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国内多家媒体曝光——中国的学术骗子骗进了联合国:
。。。。。。
堪称“骗子王国”之“骄子”的这位中国超级学术骗子,原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后因故被开除,但被开出北大后,就以国家某局长(“中办局长”)身份先在国内行骗,骗遍天下无障碍,居然堂皇地以假冒身份公开发表演讲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大会堂。后来又行骗,最终当上了联合国某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事发后,被我国判无期徒刑。
如今的中国,差不多成了一个“骗子王国”,各类骗子层出不穷,几乎每天都有行骗之事和被骗之事的发生,诸如:
。。。。。。
不仅有单个的骗子,还有骗子公司,如:
这类骗子公司,在中国的数量之大难以估计——诸如制造假烟之类的公司,其假冒产品(假烟)每天都在与像本博主这样的烟民打交道。
而且近年来,虽然中国政府一直在打假,且似乎甚严厉,“骗势”却未有根本改观,相反,各类诈骗案件还有呈上升的趋势——
在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的同时,中国的骗子越来越具有“国际头脑”,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来行骗的事例多有出现——
。。。。。。
看来在“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开放过程中,中国的骗子也越来越“开放”了——他们也在走向世界,且似乎更希望世界了解他们——中国骗子!
显然,当中国骗子走向世界之日,这也就是世界了解中国骗子之时。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华民族的孙子,我真为之感到担忧:如果中国的这种“国际化骗势”再进一步发展下去,可能终有一日,中国将成为著称全球的“骗子王国”!真有那么一天的话,我们这些中华儿女,究竟还有何面目来面对这个日益文明的世界呢?!
这些年来中国“一个骗子倒去,千万个骗子站起来继续行骗”这种悲剧性的现实状态(虽然骗子全世界到处都有,但像当今中国这么严重的情况却是古今中外都少见的),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是一个适宜于行骗而产生骗子的环境。
为什么当今中国社会环境适宜于行骗而产生骗子呢?此时,我想到了曾有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名言:“这是一个需要英雄而创造英雄从而英雄辈出的时代!”这启发了我,使我意识到,当今中国似乎正处在一个“需要骗子而创造骗子从而骗子辈出”的时代。这令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时代的中国竟“需要骗子”?从而也使我不得不进一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其一,当今中国“需要骗子”的“需要”,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需要”?其二,这种“需要”产生的社会根源究竟何在?
对此,因为我对自己的上述思考尚无自认为其正确或合理的充分把握,所以只能提出问题,尚不拟深入探讨以图求解这个问题。但我之所以要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感到,不去探究骗子层出不穷的社会根源,即使打击力度再大,也难以根本地改变种情况。
联合国专家居然是骗子? |
|
|
|
http://www.cnnb.com.cn中国宁波网 |
|
|
|
在百姓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用来说明骗子十分猖獗,但是,这些骗子和比喻晓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本就是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请看,一个被开除的北大博士喻晓开创了中国人诈骗案例的先河。他不但骗遍中国的大江南北,骗了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总,而且骗到了联合国,从联合国骗取了正式任命的“联合国专家”身份。
我看完这篇新闻以后,差一点把大牙笑掉啦。喻晓你真是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啊,只是略施小计就把联合国糊弄得找不着北啦,乖乖地任命你为“联合国专家”。我就纳闷啦,联合国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的办事人员脑袋是让驴踢啦,还是让门框挤啦?你们只要给中共中央办公厅发一封信件核实一下,就可以拆穿喻晓的西洋镜,揪出这个“六耳猕猴”,可是你们居然看见尼姑叫嫂子——乱认亲,让“李鬼”钻了空子,落得个光腚子推磨——转圈丢人的下场。呜呼,联合国下属的组织居然如此,何况其它的组织呢?试问,我们不睁大火眼金睛防范骗子,行吗? 堂堂联合国的办事人员都没有识破喻晓的“庐山真面目”,国内的人被蒙在鼓里就一点也不奇怪啦——他们根本就没有胆量怀疑“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局局长”的身份。实际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内设有调研室,但却没有调研局这个单位。喻晓之所以能够骗取企业的信任,除了虚构自己的身份之外,还邀请了一些真正的政府官员一起前往,而那些政府官员并没有怀疑喻晓的身份会有问题。最为寒心和可悲的应该是喻晓在北京大学读博士时的导 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喻晓的骗术并不高明,居然蒙蔽了那么多人,实在是令人寒心。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政府官员“帮忙”,他也不会向多家企业骗取了475万元。其实,要抓住喻晓的狐狸尾巴并不难,只要有人向中共中央办公厅证实一下他的身份就可以啦,然而,就是这样举手之劳的事情居然没有人去做。这样的教训太深刻啦,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毕文章)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