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视见性是非 谁来判定?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5〕

已有 2135 次阅读 2023-3-11 10:53 |个人分类:小宇宙探索|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视见性是非 谁来判定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5〕

都世民

 

摘要:本文讨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主要讨论视见的四个缘佛说身心变与不变佛说衰老与死亡。佛说生命变灭与不佛说缘心与真心佛说见与不可见佛说「客尘」是何意?为什么佛说众生洞视不过分寸佛用返还法显真心笔者最后阐述在学习佛学和科学时,心生的困惑。

关键词:视见科学因果,自然


 

 

 

 

前面的文章,通过佛祖与阿难的问答说明众生找不到心。佛祖认为有心。当今的科学领域,特别是脑科学、生命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都不认为这个无形体的心存在。这个”是非”谁来判定?!

如果说科学是真理。那么这个心就不存在?因为科学领域大多数学科不认为有心!

灵魂说法自古至今都有。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有灵魂这个说法。佛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这个字。心是不是灵魂?过去的词典,心的解释有灵魂之说。现在的词典、百科、自然科学都找不到心是什么?简化汉字把含有心的复合词,简化的相当多,原因是什么?不太清楚。

1.什么是视见的四个缘?

 

·我们研究任何问题离不开眼睛,睛所见外物,到底起决于什么呢?视见是不是因果关系?是不是自然规律?

笔者开始认为视见有三个缘由:这就是光、眼睛、心。视见是人的感官目(即眼睛),在有光〔包括日、月、灯光〕的前提下,光照亮外物(即外尘),在心中成相。通常人们都说,因为有光才可以看见。光进入眼睛,通过透镜聚焦,视网膜上成像。把这一过程与照相机的结构及工作机理等同。是我上中学时留下的印象。

几十年来,上述说法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涉及到上面三个缘由都发生变化。

“相由心生”这个成语的解释,也在变化。百度网多次更新。

·最近在学习佛学中,发现是四缘由:空,明、眼、心。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云:”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为自。以暗为自。以为自。以塞为自。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於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阿难啊!如果以明亮为妙明觉见的自在本体,那麽就应当看不到昏暗,如果以空无为妙明觉见的自在本体,就应看不到堵塞。如果以此而将那些没有被看见的东西,认为就是妙明觉见的自在本体,那在所见之物中,观见本身也就灭绝不存在了,

·这表明观见本性非自然。有关自然规律的研究,在佛学中比比皆是。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张双南否认佛学研究自然规律。只能说明张双南佛学没有研究。妄加批判。

阿难对如来说:妙明觉见既不是从因而生,也不是由缘而生,为什麽世尊常常对比丘们宣说,这个觉见具备了四种缘,说是因、因、因、因而生?"阿难言。世人因於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现代科学与这个说法有不同。相同之处是有光、眼睛,外物,形成的像在视网膜上。如今又说在大脑神经中枢成像。现代科学无心生相。佛学有无形体的真心和思维体的缘心,没有视网膜大脑神经中枢成像。

·光究竟是什么?是粒子、电磁波、光粒二象性、光量子四种说法。争议二百多年,仍在继续.这四种说法与眼睛是什么关系?笔者将在后面是文章进行深入讨论。

 

2.佛说衰老与死亡

 

·中国古代对人的衰老和长生不老的问题重视,无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想找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终究无果。佛学对此也有论述。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云:”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於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王言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沈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佛陀与大王对话,以身体衰老为题,讲述了视见身体之,以及恒河不变。更重要的是观见不变视见身体之变又分宏观可和密移,密移为众生不能见视见身体之变有快变和慢变,包括年变、月化、日迁、刹那、一念间。视见还有宏观与微观之变。微观之变指微细思维,也就是微观变化不能见。恆河不变是相对人的寿命而言。比年变时间長得

很多有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不可见。

 

人变衰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2813630019214767&wfr=spider&for=pc

·“如来又说:大王啊,虽然你的容颜衰皱了,但是你的认知观见的精微本性没有衰皱。衰皱就是迁变,没有衰皱的就是没有迁变。迁变的事物会灭绝,那没有迁变的事物,本来也就没有生也没有灭。如此来说,为什麽要把自己的生死置於那生生灭灭之中,而且还要随顺那些道修行者的妄言,认为这身躯在死後即一切绝灭了呢?听了如来说法,波斯匿王确切知道身躯死亡,并不是完全归於寂灭,而是舍弃了现前的生命,又走向了新的生命,

·不难看出。中国古人早就探索衰老问题。衰老问题有可见或不可见。最终是要变灭。不可见的密移是指微观变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

生命科学领域。从细胞、基因、蛋白质、酶、端粒等因素研究衰老,想减缓和抗拒衰老。全球热研脑计划,带动了衰老研究。寻找抗拒衰老和延缓衰老。从动物实验想推广到人。终究不可能实现。现在计划有始无终,想从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人的衰老和长生不老。搞计算机永生问题,例如,人造细胞、人造子宫、体外培育、干细胞的研究中,也以为这些技术的研究会让人不死。人工智能领域却认为可以永葆青春。现在看来科学的探索不能阻止身体变灭。人终究是要死亡。科学不是真理!

