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少堂志林(418):随程少堂品味汉语之美(香港《子衿》课赏析)

已有 2894 次阅读 2016-1-9 14:07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随程少堂老师品味汉语之美

——研读程少堂《〈诗经·子衿〉欣赏》(香港)教学案例

 

广州培正中学  梁青

 

教研员评点一线老师的课,这是天经地义;而一线老师评点教研员的课,则实属罕见。教研员能坚持上公开课,足可见其敢于垂范的勇气。

少堂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身先“师”卒、不拘一格的教学急先锋。凭着近十年不懈的语文味理论探索和大胆的课堂实践创新,他被誉为中国语文教学界新生代“名师代表”。评教研员的课本就不易,评名师的课更是不易,评急先锋的课则是难上加难,更何况少堂老师早有“讲课人最聪明,评课人最愚蠢”的名言。心怀惴惴,不揣浅陋,我想谈谈对少堂老师《子衿》课例的几点印象。

一、人文主题:以汉语为起点

一堂课的主题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格调与品位。作为“讲课人”,少堂老师“聪明”地选择了《诗经·子衿》,更“聪明”地把主题定为“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我个人很喜欢这个主题。诚然,每一堂语文课的主题定位,都反映了主讲人解读文本的视角,但我认为,它更是主讲人性情才情的侧面流露。少堂老师是个对汉语言文字非常敏感的人,同时又是个钟情文化的性情中人,他把自己对汉语的这份独特敏感和对文化的满腔热忱融为一体,融入了自己的课堂;他是想用汉语,用他对汉语的感悟,来充分展示汉语之美,来尽情表达自己。这是少堂老师的聪明,更是他的执着。

这个主题令人神往,它能唤起我们许多对汉语、对人性的美好情感和遐想。说起汉语,我们与她有多少“剪不断,理还乱”的千千情结呵!从小就使用汉语的我们,到底对它了解多少呢?我们的汉语究竟怎么优美?汉语究竟有什么样的神奇魔力?“优美的人性”是怎样的?呵,多么富有诗意的主题!汉语之美、人性之美,都是文化(或者说是少堂老师的语文味)之美的折射。这样一个洋溢着浓浓文化气息的主题,注定是一次探奇览胜的人文之旅。以汉语作为教学的起点,定会一路风光,美不胜收。这是少堂老师的聪明,更是他的高明。

二、亦玩亦赏:走进汉语深处

《子衿》这首连题目在内总共 50个字的诗歌,可谓言简意丰,语短情长,委婉隽永。少堂老师用他特有的才情将这首经典爱情诗歌“吟咏”得意蕴横生,诗味盎然,酣畅淋漓。

围绕着“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这一教学主题,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突出一个“读”字,是诵读、品读、唱读的三部曲,而这“三读”犹如钱塘潮般迎面向我们袭来,一浪高过一浪。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多诵读,会加强对诗歌的感性认识,这是稍有些教学经验的一线老师的共识。少堂老师在这堂课上先后安排了近十次诵读。因为是一首情诗,于是就有了男女生分读;此外他还充分利用香港学生的方言优势,让学生用最接近古音的粤语来诵读,从而感受汉语的音韵之美。

然而诵读毕竟还只是停留在诗歌的感性层面,我们要走进诗歌,走进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就必须走进汉语本身,于无疑处生疑,于无声处听声,于无情处觅情,这才能品读出汉语的魅力。语文老师要敢于品味汉语,敢于走进汉语深处,向汉语深处挖掘。少堂老师不愧是“玩”语言的高手,他通过全方位的“玩”赏,“玩”透了这首小诗,“玩”味出了诗中的丰富与悠长。请看:

字词方面:“子衿”改为“子衣”好不好?(比较“衿”与“衣”的差异。)

句式方面:“子宁不嗣音”改为陈述句好不好?(揣摩反问与陈述的语气。)

人称方面:“青青子衿”改为“青青其衿”好不好?(体味第二人称的妙处。)

结构方面:诗中三段能否颠倒顺序?(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

几个问题围绕汉语,由字而词而句而篇,铺排有致,层层深入,深入浅出,这就是“玩”的层次!这就能“玩”出味道!都说少堂老师的课别具一格,我想,他的“格”与他人的“格”之所以“不入”,就在于他敢“玩”,而且能“玩”得有趣,“玩”得丝丝入味,“玩”出汉语的优美!

那么优美的汉语究竟要传达什么呢?——优美的人性。确切地说,诗中的人性就是一位泼辣深情的女子,就是一股相思萦怀的缠绵,就是一份挚烈醇厚的爱情!整堂课的“神”就是这条情感的红线,它是由汉语这个“形”串联起来的。通观整堂课可以发现,所有语言的玩味,都是人情人性的品味。少堂老师在这里要告诉我们:曲径通幽,汉语的精深之处是用来表现人性内蕴的微妙的。

三、别具一格:让汉语活起来

众所周知,少堂老师一向不按常理出牌,不按规矩行文,不按套路讲课。因为封闭保守的模式无法容纳他天马行空的思想。作为语文味的主人,他的理念以及他全部的公开课都毫无争议地显示着他的独树一帜。也因为他的“独”,所以他的课你根本“仿”不了,你只能去“想”。

或许一些优秀的语文老师也能对诗歌的语言品读得头头是道,有滋有味,可他们的课为什么就成不了经典呢?换句话说,为什么少堂老师的课就能够成为经典呢?我看,皆因他骨子里的先锋气质!他的课堂从来力求出新、出奇、出格,所以能够出彩,所以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冥想。

那么少堂老师这堂课的与众不同之“格”在哪里呢?依我看,就是改写歌词。我们的诗歌教学通常走进“诗”就止步了,没有继续“歌”下去。我们知道,诗最初的形态就是“歌”,它有平仄、有韵律、有节奏,极富音乐性;而诗经的时代是人性高度自由的时代,《诗经》中的“国风”很多都是歌唱古代真挚纯洁、奔放热烈的爱情的民歌。正是因着“诗”与“歌”的因缘,因着人性最初的美好,少堂老师讲到兴致高潮处,索性以歌咏的方式来唱读,他把情诗唱成情歌,唱得余音绕梁,回味无穷。这歌声是从他心灵深处脉脉流淌出来的清泉,是他对纯美人性的诗意呼唤。我觉得少堂老师这种独创,完全是随性而出,率性而发的。没有这种真性情,没有这种真勇气,没有这种真智慧,就没有这种真创造!

整堂课到此,汉语已经完全跳脱了《诗经》,活在了师生的心里。我们看到,文本中用优美汉语描绘的子衿已不再是诗中女子的相思之物,也不仅是中华民族童年时期的热烈浪漫的情怀,学生们从汉语深处走出来,又用汉语抒发自己的心声,将“子衿”幻化成他们心中对一切美好情感的歌咏。这难道不是一种“破格”“立格”之后的“升格”吗?

我说,少堂老师的课是极富气质韵味并且渗透着生命内涵的。看他的课,你的思维无法停顿,你的心潮无法平静,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他会带给你什么惊喜。我说,看一百个老师的课堂实录,你一眼就能认出少堂老师的课,因为他的课是性情之作,是文化之作,是诗意之作。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跳荡的生命活水奔涌而来,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可以有如此壮美的创造!

这就是少堂老师课例的意义,这就是少堂老师的意义。

 

(原载丁卫军主编《二十位语文名师经典课例实证研究》,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949218.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417):语文味的“气”和“境”
下一篇:少堂志林(419):语文,应有“我”在(程少堂公开课赏析
收藏 IP: 111.222.2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