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残酷世界中宗教和某些哲学和伦理学说的作用

已有 3586 次阅读 2012-5-13 13:54 |个人分类:人生.世相|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哲学, 宗教, 伦理

 

人竞天择,成王败寇,胜者生存 是因为现实世界是这样的法则在起作用,对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而毫无胜算的人们来说,救助于宗教以及某些哲学和伦理学说来解脱自己的精神痛苦就很自然了,在这里,宗教的作用在于帮助他们在情感上逃避现实世界而去追求超世的幻想生活,哲学的作用在于就他们的生存境遇给出一种可以解开其心结而使之心无疑惑乃至心平气和的理论解释,伦理学说的作用在于给他们以继续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道德信念,使他们相信这个世界总还存有天理,或者至少是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以这种阿Q式的道德信念来支撑他们失意潦倒的生活

 

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不仅“胜败乃兵家常事”,而且总是得胜者少而失败者多,“超胜者”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还具有正常的生物本能,失败者就必有求生之欲,而且只要他们没有心理疾病,这种本能的欲望就必定会转化成求生意识,由此促使他们做出继续生活的决定而不是选择自杀。但是,当其做出继续生活的决定时,其现实生活的境遇又必然要反映到他们的意识中,由此产生认知的困惑、情感的纠结和意志的消沉,这种心理状态是不利于他们继续生活的,若长期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中,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是生活在一种“生不如死”的悲惨世界中,这样的生活是不可持久的。因此,尽管他们的求生意识决定他们要继续生活下去,但这种继续生活的决定要得到长期的贯彻执行,他们必须获得宗教之类的心理调节器,依靠和利用这种调节器来改善其心理状态,使其心理状态适合于他们继续生活。

 

对于生存竞争中的失败者来说,除非他们把自己的情感全部投入到科学研究或其他工作中,使自己的情感得以从现实的悲惨世界中解脱出来,即把世俗事务当作一种特殊宗教,视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本身为人生目的,而不是把它们当作自己在生存竞争中求取成功和胜利的工具,被运用于世俗事务中的知识(科学知识或其他工作知识)本身是无法充当生存竞争中的失败者的心理调节器的,因为这些知识仅能告诉人们这些具体事务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开展这些工作的具体办法、程序和步骤,它们对于改善失败者的心理状态是毫无帮助的,唯有宗教以及某些哲学和伦理学说可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宗教固然是“精神的鸦片”,这不必多说。就哲学来说,古今中外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哲学,如西方科学哲学之类,它们和其他一切知识一样,根本无助于解决失败者的心理问题,但是像庄子哲学之类,它们不是知识,而只是思想,而且是一些使客观事实受到某种程度的扭曲的思想,但是也正因为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客观事实,它们才具有了某种超现实的解释功能。例如,庄子哲学把现实世界中诸如美与丑、大与小、是与非之类的差别解释为是由于人们的主观偏见造成的,认为如果人们能站到“道”的高度来看待这些差别,就可以达到“道通为一”,从而“齐万物”,以至于“不谴是非”,“以死生为一条”。这种哲学就有助于人们从生存竞争中计较利害得失的成败感中解脱出来,这种解脱对失败者来说尤其具有改善其心理状态的积极作用。同样,老子哲学关于祸与福互相倚伏的思想,也有助于失败者获得“阿Q精神”般的心理安慰。

 

再以伦理学说来说,古今中外也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伦理学说,如墨子“兼相爱,交相利”之类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说,是无助于改善失败者的心理状态的,因为它们既然把道德当作达成功利目的的工具,那末,按照这种伦理学说,对失败者来说,道德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他们可能是讲道德的,但是他们却没有因为讲道德而得利,反而事实上是失利了。但是,如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之类的人道主义伦理学说,就有助于改善失败者的心理状态,因为这种伦理学说是以人道主义世界观来看待道德现象的,它把道德意识看作是根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先验意识,从而肯定世界上有“诚者,天之道”之类的超现实、超历史的道德标准,肯定人类对于这种绝对道德标准有一种先验的良知,因此,只要人们达到对这种先验良知的充分自觉,并把这种良知推行于自己的日常生活过程,凡事都按照这种良知来处置,他们就具有了和“圣人”一样的人格。一旦人们接受了这种“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德信念,他们就会在这种道德信念的支配和驱使下去追求如“圣人”般高尚的人格,从而就不会去计较生存竞争中的成败得失了。

 

当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处在的现实世界的生存法则时,他们还会否认非科学的宗教、哲学、伦理学说对于人类生活的价值吗?

 

否认非科学的宗教、哲学、伦理学说对于人类生活的价值,是属于唯科学论或无神论或机械唯物论的观点。这种观点客观上会导致在生存竞争中的失败者要么“消极”地走向自杀之路,要么“积极”地铤而走险做亡命之徒。唯科学论或无神论或机械唯物论的信奉者可以把科学当作一种宗教来解决自己在生存竞争中因失败所引起的心理问题,但是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信仰加强于别人,要让所有和你们一样的失败者都信仰科学,他们为什么不可以信仰科学之外的宗教,为什么不可以求助于老庄、孟子之类的哲学和伦理学说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呢?

 

尽管生存竞争残酷,尽管对生存竞争中的失败者来说,他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是一个悲惨世界,但是,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悲惨,都不会影响人类种群持续进化的自然进程,这个自然进程是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人们的实际境遇如何,他们都应该也只能顺应这个自然进程,因此,对这个自然进程中未获成功的失败者来说,如果他们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现实境遇的话,他们就有必要求助于某种宗教或哲学或伦理学说,否则,他们就无法获得心灵的安宁,将永远生活在一个让他们自我感觉到有无法自我解脱的精神痛苦的悲惨世界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570405.html

上一篇:人竞天择,成王败寇,胜者生存
下一篇:“求是”的自然科学和“求类”的社会科学
收藏 IP: 114.218.65.*| 热度|

8 刘进平 武夷山 张骥 李伟钢 曾新林 王涛 仇文利 wau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1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