佛陀明确指岀,人的身体变灭,还有不变的观见的精微本性。这观见的精微本性就是真心。真心是不可见的,因为他无形体。生命科学不研究无形体。夲来肉眼不可见的细胞用显微技术让其可见,无休止的碎化探索,如同盲人摸象。

人体的衰老和死亡,佛学与科学的思维是不同的。科学尚不能推翻佛学的结论。也不能完全解除密移的说法。这密码钥匙到底在哪里?

 

3.佛为何要说缘心与真心?

 

佛学认为众生迷失真心。现在的科学,似乎是佛学所指的众生。因为迷失了真心。把大脑当作心。有的学科认为大佬是主宰身体的。对其研究为终极研究。佛学为了说明这一点。认为众生有思维体,他产生妄想。因此称之为攀缘心。

1)攀缘心生迷惑

"如来常说,认知外物的心攀缘在世间器物世界之上,这是由心来支使的,而这因心所攀缘的世间种种形质器物,也只是心的现示而已。你们的身和心,原本都是由圆明止寂真智慧心所现示出来的。为什麽说你们遣失了原本属於自己妙圆妙明心,遗失了你们本来清净无垢的妙明本体呢?这是因为你们的认识有了迷惑为此佛祖列举多个比喻说明真心的存在!为众生解迷惑。

2)心为何生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又云:"如来常说。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如来所说的观见本性就是真心。为什么找不到了?原因就是上面所说的。众生把眼见昏暗想相为色身,夹杂着各种妄想,由内向外,形成了各种扰相。这些扰相是攀心生成,却当作真心。实际上这些扰相以外,还有山河虚空大地。看见海上浪花,却看不見海阔天空和惊涛海浪。浪花一念间消失,那观见海阔天空没有变化,被这浪花瞬变之相遮盖了。这就是佛陀所说的:本心一旦迷失,就只知道这个心,只是种种尘缘在易坏之躯中的聚集,哪里还知道这个物质之躯,以及那些山川、河流、天空、大地,也都是如此妙明本心所现示出来的事物呢?

3)以手指示月为比喻解迷惑

如来告诉阿难:你们还只是以攀缘之心来听我宣示佛法,那麽,我所说法对於你们,仍然只是缘物而已,你们并没有获得对於佛法真体的觉知。就像有人向人指示月亮,这人就应当依著这指示去看月亮,如果只以手的指示就以为是月亮,那麽这人不仅看不到月亮,也看不到那手的指示了。为什麽?因为这人以指向月亮的手为月亮,这不仅看不到手的指示,这也不能识别明和暗。为什麽?因为这人以手的指示为月亮的明亮性质,虽然手的指示和月亮的明与暗是孑然分明的,"佛祖以手指示月为比喻,迷惑之人以为手指是月亮,不能分清明和暗手指示月是攀缘心的妄想之色相。"离开一切形质世界,就没有心的分别性,心没有分别,那麽一切分别都没有了。"也就是说手指离开,攀缘之心的妄想之色相消失。其实离弃一切认知缘物,心就不生分别。你的心就会返还到本来的地方这时,你的心就是主人了。主人是不变的真心。攀缘之心的妄想之色相是「客尘」。

因为众生难以理解"观见微本性"是不灭的心性如来所说的身躯死亡,不等于所有都寂灭。会有来生。就是出现新的生命

如此说来,现代人能否理解这种叙述?是思维体产生的。古人不认为大脑产生思维。这个心会干扰真心显相。能否把思维看成大脑?因为古人在中医著作和佛经中有脑这个器官,这是人体器官。而恼与心有关。从文化的角度。不能画等号。

佛学把思维体和真心之间的关系说清楚了。古文有的人不懂,理解要难一些。科学没有这个关系的叙述。这一差异该如何判定?

 

4.佛说「客尘」是何意?

