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少堂志林(841):语文味枝繁叶茂玉树参天

已有 2513 次阅读 2017-4-29 21:0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语文味枝繁叶茂玉树参天

——深圳市高中语文名师和青年骨干教师“异课同构”观摩会纪实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李剑林

图一:会标。

图二:观摩会主持人、深圳市宝安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刘日光老师。

图三:钱冰山老师在讲语文味教学法观摩课。

图四:钱冰山老师在讲语文味教学法观摩课。

图五:何泗忠老师在讲语文味教学法观摩课。

图六:何泗忠老师在讲语文味教学法观摩课。

图七:祁培玉老师在用语文味教学法说课。

图八:李喆老师在用语文味教学法说课。

图九:会场一角。

图十:马恩来老师在评课。

图十一:程少堂教授在评课。

图十二:程少堂教授在评课。

图十三:程少堂教授在评课。

图十四:程少堂教授在评课。

2017427日下午,深圳市高中语文名师和青年教师“异课同构”研究课活动在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内容包括两位语文名师的研究课和两位青年教师的说课。教研活动由深圳市宝安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刘日光老师主持。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全体成员、语文味教学法推广应用深圳基地学校语文教师以及深圳、广州两地共300余名高初中、小学语文教师参加了会议。

本次“异课同构”活动是语文味教学法的一次高规格集中展示,也是程少堂老师2002年语文味教学的发轫之作、全市大型公开课《荷花淀》的一深情回眸。自2002411程少堂老师的大型公开课《荷花淀》面世以来,《荷花淀》这一代表课时时被人作为研究的样本。公开课《荷花淀》是语文味教学流派形成的标志,随着时间的推移,语文味教学流派日渐发展壮大,语文味教学法也成为越来越多教师和研究者使用的高频术语。15年后的今天,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的报告厅里,凝聚着深圳语文的自豪与骄傲,汇聚着语文味魅力与未来。

深圳市钱冰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核心成员、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副校长钱冰山老师率先执教。钱冰山老师选用了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作为教学文本,并确定了“在群体性迷失的时代,我们如何自我救赎”的教学主题。在教学中,钱老师将语文味教学法的核心模式“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落实为“语言理解与运用”“文章脉络分析”“文学韵味赏析”和“文化意义探究”四个部分,教学章法尽得语文味精神。是一堂成熟的语文味教学法的研究课,也是为青年教师献上的标准的示范课。课堂开始前,鲍勃·迪伦的音乐为师生营造了进入文本的氛围“女排精神”的引入为本节课定下了昂扬奋进的基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钱老师以“起承转合”为切入点强化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在课堂的收束阶段,钱老师引导学生重新回归文本,“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种境界的申明实现了语文味教学法的“价值推送”。最后,《有的人》节选的诵读使得整节课韵味悠长。

随后,深圳市何泗忠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核心成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何泗忠老师执教了庄子的散文《工匠精神——庖丁解牛》。哲学意味浓郁的庄子散文,在公开课中并不多见。何老师以文惠君的两句话“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为教学选点,把是否出现“嘻”作为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颇显目无全牛的功力。“解”字文字学内容的引入,一方面是语文味教学法的核心模式“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一方面也深化了教学内容。“美读”是何老师课堂教学中极为别致的亮点。在第一段的诵读中,一人唱而众人和的诵读方式和结尾句“文惠君曰:嘻,善哉!嘻,善哉!嘻,善哉!技盖至此乎?”感叹的反复与声音渐高之强化使得课堂之中洋溢着求知的愉悦。以此为基础,何老师带领学生体味了文章递进式结构的奥妙,并强化了文章的思路问题——“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在文化教学环节,何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诸子百家开出的救世药房,这一环节也最终揭示了庄子寓言的真谛——解牛是养生的寓言,养生是救世的寓言即救世需要依乎天理。

在课堂的推进中,钱冰山老师与何泗忠老师不约而同地设计了穿插热播剧《人民的名义》的教学环节。这体现了语文味教学法强烈的时代感和敏锐的生命意识。

名师的研究课之后,是青年骨干教师的说课环节。说课教师分别是“圣陶杯”全国语文教学比赛获奖者、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亓培玉老师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班主任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李喆老师。

亓培玉老师说课的题目是《祥林嫂必须死——鲁迅〈祝福〉探析》,设计的教学环节是“语言:品味词语色彩的艺术韵味”“文章:感受倒叙手法的艺术效果”“文学:体会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文化:探讨批判现实的艺术价值”。亓老师以费孝通先生“社会文化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点亮了整个教学设计,展示了一位青年教师的博学、干练与探索。

