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食具(饮具?酒器)文化——中国食性文化(三)

已有 6306 次阅读 2007-5-10 19:53 |个人分类:陶瓷与饮食文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国传统的所谓“饮”,除了指一般的饮水,主要指饮酒、饮茶。此论饮具,乃指酒器、茶具而言,盖取其典型之意也。

 

中国传统饮具,初为陶器,东汉以后,渐转以瓷器为主,明中叶以后,则实以紫砂陶器为要,是始终以陶瓷器为其绝对的主体。

 

先论酒器。

 

在我国,酒的发明,据说是在夏禹之时。《战国策.魏策一》:“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案:《文选.曹植〈七启〉》及《张协〈七命〉》注引《战国策》均作“昔帝女仪狄作酒而美,进之于禹”,则“作酒”之仪狄即“帝女”,非“帝女令仪狄作酒”。或均脱一“令”字。)

 

但《黄帝内经.素问》认为酒在黄帝时就有了。汉人所撰《孔丛子》,也认为酒的产生在尧舜之时。此二说皆将酒的发明提前到夏禹之前。

 

另又有杜康造酒之说。宋人高承在其所著《事物纪原》中,引了《博物志》、魏武帝诗、《玉篇》和陶潜《述酒.题注》,最后则谓:“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一曰少康作秫酒。”《说文解字.巾部》却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晋人江统的《酒诰》,则对以上诸说一概予以否定,而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认为酒原本是通过自然发酵而成的。江氏之说,实较合理。

 

酿酒的起源在人类历史上应当是很早的。在旧石器时代就可能发现野果自行发酵了。到了新石器时代,农业开始后不久就可能有谷物造的酒了。实际上,考古的发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中,都发现有大批酒器。1979年,在山东莒县陵阳河的一处距今4800年的墓葬中,发现了一组成套的酿酒用具:有谷物发酵用的大口陶尊,过滤用的漏缸,接酒用的陶陶盆,储酒用的陶瓮,温酒用的陶  ,以及饮酒用的觚形陶杯和高柄陶杯。在滤酒的陶缸上还刻画了滤酒的图象。(据郭伯南等《华夏风物探源》)

 

从文献上看,我国最早的酒可能是醴酒:“仪狄始作酒醴。”(战国.无名氏:《世本》)酒醴,即米酒。具体言之,“醴,古代的薄甜酒,以麦芽和黍酿制,酿造的时间短,只一宿,即古代的啤酒。”(公望等:《酒烟茶趣话》)这种米酒,当系以糯米为原料的黄酒的前身。其次为秫酒:“少康作秫酒。”(宋.高承:《事物纪原》)秫酒,即高梁酒。是为白酒(即烧酒)的前身。

 

据文献载,白酒发明于元代:“烧酒自元时始有,味极立辛烈,多饮伤人。”(明.许俊:《东医宝鉴》)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说元代开始用蒸馏法制酒;而元人忽思慧在《饮善正要》中还记载了用蒸馏制酒的工艺。可是,1975年在河北青龙县出土了一套铜制烧(蒸酒)锅,经专家鉴定,确认为是金代的遗物,铸造的时间至迟不晚于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据此,我国的白酒实有800余年的历史了。

 

相对而言,葡萄酒的酿制则远比白酒为早。葡萄是西汉武帝时由西域移入陕西关中地区栽植的:“武帝发使十余辈抵宛西诸国求奇物,汉使采蒲萄、苜蓿种归。”(《汉书.西域传》)此后乃有葡萄酿制的酒。但汉时葡萄酒极为珍稀,以至当时竟有以之鬻官买爵者,如东汉灵帝时,孟陀以葡萄酒一斗贿赂中常侍张让,即被擢升为凉州刺史。

 

我国传统的酒器当推酒杯为典型,至于今日,则人无不悉“杯中之物”为酒,“贪杯”则嗜酒,“干杯”以祝酒,“举杯邀明月”是独酌......。

 

据考古发现,在仰韶文化(公元前4515--2460年)遗存中,已见陶杯,但尚不能确定这是否为酒器。然于河姆渡文化(公元前4360--3360年)遗存中,则在发现大量稻谷的同时,也发现了酒器--有温酒的陶  ,斟酒的陶  ,饮酒的陶杯--经考古学家再三研究,被确认为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酒具。

 