 

嗯。前面佛说了「客尘」唉呀。和主人。

1)何谓「客尘」?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又云:陈那站言:我是因「客尘」两个字而成就圣果的。世尊,就像旅途行路的人投宿旅舍,睡过吃过之後就整装离开往前走去,并不想安住下来,如果视自己为主人安住下来,那就不会再往前走了。这样来看,不住就叫做客,住就叫做主人,客的含义就是不住。

2)举三例说明变化之色相是「客尘」

·清晨阳光初出时烟尘清扬,受光的照射,这些烟尘在空气中清晰分明,呈现出尘世物质世界的形貌,这时烟尘摇晃流动,而空间是寂然不动的,这样来看,澄明寂静叫做「空」,摇动就叫做「尘」,那麽「尘」的含义就可叫做「摇动」

·"佛言如是。即时如来。於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佛言如是。这里所说的尚无有静。就是见性静止不动。动者是「客尘」,不动者是主人。

·有一篇网文:"清净自性,人人本有,他在哪里?很多人都在寻找,却不知其实他就在你的心内,而不在你的身外,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我们要多观内心,因为身外无法可求,圣人只求心,因为一切唯心造,相由心生,境由心造,把心修好,一切都会变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0078638401237526&wfr=spider&for=pc

这一说法与南怀瑾、星云大师的说法是一致的,"佛在我心中"。这里所说的心,是缘心还是真心?如果是真心,是在身内吗?如果是,就与前面的讨论是矛盾的。如果不是,为什么佛教界这样说呢?身内能找到和修得真心吗!

慧能大师来到法性寺的时候,正巧碰上印宗法师在讲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大般涅槃经》,时有风吹而幡动,幡乃挂在寺庙里的窄长旗子,为佛教的法物,二名僧人为此而发生辩论,一个僧人说是风动,一个僧人说是幡动,为此而争论不休。

据《坛经》记载: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

为什么惠能说“仁者心动”,《坛经》中,惠能大师没有解释。

·笔者理解,慧能大师所说的“仁者心动”这个心是缘心。不是真心。风动和幡动不是不动,它们是缘心的妄想之相。风动和幡动的之相有生灭,是因果关系。风停。无风和幡,缘心还是动。可是风和之背景,蔚蓝的天空没有变化,这就是真心的观见的本性。上面的例子说明,不停的动是客尘,是不住的客人。不变的常住主人。

常住主人就是无相的心。在缘心的妄想之相内,没有真心这个

如来用三个比喻说明观见性不变!为什么众生不能够分辨?

科学的移动物体研究。思维模式不同、表达方式不同、结果的叙述也不同。因为没有心。找不到佛学与科学之间的联系。

 

5.佛说见与不能见

 

佛学对视见的论述与科学的叙述是不同的。所用的词汇也不同。

佛学认为:

1)种种物相是可见的前尘前尘是指人身外z表面的感知,也是佛学中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又云:"佛告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汝应於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於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如上所述,凡是外物都可见。你我都可同见。但是,你看不见我看不见的东西。同样,我也看不见你看不见的东西。这就如同古人云:知人知面不知心。这"看不见"是什么呢?肯定不是外物,那就是观见性。这里同样可以判定:我是谁!你我看不见的观见性,这是区分你我的好办法。

这一段叙述。笔者从来没有思考过。也未曾想过去找心。过去有灵魂之说。这灵魂是看不见的。所以也没有去思考过。怎么找心?

2)为什么不能见?

不能见包括远近、大小、内外、昼夜、有无形体等因素,这些因素之间有重叠。不同的人,不能见的范围不一样。

在科学领域,有真空之说。上个世纪50年代。笔者上中学时,教科书认为真空是什么都没有。如今却说真空不空。不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现在仍然有人说"什么都没有,却产生了新的粒子"。实际上这个问题涉及到宇宙起源。观察者能观察的前提,必须有光,光是物质。怎么能说什么没有呢?不少科学实验,研究人员都"忘了"自己的眼睛参与了实验。得出的结论错了,自己也不知道!双缝实验的结果就是最好的例子。给出的图片存在问题。眼见明亮不能同时看见黑暗。反之亦然。一张图片上有明亮,又有黑暗。这怎么可能?感光胶片见光应该曝光。我们打开胶卷就会全部曝光。这是常识。

不难看出。现代人对可见或不可见与佛学中的说法相差很大。思考方式不同。原因在哪里?

