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地球水从哪里来?

已有 2634 次阅读 2021-12-2 21:57 |个人分类:博客|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球水从哪里来?

都世民

摘要:本文主要讨地球水从哪里来?对比科学与禅学中论述。进而讨论马斯克殖民火星可行吗?水从哪里来?最后讨论科研命题从哪里来?

关键词:宇宙地球水,科学,禅学,光。

科学与禅学中的水从哪里来?

2021-11-30 09:36,《科技日报》刊登:“新研究称地球水源或来自太阳”一文,此文还是源自《自然》子刊天文学上的论文。文中所述: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地上的水可能来自“天上”——太阳。太阳风由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主要是氢离子)组成,在太阳系早期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所携带的尘埃颗粒表面产生了水。

笔者看完这一报道,心中一惊,为何?不久前学习楞严经时,发现卷四有以下论述:

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干为洲滩。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滩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是故。山石击则成炎。融则成水。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佛经所言觉明是指光,有光才有觉明。空昧指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佛经所言与当代研究人员所言有明显关联:日照与太阳风轮与太阳风水轮与一一对应!至于太阳系早期撞击地球的小行星说法以及大爆炸说法尚无确证,争议不止。

20211202.png

图片源于网络

 

马斯克殖民火星可行吗?水从哪里来?

2021-11-26 08:02,网文:“马斯克:不确定人类何时成跨星球物种,殖民火星能让人类文明成星际文明”。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446834389389571&wfr=spider&for=pc

据报道,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表示,他在火星上建立永久殖民地的计划,最终不仅将使人类成为多行星文明,而且成为星际文明。

马斯克在Twitter和微博上都发文表示:如果我们能够在火星上自给自足,就代表着人类已经通过了宇宙大筛选的条件之一,届时我们将成为星际公民。地球迄今约有45亿年历史,但人类尚未成为跨星球生存物种,也不确定留给我们的时间还有多久。

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海洋覆盖了地球上约70%的表面积。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对水的确切来源感到困惑。人体内部也含有70%以上水。也就是说大、小宇宙均有70%以上水才能生存。火星上有水吗?没有探明就想在火星上建立永久殖民地马斯克希望,在2050年左右,人类可以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可以完全实现自给自足的殖民地。真是想爬树登火星,痴心妄想!

科研命题从哪里来?

2021-12-2 09:36科学网刊文:只有研究真问题才能做出真学问”。见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14785.html 

作者特别说明:

1)该文应《科学新闻》倪记者之邀而写,已在2021-11-18日见刊;

2)该文是基于博文《研究者要“讲究”而不应“将就”才可能做出卓越成果》与《学者要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修改而成。

作者认为:学术研究中的真问题,一是要涉及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机理、规律等);二是尚未得到解决;三是研究其有意义,即能推动人类探索未知进而求索真理,并(或)能促进人类社会发展。
笔者思考后,写的回复:从哪里找?

.权威期刊、会议录中找热点还是冷门?

.从争议中找?

.从日常工作、生活中去发现问题?

.从祖国几千年文化中,寻找难题,从不同时代祖先探索中发掘?

哪条路径难?意义深远?

马斯克研究真问题是什么?殖民火星?水?氧气?灾祸?他与团队能保证地球人生命安全吗?如果不能,他们应该怎么办?


以上是笔者近日学习心得的自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1314892.html

上一篇:Metaverse为何译作元宇宙?
下一篇:元宇宙的心目何在?
收藏 IP: 219.237.112.*|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