在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040--2240年)晚期遗存中,发现了蛋壳陶高柄杯,均为细泥黑陶,烧成温度较高(摄氏1000度左右),表面乌黑发亮,器壁仅1--1.5毫米,口径更薄,只有0.5毫米左右。这种轻巧精致的高柄杯,除作酒具,似无别解。此类蛋壳黑陶杯,在山东龙山文化(公元前2010--1530年)遗存中,更有出色的表现--胎壁厚仅0.5--1毫米

 

至夏、商时代,出现了灰陶酒器,其种类除杯以外,主要有觚(其形大口、底部缩入)、爵(状似鸟雀、敞口、腹下有三脚)等。商、周时期,除却传统的陶制酒器,更有铜制的和角制的。酒器的形制则有杯、盅等。钟--王充《论衡.语增》:“文王饮酒千钟。”《列子.杨朱》:“聚酒千钟。”

 

漆耳杯中有写“酒杯”、“君幸酒”、“君宜酒”等隶书,是饮酒用的杯。东汉则出现了仿漆器的瓷耳杯。

 

汉晋以来,文人作赋、写诗称颂酒德,而尤以唐人为多。于是饮酒成为一种“雅道”,酒具也成为一种雅器。而青瓷制作工艺的进步又为酒具成为雅器准备了条件。

 

南朝时,出现了一种成套酒器(亦可兼作茶具)--五盅盘,其浅腹平底的盘内置五个小盅,是一套轻巧适用的酒(茶)具;此外,还有双盅盘。至隋朝,这类酒器仍颇为流行。

 

中唐时出现了一种新的酒器--执壶(又称“注子”),是装酒注酒用的。现已出土的最早的两件瓷器执壶,是在唐元和五年(810年)户部侍郎北海王府君夫人墓中发现的,其状喇叭短嘴,嘴外削成六角形,腹部硕大,配有弯曲的宽扁形把手,壶的重心在下部。

 

至晚唐时,酒注子壶身增高,多作瓜棱形,咀和柄也增长,显得更轻盈雅致。当时南北各地都很流行,有青瓷的有白瓷的,风格大体相同。和注子一同使用的是酒杯。从唐人的“举杯邀明月”、“会须一饮三百杯”和“衔杯乐圣称避贤”等诗句中,可知其时饮酒是用杯。酒杯按其质料,有金银钿工酒杯、各色陶瓷杯;按其形制,则有高足杯、圈足直筒杯、带柄小杯、曲腹圈足小杯等。

 

宋代盛行的酒器,较典型者有梅瓶,因瓶体修长,时称“经瓶”,为盛酒用具。(上海博物馆藏有磁州窑系白地黑花梅瓶两件,瓶身上一书“清沽美酒”、一书“醉乡酒海”四字。)此外还有各式瓷制酒壶,如瓜棱壶、兽流壶、提梁壶、葫芦式壶等。其中瓜棱壶较多见,其形体多变,有仿金银器式样制的,肩一侧有弯曲细长流,另一侧贴附扁形曲柄,婀娜窈窕,美丽动人。

 

还有盛酒和温酒用的成套用具--注子和注碗,使用时将注子置于注碗中,注碗内盛热水可以温酒。因其配套使用,故两器形体要求一致,瓜棱形注子必配以瓜棱形注碗。当时以景德镇窑所制为最精。元代流行酒器有,梅瓶、执壶等。二器均以景德镇青花瓷器为多为精。

 

明朝酒器中,以成化斗彩瓷杯最受酒徒珍爱。据成书于万历的《野获编》载:“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郭子章《豫章陶志》则谓:“成窑有鸡缸杯,为酒器之最。”清初大收藏家高江村《成窑鸡缸歌注》述之更具体:“成窑酒杯,名式不一,皆描画精工,点色深浅莹洁而质坚,鸡缸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

 

明朝对于社会各阶层的器用有明文的制度规定,如《大明会典》卷二十六对酒器的使用作了如下规定:“凡器皿,洪武二十六年定:公侯一品,酒注、酒盏用金,余用银;三品至五品,酒注用银,酒盏用金;六品至九品,酒注、酒盏用银,余皆用瓷、漆、木器,并不许用朱红及抹金、描金、雕琢龙凤文;庶民酒注用锡,酒盏用银,余瓷、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1990.html

上一篇:周可真:食具(炊具)文化——中国食性文化(二)
下一篇:话说世相论浮躁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