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vg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fvg9

博文

《詩經》筆記:1國風2召南4采蘋·總15

已有 2114 次阅读 2022-4-6 11:06 |个人分类:读书-科研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六寝百廿后宫深,

妇从妇功四德沉。

男尊女卑问解药,

指向劳力合劳心。*

*和李商隐《嫦娥》韵:

云海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党争受排挤、终生不得意。其诗美,故被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人云其诗用典过多隐晦难解。留有《李义山诗集》。

目次:一、原诗 二 、采蘋·小序  三 、章字词解  四、 译诗

本文资料源于可复制繁体版《四库全书》,故行文繁简夹杂。

文中带*号者为拙笔所加。

一、原诗

共三章,每章四句。

·于以采蘋?南澗之濵。于以采藻?于彼行潦(lǎo)。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jǔ)。于以湘之?维錡(qí)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yǒu)下(hù)。谁其尸之?有齊(zhāi)季女。

二、采蘋·小序

小序:“《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則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 *朱熹《诗序辩说》照抄一遍《采蘋·小序》,无批评。

郑箋:“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執麻枲(xǐ),治絲繭(*茧),織紝(*rèn)組訓,學女事以共(*陆音义共本作供)衣服。觀於祭祀,納酒漿籩(biān祭祀等盛果品籘筐)豆(*盛肉等器皿)葅(*zū康典同苴,麻)醢(*hǎi肉酱),禮相助奠。十有五而笄(*jī发簪),二十而嫁。此言能循法度者,今既嫁為大夫妻,能循其為女之時所學所觀之事以爲法度。”

上面郑笺这段话中的“女子十年不出……二十而嫁”,出自《禮記卷二十八·内則》,专述对贵族女子从十岁到出嫁前的成长要求。郑认为,小序表达了贵族女子婚后也遵循同样的“法度”要求。孔疏对其中的关键词给予了说明:

1、“‘女子十年不出’者,對男子十年出就外傅也”。这里有两层内容。一是这是指《内則》针对“男子十年出就……” 而言的。《内則》有第二十七、二十八卷,共两卷,皆述天子、诸侯、大夫等上层阶级“子事父母”的规则,内容涉饮食起居,婦如何待公婆、夫妇(含妾)如何相待、生子、子女教育等,无所不包。《内則》在述女子自幼至婚等成长之前,先述对男子的成长过程的“法度”要求,例如婴儿期、六岁、七岁、八岁、九岁如何如何。“男子十年出就外傅”,是指贵族男子10岁外出拜师求学,《内則》:男子“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郑玄注:“外傅,教學之師也”) 。十三岁,則学音乐、诵《詩經》、学文舞;十五岁学武舞;二十岁戴冠学礼、广博学,但不要为人师,要学有城府、不为人谋策;三十成家,可接受公家授田、供征役、按人口率出钱,继续广博学,交志道相同的朋友;四十为官,为官要谦逊、为国出谋献策;五十岁做大夫,七十告老等等。

2、“女子十年不出”(*十岁不出门,《内則》郑注:恆居内也);在家接受女师(姆)的妇道教育。郑玄在《采蘋·小序》注中释“姆”:“婦人五十無子,出不復嫁,以婦道教人,若今時乳母也。”受教的内容主要是:“婉(婦言)娩(婦容)聽從(*随夫),執麻枲(xǐ亦麻类),治絲繭(*茧),織紝(*rèn)組訓(*孔疏:紝組紃三者皆谓織),學女事以共衣服(*孔疏:學女事是治葛縫線以供衣服亦谓婦功)。觀於祭祀,納酒漿籩豆葅醢,禮相助奠。”……《内則》孔疏:上述中“‘執麻枲’以下為婦功”,則按《周禮·天官·内宰》郑玄注,可得婦应具有的“四德”:“‘婦德貞順,婦言辭令,婦容婉娩,婦功絲枲。’……鄭意以此上下備其四德”。

3、“十有五而笄(jī),二十而嫁”。女十五岁插筓是成年未婚:“十五許嫁,故笄未許嫁,二十而笄,二十而嫁,歸于夫家也。鄭引此者,序言‘能循法度’……謂今嫁為大夫妻,能循其為女之時所學所觀之事以為法度也。此女之四德,十年以後,傅姆當教。至於先嫁三月,又重教之”。