 

6.佛用返还法显真心

 

佛祖为了说明真心存在。提出返还的方法。来将真心显露。还说明了返还的原因。

1)何谓八种返还法

"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还地。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耀。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郁孛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还黑月。还户牖。还墙宇。还分别。顽还空。郁孛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於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轮。於生死中。常被漂溺。

2)可返还是因缘关系

世间一切事物,都可以这样一一返还。你所见这八种观见,应当返还给谁呢?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

佛告阿难。"今当示汝无所还地。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耀。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郁孛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汝见八种见精明性

"虽然像光明、昏暗这些事物有种种差别,然而你的观见本身并没有差别,它们所要返还的地方并不是你这里。不返还到你这里的,不是你自己又是谁呢?这就知道了,你的心本来是妙明清净的,只因你自己迷失了,才丧失了本心。"佛祖没有说观见本身所要返还的地方在哪里!这里说的8种因缘关系。我们平常都知道。除个别而外。但没有想过。不能返还的是什么?这也是下面阿难的问题。

"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怎麽能够知道这就是我的真实本性呢?"现代科学没有人研究这方面问题。佛教界不关心科学,科学界对佛学了解甚少,加上古文不懂是个障碍。

 

7.为什么佛说众生洞视不过分寸

 

中华儿女,懂古文者有之。科学界也有人懂古文。不可能没有人去看过《楞严经》。但是能够悟出真心的存在。自古以来,悟出真心者甚少。这个问题只能够去悟,很难言传。按理说,老子的道德经》传遍全球。可见其影响程度非同小可。有人说爱因斯坦是伟大科学家,他的著作并没有老子著作的影响力,相差甚远。为什么现代科学不去研究这个心?

1)能见与眼见范围有关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又云: 佛告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这里所说"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不是物相就是阿难的真实本性!

2)为什么不能见?

不能见包括远近,众生之间就有差异,央视曾播放"挑战不可能",内蒙中年男女。可看见千米景物之相。王昱珩可以微观视物,分辬火苗和水质。佛可观见四天王所住宫殿,众生不可见。如果众生眼看遥运处与近处的天地,就分不清天和地。

如来告诉阿难:我现在问你,你现在没有达到无漏清净智慧的果位,领承佛的神力,你的知见智慧巳达到了初禅地步,你已得到了无遮无障的知见本领。可是,阿那律的天眼看那阎浮提,就像看手掌中的庵藦罗果一样,那些菩萨们,则看得到成百上千无数世界,而那些各方如来佛,则能够看尽那微尘细土般的清净国土他们没有什麽不能看见,而众生所见,不过只是分寸之间。

这一段指出众生洞视不过分寸。这一说法,现代人难以理解。这涉及到现在科学探索的眼睛的相关研究。例如松果体天眼研究。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暂不讨论。

3)佛有五眼 众生只有肉眼

金刚经》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

金刚经》明确指出佛祖的眼睛与众生不同。众生只有肉眼。只能洞视分寸。这是众生难以理解无相之心是真心。这真心却能生相原因之一。

有关眼睛的叙述及讨论,后面文章再续。

大佛顶首楞严经》共十卷,全经也有眼,但分散在各卷中。众生没有,在理解这部经时,就会感到困难,这如同人们学游泳,老师讲了很多,如果不下水实践,是学不会的。

如今有的人用遥感技术观看地面的结果来说明天眼机理。在天文学的观察中,也有射电望远镜比作千眼之说。在电子学中也有把雷达看作天眼。合成孔径雷达穿过云层透过雾霾。测地雷达观测地表层。人类用CT核磁共振。B超。观测人体。人类为什么不能够把这些观测合成一体,形成真正的天眼。手机的出现有合成的分量。如果能实现更宽频域的探测功能,人类就比较容易理解佛所说的众生洞视不过分寸。

佛学所说的天眼与科普中的天眼不是一回事儿。佛学所说的天眼是指远近、大小、内外、昼夜、有无形体都无障碍,全能够看见。

 

8.观见有伸缩吗?

 

1)为何众生视见不能转物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汝言不知斯义所在"。

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於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於本心。为物所转。故於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於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2)外尘物体有大小观见本身无大小

如来告诉阿难:世间一切事物,不分大小、内外,都是虚妄外尘境象现示在面前,外尘事物有大有小,不要说是观见本身有大有小。

一切众生,从久远的无始无源之中,就将自己迷失为物,将本真心性也迷失了,从此被外物推动著轮转流荡,在这当中一会儿观看到大,一会儿观看到小。如果能够反过来,去转动外物,那就会与如来一样,身心圆明无差别无滞碍,不动真际安稳清净,离开一切事物的大小内外等等,能够在一微细毛尘上面放置十方广大国土。

3)观见本身是实体

如来告诉阿难﹕你说观见就在你的面前,这并不就是说观见本身是一个实体。如果观见作为一个实体在你面前,你确实看到了,那这精妙观见虽然有所居处的地方,却并没有把这地方指示出来。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如果空无不是观见,又说什麽看见了空无?如果空无就是观见,那麽什麽又是空无呢?

