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年前,至少40多年前,也就是我1979年上大学以前,从一本书里读到一个关于读书的故事,由于故事的内容颇为奇特,因此就一直记忆深刻。故事说,有一个日本人,从小学一直勤奋念到博士。得到博士学位后的当天,他把家里的藏书全部扔出来当废品卖掉。邻居诧异,问他,你把书都当废品卖了,你以后不读书了吗?博士说,不读了,没学问的人才读书呢!
一个人刚拿到博士学位,就可以不再读书了。那读书阅世已长达半个多世纪,如今又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在无数读书人都在写文章写书争取评正教授、副教授的时候,多年前就已被别人写成近30万字的专著研究之如我这样的学者,还需要读书吗?不需要!哈哈!
从念小学时算起,已读书阅世55年的我去年底决定,进入2019年这个退休年份,要开始尝试一下不读书的生活,包括不读报刊。我从1983年大学毕业后开始一直订阅的《哲学研究》《新华文摘》《读书》,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初中语文教与学》等十几种报刊,2019年全部停止订阅(2019年不订报刊,客观原因是退休后将回武汉去办事)。不骗你,一份也没有保留。至于其他语文杂志,我是一直没有订阅的。有几家语文杂志20年来一直给我赠阅,不给我寄的,我是从来不会去看的。
我决定开始尝试一下不读书的生活,有理论依据,而且是洋理论。
有一个西方学者,依据不同的阅读,将读书依次分为五个层次:
(1)纯娱乐小说。这是阅读的起点。这个起点继婴幼时代的童书而持续的,功效在于培养孩子的文字敏感性。但由于中国孩子在中学时为了拼高考,阅读功能基本上废掉了,到了大学才补这一课,但已经错过最佳时期,多数学生有可能连这关都闯不过。
(2)传统经典小说。当孩子把流行的娱乐小说读过,文字的敏感性就培养了出来,就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人物结构,要阅读些智力含量较高的作品,诸如《基度山伯爵》《九三年》《飘》《傲慢与偏见》《简爱》《1984》等书就会被翻出来。而这些书在各大高校没有上阅读榜。这就证明国内的孩子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时间严重不够。
(3)进入史哲领域。只有对经典广泛涉猎,才有可能培养出这方面的兴趣。这是因为经典小说中,大量的涉及到了史哲领域的概念,诸如古希腊神话,西方历史典故。上述这些典故在书中频繁出现,最终形成孩子的阅读敏感点。能够读懂《希波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理想国》《利维坦》《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梦的解析》等等。这时候孩子们的大脑开始体系化,然后是下一步。
(4)进入思想领域。有了史哲的基础,这时候就会阅读大量的思想典籍,诸如卡尔·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伊·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蒯因的《从逻辑的观点看》等等。阅读到了这一步,才算是个读书人,中国学生的阅读到了这一步,阅读量才能够勉强和西方学府的大学生比一下。
(5)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依据自我体系构建新的阅读书目。
完成这五步,你的人生就游刃有余了——这时候,你的思考不唯有一定的深度,也有足够的广度。简单说就是看问题看得通透,生存很容易,不会有什么痛苦或是压力,即使有也没那么夸张。但老实说,对一般人来说,阅读或是思考,根本用不到走出这么远。如果你肯硬起头皮,走到第二步,你的人生就堪以笑傲江湖了。(堂按:以上读书五层次的论述,是笔者根据网上有关文章整理而成)
阅读的这五个层次,多数中国学生第一关也闯不过。不仅如此,中国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包括语文教师群体,包括一些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正高级教师,甚至包括个别内心想要领导中国语文教育的“一线明星”式语文名师,都达不到第二个层次。不信你找100个世界文学名著的标题,作为简单的看了书就能回答的记忆性题目考一考这些人,他能考50分,我上吊给你看。
根据这个阅读层次,在45年前的批林批孔时期,我开始阅读杨荣国、侯外庐、冯友兰这些学者的著作,那时我的阅读可以说进入第三个层次。高中阶段,全面、系统阅读鲁迅杂文,可以说进入了第四个层次(当然那时我读鲁迅杂文虽多,多到算是通读,但读不懂的也多)。15年前,由于开始建构语文味教学理论,我的读书进入都五个层次,就是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体系,并依据自我体系构建新的阅读书目。
说到了第五个层次就不需要读书,这是玩笑话。现代人不可能不读书。但是,到了形成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的阶段,真的不太需要读多少书了。
有人会说,现在是终生学习时代,能不读书吗?我说能。毛主席早就说了,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我使用我的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法,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哈!
有鉴于此,决定今年开始尝试一下不读书的生活。像我这样读书早已成为生活方式的学者,能做得到不读书吗?我试试看行不行,不行再说。这世界说话不算数的人多的是。即使做不到,也要有这个有了学问就可以不读书的理念,用时髦的话说,就是要有这个文化自信,哈哈!
2019/03/2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0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