*读《内則》,可领略中国上古时代王室贵族男女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和角色。从社会总体来看,他们的生存和活动是由生产衣食住行基本原始材料的生产者的剩余劳动支撑的,他们存在和活动的方式越丰富、规模越大,对支撑他们活动的原始剩余劳动量的需求量越大。其次,在上一级剩余劳动获得基础上所发展出的中国上古时代的贵族制度,又衍生出将这个剩余劳动按男女性别角色进行分配所造成的差异:一是男治外和女治内的社会分工,二是男、女分别以“劳心”和“劳力”角色分享上述底层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中国上古女子的这种“劳力”地位或“法度”,即使在贵族阶层女子中也具有普遍的意义。要了解这一点,可做延伸阅读:

*周朝有个官职叫内宰,专掌王宫内的政务,以及贵族、官吏及其子弟活动和食禄分配等【*“内宰掌書版圖之灋(*法),以治主内之政令,均其稍食(*吏禄稟)分其人民(*官吏子弟)以居之 (郑玄注:版謂宫中閽寺之屬及其子弟録籍也。圖,王及后、世子之宫中吏官府之形象也。政令謂施閽(*hūn守门)寺者。稍食,吏禄稟也。人民,吏子弟。分之使衆者就寡,均宿衛(*警卫)”(《周禮·天官·内宰》)】。《内宰》的第一条是“以隂禮教六宫(郑玄注:鄭司農(郑众?-83)云:“隂禮,婦人之禮。”六宫是后妃所居六座寝室,可代言后妃。六宫人数“王之妃百二十人;后一人,夫人三人,嬪(*王妾,女官)九人,世婦(*女官,见《天官·世妇》)二十七人,女御(*王妾,女官见)八十一人”(《内宰》)。这些妃妾是最接近君王和王后的上层阶级的女子了。

*出于省略文字的缘故,《内宰》的第二、第三条分别是“以隂禮教九嬪”(*郑玄注:“教以婦人之禮,不言教夫人、世婦者,舉中,省文”);“以婦職之灋(*法)教九御,使各有屬(*九御八十一人,分九人一组共九组)以作二事”(*郑玄注:“司農意,上文敎六宫之人訖(*止),此復敎九嬪者,先鄭意以九嬪掌婦學之法,使之敎九御,故内宰特(*北大版特为复)更别敎之也。後鄭意,下文别敎九御,故知此敎三夫人已下。不言三夫人、世婦者,舉中以見上下省文”)。上面的“婦職之灋”和“二事”是指“婦職,謂織紝組紃縫線之事。……二事謂絲枲之事”(《内宰》郑玄注),即《内則》所说的女子四德之一的婦功。也就是说,全部六宫之人包括王后,都得受隂禮之教,都得做婦功。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一点,《周禮》疏者贾公彦引用了《周南·葛覃》第二章中《毛傳》的一段话作为支撑:

*“古者,王后織玄紞(dǎn*古冠冕来系玉瑱的带子),公侯夫人紘(héng冠卷)綖(yán冠上饰),卿之内子(*孔疏:内子,卿之適妻即嫡妻)大帶,大夫命婦(*大夫之妻)成祭服,士妻朝服,庶士以下各衣其夫(*庶士下士也下至庶人)”;贾疏(《内宰》):“貴賤皆有職者,彼示雖貴無得遊乎率先之意”。

*在《毛傳》这段话下,孔疏的下段可以在文本上做实这个普遍性:“自“王后織玄紞”以下,皆《魯語》(*三国吴·韦昭《国语卷五鲁语下》)……傳引此者,以王后、庶人之妻皆有所作,后妃在父母之家,未知將所適,雖葛之煩辱亦治之也。定本云“王后織玄紞,公侯夫人紘綖,卿之内子大帶”,俗本“王后”下有“親”字,“紘綖”、“大帶”上有“織”字,皆衍(*多余)也。”

*再查读《鲁语下》 ,在上段《毛傳》所引《鲁语》之后,就有:“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联想孔子“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论语注疏》卷十七)之语,上古先儒是将妇女哪怕是上上层妇女,都是放在“小人”的地位上的。

