管理学院教授乔纳森·卡洛夫,日本经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高桥文行,帕迪兰德研究生院教授史蒂文·波普尔分别就国内外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新态势、会展活动里的市场情报、如何利用情报驱动前沿企业创造社会价值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新兴颠覆性技术的风险管理及政府机构如何在深度不确定性背景下制定可用于下级机构的实用指南等做了主题报告。
乔纳森·卡洛夫教授指出,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只要1—6秒就可以形成,但能够持续影响20年。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东西,会展活动是个值得被抓住以认真倾听他人、与之虚心交流并形成良好互动的机会。他在论坛上首发的由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引进、翻译的新书——《隐身在会展活动里的市场情报》里举了一家炭黑制造商的例子:炭黑是增加汽车轮胎耐用性的物质,也是许多工业染料和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家美国最大的炭黑制造商一度在寻求更高端的市场,他们在燃料电池业务中找到了其高端产品的潜在新市场,雇用了纳米碳工程师,并开始为燃料电池制造商制造催化材料。问题是,他们(客户)来晚了,其他制造商已经进入了这个市场。燃料电池的制造仍处于开发阶段。这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涉及许多不同的实体,并经常由政府资助。于是该制造商决定进入会展。参加会展的公司员工接受了情报培训,并为现场活动带去了外部情报支持。在年度燃料电池行业大会的会展上,情报项目全面开展。团队运用决策文化的分析技巧帮助他们厘清人物关系并成功锁定了潜在合作伙伴、建立了伙伴关系,最终使得公司的技术超越了几个竞争对手。该公司的经理估计,活动前的培训和参展成本约为45000美元,但所产生的伙伴关系潜在价值为数百万美元。更重要的是,他们预估利用会展活动为他们节省了约8个月的工作时间。
日本经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高桥文行指出,竞争情报已经产生了30多年,但尚未充分实现其价值。竞争情报不应仅研究竞争对手,而且要研究竞争环境、社会环境,为了环境保护等一些大家共同的利益收集一些共享的信息。过去的百年企业谋求长久发展,现代企业既要谋求长久发展,也要谋求快速发展。
“将商业、情报和文献融合在一起的布局很重要”
在主题为“前沿科技的创新”的专题论坛上,英矽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家任峰,能量奇点聚变能源开发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郭后扬,广东智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院长管震,爱思唯尔大中华区研究分析部主管周鹰鹰就人工智能与各个产业的关联,如在药物研发、核聚变、工业场景、前沿交叉领域大数据挖掘中的应用进行了分享。
在主题为“前沿科技的融合”的专题论坛上,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解析了大陆液晶显示器制造商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的现象与大陆芯片产业发展形成的对比及其背后的原因——地方政府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丸川知雄介绍,中国大陆液晶显示器制造商在大规模LCD领域的份额从2007年的6.3%增长到2016年的28.4%,再增长到2019年的47.6%和2023年第一季度的71.0%,崛起的主角是京东方。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而北京东方电子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京东方后来成为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寻求制造CRT元件。它一路得到多个地方政府的投资和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生产技术逐渐成熟和标准化。但这种发展模式在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芯片行业可能无法复制。由于所面对市场的复杂性,在芯片行业选择一个好项目的困难程度要远高于在LCD行业,失败的风险也更大。
北京联讯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林雪萍讲述了供应链攻防与创新之道。他指出,从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开始的全球化1.0模式,其实是美国所占的信息高地和中国的制造洼地的结合,这个结合使得中国从全球化中受益。全球化1.0时代追求的是效率成本,但是现在,随着不少国家希望制造业回流到本土,供应链开始呈现脆弱多变、复杂交织的新形态,新秩序在崛起,对供应链安全的考量替代了成本与效率的考量,特别是在芯片领域,供应链已经被武器化了,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如果说,全球化1.0时代是以离岸制造为主体所形成的,现在的制造形态则包括离岸制造、回岸制造、近岸制造和友岸制造4种。中国需要做好再次融入全球化的准备,其中,中国制造的“再出海”很重要的一点是供应链能力的出海,超级工厂要向分布式工厂的方向变化,供应链要从单一秩序走向混合。
“‘卡脖子’很多时候不是由技术因素构成的,而是与我们对质量的内涵认知不足、制造工艺落后有关。比如一些仪表、芯片,我们做不出来不是因为不懂技术,而是工艺跟不上,不能实现很好的工程化。苹果、特斯拉的很多胜利是工程化的胜利,而不是源头创新的胜利。”林雪萍认为,另外一类像苹果那样的企业难以被突破,是因为它创造了一种新的形态,包括内容的供应链。比如在投影仪这类设备领域,日本电器的市场优势可能是最难被打破的。因为投影仪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投影仪,它需要和内容生态结合。像标准普尔收购HIS、《日经新闻》收购英国《金融时报》这种将商业、情报和文献融合在一起的布局是很重要的,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应对和思考还几乎为零。
竞争情报上海论坛于2003年创办,每两年举办一次,围绕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前沿/颠覆性技术、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竞争情报等热点议题展开精深广泛的研讨。经过20年的发展,该论坛已成为中国竞争情报界最国际化、最重要的专业交流平台之一。论坛期间,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行业情报发展联盟、上海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上海新兴产业情报研究联盟还共同举办了“2023年上海科技情报服务宣传周”活动。本届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为“先进技术在科技情报中的应用”,展览于10月16至22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南门展陈区域展出,对科技情报的检索、存储、分析及成果等进行了展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