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因
注:咸因是文字游戏,其意出于感恩,仿佛虫二之于风月。咸因是网络用语,有完全相反的两种含义。1.无心感恩;2.感恩更无二心。
最近,很多人因为一本书对校注感兴趣了,抱怨的、诉苦的、吐槽的,应有尽有。(知乎:如何看待中华书局召回《梁佩兰集校注》?)
其实,校注这种事,跟翻译很类似。能干的不一定愿意干,愿意干的不一定能干。能不能用,基本上全靠撞大运,读者的感念基本上可以用“咸因”二字描述,但是具体含义待定。
翻译这件事我熟,我也写过吐槽的文章(翻译奇谈),但是总的来说,我认为不管好坏,有的看就不错了。这事儿无解。俗话说的好,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 怎么着,不服吗?忍着!
除非你自己忍不住,否则并没有什么用。当然,真的忍不住的人,我还是非常佩服的。比如说,有一本原著和中译本都登峰造极的科普神作 (侯世达的《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最初的译本是《GEB:一条永恒的金链》,如果不是有人忍不住,出了一本新译,各位读者也只能是忍着了。
文学著作的翻译比较多,因为读者面比较广,有的译本是因为译者想翻译得更好(比如说,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当然,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有的是因为出版社想省更多的钱(这样的就更多了,就不举例子了)。科普书的读者比较少,就不太容易见到重起炉灶的翻译了,有时候能看到港台版的在大陆重译(反之亦然)。科学书就更难了,读者少但是爱较真的多,翻译的门槛有些高,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书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译本(对了,还有五六十年代的)。通常来说,大家也只能是忍着。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朗道的理论物理学教程里,就有好几本是好几个不同的译本,例如《流体动力学》和《弹性力学》,看一看译者的话,还是挺有意思的。
顺便说一下,校注这种事,我也做过。做得一般,就放在博客里,如果有读者的话,他们也只能将就,因为网上并不容易找到其他更好的版本了。
热度 4 2016-10-26 20:59
整理者注: 以下文字录自《 坤舆万国全图 》(日本摹绘本,图上有红色印章 “ 狩野氏图书记 ”),包括图中的所有四方异闻,不仅简单描述了各个大陆,还介绍了珊瑚、米树、麒麟、飞龙等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更有关于各地奇风异俗的简单介绍,如鬼国、夜人国、女人国、矮人国、长人国、黑人国,等等。这些材料 ...
个人分类: 沙里淘金|5494 次阅读|18 个评论 |编辑| 删除 | 置顶 热度 4
热度 1 2016-10-26 20:57
整理者注: 以下文字录自《 坤舆万国全图 》(日本摹绘本,图上有红色印章 “ 狩野氏图书记 ”),包括利玛窦撰写的世界地理简介,以及天地仪、量天尺、看北极法、九重天图 、总论横度里分等天文地理知识及方法,实在是汇总了当时天文地理知识之大全。这些材料有助于增进读者对《 坤舆万国全图 》的认识。 ...
个人分类: 沙里淘金|3495 次阅读|1 个评论 |编辑| 删除 | 置顶 热度 1
热度 4 2016-10-26 20:54
整理者注: 以下文字录自《 坤舆万国全图 》(日本摹绘本,图上有红色印章 “ 狩野氏图书记 ”),包括李之藻、利玛窦、祁光宗、吴忠明、杨景淳、陈民志为《 坤舆万国全图 》写的题记、序、跋。这些材料有助于读者了解此图的来龙去脉。 原文为繁体字,且无标点,整理者根据己意标点、分段,以便于读 ...
个人分类: 沙里淘金|4287 次阅读|15 个评论 |编辑| 删除 | 置顶 热度 4
热度 8 2018-8-12 11:19
《坤舆万国全图》 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现美洲的世界地图。明万历年间制作,距今400多年。现在大多认为是李之藻等人利用了欧洲传教士利玛窦从西方带来的地图和地理信息。 李兆良老师 经过多年的研究后认为,《坤舆万国全图》里的很多地理信息(包括美洲的信息)来自于郑和大航海时代 ...
个人分类: 个人看法|6626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编辑| 删除 | 置顶 热度 8
热度 2 2018-2-9 16:21
李兆良老师关于《坤舆万国全图》的工作,因为 央视《国家宝藏》节目对该地图的介绍 和 高俊院士对其工作的看法 ,正在吸引更多的关注,必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但是,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了解《坤舆万国全图》,不知道李兆良老师的工作。我在这里简单汇集了一些最基本的资料,包括: 李兆良老师 ...
个人分类: 个人看法|5579 次阅读|6 个评论 |编辑| 删除 | 置顶 热度 2
热度 7 2016-10-26 21:05
“《坤舆万国全图》是郑和第七次大航海前,即1428年至1430年间绘制,总结前六次航海的经验,为第七次做准备用。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现美洲的世界地图。”这是今天的百度百科词条。 这种说法是这几年才出现的,这是李兆良老师的贡献 ——以前很多人都认为《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玛窦的贡献。李兆良老师在明 ...
个人分类: 个人看法|9084 次阅读|13 个评论 |编辑| 删除 | 置顶 热度 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