*就社会分工而言,劳心者并非一个独立的阶级。按意共早期领导人葛兰西《狱中札记》对知识分子的定义,劳心者是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应当根据从业者是否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来定义,因为任何一个产业、职业都得有知识,任何一项劳动都得动脑子。因此知识分子不是像工、农那样独立的阶级,而是广泛存在于各种产业分工、社会分工领域中,是依附其他阶级的。故《詩經》中的上层社会中的的妇女,是同属于占有和支配社会经济资源的阶级,她们的存在及其遵循的“法度”的依据,是对衣食住行原始资料生产者剩余劳动的占有和支配权。她们与其同阶级的男性的性别分工,其根源有两个:一个是在对生产、生活资料的占有或支配的能力上,女性的能力弱于男性;二是在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用上存在着的体能上的差别。

*回溯以往到现在的历史,可以看到:即使在阶级差别赖以发生的基础仍然存在的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发展、观念和习俗的变化、复杂劳动工具的使用在男女之间差别的缩小,所谓“劳心者”与“劳力者”的差别也越来越小,劳心劳力越来越能通过混合收敛于以劳心为主的劳动。原来女子不能干的,现在也能干了,或未来也能干了;男子原来不会干、不愿干的女功,现在也愿干、会干了,或未来也能干了。但即使如此,在一个阶级社会里,所谓“治人”的“劳心者”不是全部的劳心者,而只能是能够占有和支配他人剩余劳动的少部分“劳心者”,大部分劳心者是被少数劳心者所统治的。在未来理想的社会,由阶级决定的的这种情况不复存在,由这种情况支配的妇女与男子社会地位的差异也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更多的是个人天赋、后天适应与学习构成的能力上的差异。

序解:

孔疏:“作《采蘋》詩者,言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謂為女之時所學所觀之法度,今既嫁為大夫妻能循之以為法度也。言既能循法度,即可以承事夫之先祖,供奉夫家祭祀矣。此謂已嫁為大夫妻,能循其為女時事也。經所陳在父母之家,作教成之祭。經、序轉互相明也。”

三、章字词解

第一章:于以采蘋?南澗之濵。于以采藻?于彼行潦(lǎo)。

,藻】毛傳:“蘋,大蓱也”;“藻,聚藻也。”  陆音义:蘋,“符申反,大萍也。韓詩云:‘沉者曰蘋,浮者曰藻’”;……音平”;陆音義:“藻音早,水菜也。”朱傳:“蘋,水上浮萍也。江東人謂之薸(piáo)”;“藻聚藻也。生水底,莖如釵股,葉如蓬蒿”。

郑箋:“……蘋之言賓也,藻之言澡也。婦人之行,尚柔順,自潔清,故取名以為戒。”

孔疏:,“郭璞曰‘今水上浮萍也,江東謂之薸。’音瓢。《左傳》曰:‘蘋蘩藴藻之菜’。藴,聚也,故言藻聚。藻,陸璣云:‘藻,水草也,生水底。有二種,其一種葉如雞蘇,莖大如箸,長四五尺。其一種莖大如釵股,葉如蓬蒿,謂之聚藻。’然則藻聚生,故謂之聚藻也。行者,道也。”

】毛傳:“濱,厓也。”朱傳同。 陆音義:濱音賓,厓也。……厓,本亦作“崖”,五佳反。

行潦(lǎo)】毛傳:“行潦,流潦也”;“澗潦,至質也。”朱傳同。 陆音義:“行,下孟反”;“潦音老”。孔疏:“《說文》云:‘潦,雨水也’。然則行潦道路之上,流行之水。”

章解:

朱傳:“南國被文王之化,大夫妻能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

第二章:于以盛之?维筐及筥(jǔ)。于以湘之?维錡(qí)及釜。

】陆音義:“盛音成”。朱傳同。

筐及筥(jǔ)】毛傳:“方曰筐,圓曰筥。”朱傳同。 陆音義:“筐音匡。筥,居呂反。”朱傳:“筥音舉”。

】毛傳:“湘,亨也”。朱傳同,“蓋粗熟而淹以為葅也。” 郑箋:“亨(pēng陆音义:本作烹)蘋藻者,於魚湆(qì陆音义:去急反,汁也)之中,是鉶羹之芼。”

