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某些科学家不要自满自足于科学行当之得了

已有 3820 次阅读 2012-5-7 15:09 |个人分类:科学之思|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科学家

 有博主针对拙文《中国科学家该醒醒了》屡作回应,以至于写出《周可真开始发飙了》的文章,他把我对中国科学家所提出的比较尖锐的批评当作“发飙”——还好没有说是“发疯”,这已经是相当文明了。

 

 

其实,不管我的批评是否正确,作为受到批评的中国科学家对于这种批评都应该是作正面的回应,而不是转换话题而发表不入正题的评论,对作为非科学家的我以及我所从事的哲学专业进行批评,这种做法乃是典型的你说我不行,我要说你还不如我呢的阿Q式的做法。承认现实的事实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科学的首要原则,至于如何为中国科学界至今缺乏原创性成果的现实情况作辩护以及怎样的辩护比较让人接受,这已经不是属于科学范畴的事情了。《周可真开始发飙了》等一些文章,除了涉及对我以及我所从事的哲学专业进行反批评的内容以外,基本上就是在为中国科学界的现状作辩护的。

 

 

这些年来,我针对中国科学界现状提出过许多批评意见,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中国科学发展得更好更理想一些,特别是希望中国科学家能出和多出原创性科学成果。我之所以抱有这样的希望,不仅是因为我崇敬科学,更因为我有这样一种自觉的意识:中国是一个有五千文明史和如今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理应对人类做出比其他小国更大的贡献,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尽到更大的责任。而现代文明最重要的内容莫过于科学技术,但是反观我们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这个国家和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原创性贡献实在是太小了。这对于一个有14亿人口的民族来说难道不是一件令其感到耻辱的事情么?我们这个民族难道还不应该“知耻而奋进”么?“知耻而奋进”者难道不应该去思求为现代文明发展做出实质性的原创性科学成果么?

 

 

某些科学家不去针对别人所提出的批评意见进行自我反省,而是永远自我感觉良好,好像他们选择了科学这个行当,就可以自满自足一辈子了。其实,专业选择在最初是很偶然的事情,即使到能够比较自觉地选择某个专业来考大学时,其选择理科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也不过是出于“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考虑罢了,也就是出于自己的安全需要而把理科当作自己的一个护身符罢了,又何尝是因为理解了什么是科学呢?!本人选择哲学专业,起初也不是出于理解了什么是哲学,只是报考研究生时偶然做出的一个选择。但是,无论最终选择了什么专业,一旦选定某个专业,就应安心于自己的专业,同时关心专业之外的学术情况,这是做好自己的专业研究所必需的。专业研究越深,就越能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交叉科学、边缘科学不都是根据这个道理建立起来的吗?

 

 

能够倾听来自不同专业的声音更是学者所应有的学德。在哲学方面,我是听惯了各种批评声音的,在越来越多的批评甚至攻击面前,我的心态是择其善者而从之,也因此经常在自己的哲学领域进行自我反省,但这种反省决不是出于自卑之心,而是出于自强之心,不只是自我进取的要求,更是对哲学后生特别是自己的研究生的一种责任心。我自己虽然早已年过半百,但自知学海无崖,学无止境,学者理当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奋进到老;作为老师,更自知不应抱着“死而后已”的态度,而是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学生未来的发展前途。这些年来,通过对哲学的反省和反思,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把哲学局限在文科领域,仅仅讲“文、史、哲相通”是不够的,还要讲“文、理、哲相通”,所以不断鼓励自己的学生在打好哲学专业基础的同时,要关心“哲”以外的“文”、“理”,也曾发表文章呼吁对哲学专业进行改革,尤其要改变哲学研究队伍的专业出身结构,要使纯由文科出身的单一结构变成既有文科出身更有理科出身的复合结构。近年来本人在招收研究生特别注重招收理科生,目前已招到一位理科生,另外有一位理科生也在待招之中。

 

 

我自己已年长,不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但也在力所能及地努力学习一些“文”“理”新知识,这在更大意义上是为自己的学生做出一个榜样,期望他们能有不断进取的求学精神和争取达到以“哲”为主的“文、理、哲相通”。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有些科学家一点都听不进来自哲学界的批评意见,他们不为自己着想,难道不应该为自己的学生着想?难道要让自己的学生也像自己一样自满自足于科学行当之得,却不去思考怎样做出原创性科学成果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568165.html

上一篇:社会转型和道德、诚信、科学、事实、证据的失范
下一篇:具有科学理性的人不该拿科学理性原则做交易
收藏 IP: 222.93.230.*| 热度|

11 许培扬 曹聪 刘进平 李学宽 陈安 彭振华 王涛 仇文利 曾新林 秦川 MassSpec168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