李喆老师说的题目是《归园田居话归来》,教学环节有“初读归来,品味田园‘语言艺术’”“细读归来,勾勒田园‘文章结构’”“扩读归来,领悟田园‘文学形象’”“畅读归来,挖掘田园‘文化蕴味’”。李喆老师注重学生既有知识的唤醒,带领学生回首过去,关照生活,走向未来。程少堂老师以“无懈可击”评价了李喆老师的说课。

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核心成员、深圳市梅林中学正高级教师马恩来老师对名师的研究课青年老师的说课进行了评点。马恩来老师对钱冰山老师连续6年未曾上课,今天重新执教公开课的勇气表示钦佩。对何泗忠老师蓬勃的激情、轻松的课堂气氛表示赞叹。对青年老师的表现进行了充分肯定、作出了鼓励

会议最后,程少堂老师作了总结发言。程老师说,今天的活动比预想的效果好很多,首先是到会人数300多人比预想的多。两堂研究课和两个说课都很好。钱冰山老师是语文味教学流派最早的核心成员之一,其对语文味教学法的参悟与运用远胜他人。何泗忠老师是语文味教学法成果整理的参与者,今天的课上出了特级教师的特点,展示了正高级教师的高度。当然,每一节课都是一次包含着遗憾的艺术之旅。程老师所看重的不仅仅是好,也不是更好,而是每一位教师都行走在通向更好的路上,无论是名师还是青年教师。程老师结合今天四位老师教学用的四篇课文,重点和几位老师探讨了在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教学模式中的文化教学环节的开掘问题。在点评钱冰山老师《人生的境界》一课时,程老师说,语文味教学法的标志性符号和灵魂,是将教学主体师生的生命体验渗透进教学过程,因此在最后的文化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思考:(1)自己最喜欢冯友兰文章提出的四种人生境界中的哪一种境界?(2)我们自己目前处于哪一种人生境界?(3)你自己会追求四种人生境界中的哪一种境界?显然,这样的问题可以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教师当然也可以积极参与期间。面对解牛的庖丁,程老师说,其大国工匠的精神固然可敬,但是,其踌躇满志的状态也许更加诱人。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干一件事,最终看见自己用心血浇灌的成果时都会志得意满踌躇满志,那是一种更值得追求的生命状态。祥林嫂被旧制度、旧文化吞没,这是多数老师都会采用的文化教学选点,但祥林嫂与屈原的相通之处是许多人都没有关注的。祥林嫂与屈原承受的心理打击、二人言语的错乱,在精神层面是可以互相印证的——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们都死于人和人之间的难于沟通,死于人和人之间的冷漠与隔膜关于陶渊明,程老师认为,他以一人之力为一个民族的文人培育了一座精神的田园,这是比入世的功业更为久远的价值。程老师强调指出,陶渊明以很个性化的真实的人生姿态处世,一直成为他以后中国文化人追求的最高范式,但像陶渊明这样敢于以特立独行的个性处世的人并不多见,因为像陶渊明那样处世是需要特殊资本的。程老师说要是他来教学《归园田居》,他会以《做真人的魅惑与资本》或《坚守本心的魅惑与资本》作为这堂课的(文化)教学主题和课题。

少堂老师在分析了四位老师的公开课之后,着重谈了语文味教学法中“生命体验渗透”的问题。程老师强调,和以往的客观性、冷冰冰的教学法不同,语文味教学法是主客观相统一的有温度的“抒情性教学法”,这个温度,来自于老师激活师生的生命体验并熔铸于教学过程之中。这是语文味教学理论所倡导的语文味之精髓。程老师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老师们解读了“消逝”与“消失”的区别,并以自己父亲去世时,父亲的手在他手中的温热逐渐淡去给自己内心带来的感触加以佐证。

427日的下午,深圳的天空微微地飘着雨丝,它默默地滋润着语文的“荷花”,让景致变得更加妖娆。而今天,名师的研究课亦令程老师踌躇满志,青年老师的说课会让程老师善刀而藏。语文味程老师亲手培植而起今已枝繁叶茂玉树参天矣

2017/4/2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051943.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840):想起了叶澜先生
下一篇:志林(843):吕思清•何占豪•语文味(再谈最好的读书是印证)
收藏 IP: 115.44.53.*| 热度|

1 魏焱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