錡(qí)及釜】毛傳:“錡,釜屬,有足曰錡,無足曰釜”;“筐筥錡釜,陋器也。”朱傳同。

陆音義:“錡,其綺反(qí),三足釜也,《玉篇》宜綺反。釜,符甫反”;“鉶音形。鄭云三足兩耳,有蓋,和羹之器”。朱傳:“錡音螘(yǐ同蟻)”

章解:

朱傳:“此足以見其循序有常,嚴敬整飭之意”。

第三章:于以奠之?宗室牖(yǒu)下(hù)。谁其尸之?有齊(zhāi)季女。

【奠】毛傳:“奠,置也。”朱傳同。

宗室】毛傳:“宗室,大宗之廟也。大夫士祭於宗廟奠於牖下。”朱傳同。

牖(yǒu)】陆音義:“牖音酉,下如字,協韻則音戶”。康典第647页:“yǒu…音酉。《說文》穿壁以木爲交䆫(*chuāng窗异体字)也。”

下(hù)】朱傳:“下,叶後五反。”陈第卷一:“下,音虎。” 顾炎武卷一:“下,古音戶”。朱傳:“下叶後五反”。

孔疏:傳之“宗室……牖下”,“傳以《昏義》云教于宗室是大宗之家,此言牖下,又非於壇,故知是大宗之廟。宗子有廟,則亦為大夫士矣。言大夫士祭於宗室,謂祖廟已毁,或非君同姓,故祭大宗之家也。知非宗子之女自祭家廟者,經言‘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若宗子之女自祭家廟,何須言于宗室乎?定本、《集注》皆云‘大夫士祭於宗廟,不作室字。”

】毛傳:“尸,主。”朱傳同。

【齊(zhāi)】毛傳:“齊,敬。”朱傳同。 陆音义:“齊本亦作‘齋’,同側皆反。”朱傳同。

【季女】毛傳:“季,少也(朱傳同)。……少女,微主也。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於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薄物也)。”

孔疏:傳之“少女……苹藻”,“季者,少也.以將嫁,故以少言之,未必伯仲處小也。襄二十八年《左傳》:‘濟澤之阿,行潦之蘋藻,寘(*同置)諸宗室,季蘭尸之,敬也。’隱三年《左傳》曰:‘苟冇明信,澗谿沼沚之毛,蘋蘩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横汙行潦之水,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二者皆取此篇之義以為說,故傳歷言之,又言‘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於宗室’者,毛意以禮女與教成之祭為一事也。言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於大宗之室以俟迎者,其牲用魚,芼之以蘋藻,即所設教成之祭也。以此篇說教成之祭事終,故於此總之”。

孔疏:“王肅以為,此篇所陳皆是大夫妻助夫氏之祭,采蘋藻以為葅,設之於奥,奥即牖下。又解毛傳禮之宗室,謂教之以禮於宗室,本之季女,取微主也”。

章解:

郑笺:“牖下,戶牖間之前,祭不於室中者,凡昏事於女禮設几筵於戶外,此其義也與?宗子主此祭,維君使有司為之。”

朱傳:“祭祀之禮,主婦主薦豆,實以葅醢。少而能敬,尤見其質之美而化之所從來者遠矣。”

全篇解:

孔疏:“于以采苹……季女”,“三章勢連,須通解之也。大夫之妻,將行嫁,欲為教成之祭。言往何處采此蘋菜?於彼南澗之厓采之。往何處采此藻菜?於彼流潦之中采之。南澗言濱,行潦言彼,互言也。既得此菜,往何器盛之?維筐及筥盛之。既盛此菜而還,往何器亨煮之?維錡及釜之中煮之也。既煮之為羹,往何處置設之?於宗子之室戶外牖下設之。當設置之時,使誰主之有齊莊之德少女主設之。

四、译诗

采萍前往南涧滨,采藻路边流水吟。

以何盛菜以筐筥,以何烹饪以錡釜。

宗室窗下置菜处,庄敬少女做祭主。 

2022年3月28日星期一,2022年4月6日星期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6608-1332720.html

上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2召南3草蟲·總14
下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2召南5甘棠·總16
收藏 IP: 171.83.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