科研人员没有天眼。观看远的地方使用射电望远镜和遥感技术。观看小的问题采用显微技术。观看无形状电磁波,有专门的仪器。用CT、核磁共振可以观察物体的内部。并且能给出图像。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可以穿云透雾。利用探地雷达可以观测地下浅层。他们对观见的理解与古人不同。让现代人观见转物很困难。人们知道坐井观天和井外观天是不一样的。实际上这是物转人的观见。很难实现观见转物的思维。

 

9.如何理解见是

 

阿难对如来说:妙明觉见既不是从因而生,也不是由缘而生,为什麽世尊常常对比丘们宣说,这个觉见具备了四种缘,说是空、因明、因心、因眼而生?为什麽要这样说呢?如来说﹕我所宣说的那些,只是世间法当中的因缘的相状,不是从根本上来说的,并不是佛法第一义谛"。

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佛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汝等声闻。狭劣无识。

来说﹕阿难,如果没有明亮,就看不见,但是,看不见时就应当也看不见昏暗,如果能看见黑暗,那只是说看不见明亮而已,哪里是没有看见呢?阿难,如果在昏暗时看不到明亮,叫做看不见,那麽,现在在明亮时看不到黑暗的相状,也应当叫做看不见,这样两种情形,都叫做看不见。如果这两种情形此起彼伏交替出现,并不是你的觉见也在暂时的消灭。所以,应当知道,这两种情形都叫做看见。但是为什麽说看不见呢?所以阿难,现在你应知道,看见明亮之时,观见本身并不就是明,看见昏暗时,观见本身也并不是昏暗,看见空无时,观见本身并不就是空无,看见堵塞之时,观见本身就不一定是堵塞,这些道理成立了,你更应当了解,看见了所见之事物时,这个观见之物并不就是你所能见的见,你的观见似乎离开了观见的对象,观见本身是不可能被自己所观见的。你们怎麽还在说什麽觉见的自在自为,因缘和合而生这些话呢?

上面的叙述比较难理解。正如阿难对如来所说:"现在又听闻如来宣说了所见之见不是观见,更加让人感到迷惘"。现代人同样感到困惑。对观见是什么难以理解。

 

10.两种精明观见为何是空性

 

一切观见与观见所缘之对象以及一切所思所想,都像那空无之花,是本来就无花的实体。观见以及观见所缘的对象,本来就是那妙明清净无上智慧的本体,还说什麽既是又不是呢?

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於其中间。无是非是。

如来告诉文殊师利和大众﹕诸天十方如来和大菩萨们,在他们所住的正等正觉境界里,一切观见与观见所缘之对象以及一切所思所想,都像那空无之花,是本来就无花的实体。观见以及观见所缘的对象,本来就是那妙明清净无上智慧的本体,还说什麽既是又不是呢?文殊啊!我问你,你是文殊,是否还有另一个文殊?这是文殊呢,或者不是文殊?

文殊说:是这样,世尊。我是文殊,却不能说是文殊。为什麽呢?如果因为我是文殊,我才是文殊,那就会有一个非文殊,我才不是文殊,如此,就有了二个文殊,而我现在自然就是文殊,没有非文殊,这当中实在没有是和非的区别二相。

上面的叙述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实际上是说色空无是非。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像。如我们有没有差别?如果你整个的像是完全对称。你很难发现这个差别。这个像实际上是与你已经翻转。那么这个镜子中的像是色。你能问这个像还是不是你?这个是非。实际上不存在。如果是你,那你又是谁呢?

 

11.思考与困惑

 

如上所述,笔者整理了10个问题。并且把佛学与科学做了对比。主要围绕着观见和心。这些是非问题是不是迷惑?如何解开这些谜团?笔者归纳如下:

·人是有心还是无心

·缘心与真心是什么关系?

·众生为何有不可观见?

·为什么佛有五眼,众生只有肉眼

·镜像有无是非?为什么有人让鱼观看镜像来研究意识?

·为什么佛学说五大(地、水、火、风、空)是空性?这种说法与科学的说法不同。原因何在?

·佛学用心解迷,心无相;科学用脑,包括人脑和电脑,既解迷又生迷?

  科学无心,大脑有形体却无像,屏幕显虚像,解迷又生.

·心是灵魂吗?是因为看不见灵魂,心才无相吗?

·佛学为何说众生发心、修心?发心能够产生真心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1379883.html

上一篇:心到底是什么?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4〕
下一篇:光有生灭吗? —-光为什么神奇?
收藏 IP: 219.237.184.*| 热度|

2 农绍庄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