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guo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guozhang

博文

在2014年教师节的发言

已有 3925 次阅读 2017-2-2 20:14 |个人分类:观点评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致辞,和大家共度第30个教师节感到特别荣幸。在此,我向在座的各位老师致以节日的祝福,祝大家节日快乐!

回顾我的成长,我永远不能忘记曾经给我过关心和帮助的老师们。在今天这个特别的节日,我不由得想到他们。这里我特别提一下我的导师肖国镇教授。我记得我2002年第一次见到肖老师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做科学研究一定要有原创性,不能拾人牙慧,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在之后和肖老师相处的十多年里,他高深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淡泊名利的品格都深深地激励和影响着我。我经常提醒自己,作为一个老师一定要既有才又有德,才能对学生产生大的影响,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如何把学生从自然人培养成健全的社会人,是教育的本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地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自身修养来帮助他们成长进步。下面我从教学育人和科研育人两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体会。

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介绍相关前沿科学问题,并把自己科研中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他们创新,帮助他们成长。我本人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还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业余时间,我还经常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做《我的西电十年感悟》、《学术研究、学术态度和学术自尊心》等报告,讲述我的求学经历和成长历程,向他们传播正能量。

在科研育人方面,我认为,要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首先导师自己要高标准要求自己,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原创性。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难题,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科学活动。我常对学生说,学术论文是学者的名片,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学术声誉,不要一味追求论文数量。科学研究和探索只认世界第一,不认世界第二。做科研一定要向国际水平看齐,要大胆创新,超越外国人。

今年3月,我在中国科学报发表一篇文章,我在文章中提到,中国现在在世界科技领域仍然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没有核心竞争力,我们所做的许多所谓成果其实都是只有制造,没有创造;只有重复,没有颠覆我也几次听到肖国镇教授讲,他说在西方有信息论、控制论、博弈论,为什么我们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没有自己的创新理论?

中国制造四个字是我们内心的伤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我们中国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到有一天,世界科技的发展,整体依赖中国科研工作者的贡献时,就说明中国创造时代到来了。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国内本土会有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一大批世界一流学者,一大批世界一流中文期刊。等到那个时候,外国人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科学技术,都要先学习中文,并以到中国留学为荣。这就是我的中国梦。我相信我的这个梦想有一天一定能实现。希望在我们学生,责任在我们老师、学校、全社会。让我们一起努力!

我们教书育人离不开西电这个环境,西电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我们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欢笑,在这里烦恼。就连这里的主楼、科技楼、图书馆对我们都好像是有生命的。不管我们走多高,走多远,更多的是西电成就了我们,而我们也应该尽我们所能成就西电。我爱西电,但我也恨西电。我觉得西电的潜力很大,远远没有真正高效运作起来,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西电完全可以办成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好大学,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来这里任教,吸引更多优秀的学子来这里求学。相信我们西电人有这样的大智慧把西电办得更好。让我们西电人携手共同努力!

最后,我要用三个感谢和三个祝愿结束我的发言。

三个感谢:感谢培养过我们的老师;感谢我们培养的学生;感谢母校西电!

三个祝愿,

第一个祝愿:祝愿老师们身心健康,也同时呼吁学校关心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二个祝愿,祝愿我们的学生学业有成,成大才,成大器;

第三个祝愿,祝愿西电明天更好!

最后,我再次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我讲完了。谢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2154-1031065.html

上一篇:香农的贡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下一篇:竹林七贤之“隐”
收藏 IP: 36.40.47.*| 热度|

2 彭真明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