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星期.去昆明参加了个国际会议,期间和几个不认识的代表聊了聊,大家都是从国外回来的,虽然前后不同,我是20年前回来的,有的才回来了几年,但是在一些问题看法上,却很一致.
首先谈到的是大学的管理制度,国外是教授负责制,中国是行政领导负责制. 教授负责制当然也有问题,我说,但是在国外只听说教授吃研究生,从来没有听说校长吃教授.教授太过分了也有血案,例如几年前美国一个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就因为被教授和师兄欺负太凶,买枪杀了教授和好几个人.但总的来说, 教授负责制还是不错.
但是在国内市场化后,校长,院长利用行政权利吃教授的事,却是在身边时时可以看到,最有名的是武汉一所211大学的周校长.他利用权势弄了好多经费,带了十几二十个博士,自己日理万机,.会都开不过来,全部让其他教授带,有了成绩是他的,出了事,其他教授担着,所有论文第一作者都是他,攒够了sci 论文,可以把自己包装为院士.有一次开国际会议,他的研究生全文抄了一篇论文,他署名第一作者,还到会上去宣读,,准备登上一个一级学报,上sci, 结果被同会的代表揭出来是全文照抄,弄出全球最大丑闻,但是他却把事情一推三,五,六,说他完全不知情,是某某教授带的.最后那个教授背黑锅.他校长照当,还说是其他同行挤兑, 陷害他.
还有一件事,武汉一个教授,回国后一二十年,不拿基金,没有行政职务,潜心做学问,写了一本”新控制原理”,退休了,爱人生病,家里困难,拿不出钱来出版,请系里资助,上梁不正下梁歪,系(院)里也学周校长,吃教授,头儿们要求他在后续的书上,带上其他人的名字.还要第一作者等等.
这样事情并不是周校长一个孤例,比较普遍,舆论实在压不下去,,湖北省最近出了个文件,凡是湖北省的高校,第一把手上任前要签一个协议,任上不申请基金,不申请院士,不申请各式的评奖.这个文件当然很好,但是只是一个省的,教育部可没有回应.
大家认为这不是个人品质的问题,是制度问题,相比之下,教授负责制比行政负责制好,行政对教授还能监督.
对于前30年,尤其是文革前17年的行政负责制为什么没有现在这样的怪相,是因为当时的干部的工资是另外一条线的,而且,提倡的是为人民服务,对国家负责.因此出了很多非常优秀的校长院长书记:比如科学院的张劲夫,南大的 匡亚明,兰州大学校长江隆基,武大的李达,华工的朱九思.他们都是老干部,是从枪林弹雨中打出来的,工资都是按高干待遇.冒着生命危险去革命时,从来没有想过要用权利去提个教授,当个院士,骗个基金或者往自己家里拿钱,再说老毛三天两头搞运动,没事鸡蛋里还挑骨头,谁敢谋私利?现在最时髦的就是打着科研的旗帜为自己捞名捞利,现在最透明的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以查一查新世纪以来前十年中标的人中各个211(985)大学的头头脑脑(含院长,处长等)所占比例有多少,就非常说明问题.
中国现在科研投入这么大,出的成果还赶不上前30年,说明现在的行政领导负责制出了问题,前17年是回不去了,为什么不向欧美学呢?
大家谈论的第二个话题,是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认最透明,但是评审的问题也不少.一致的看法是外行评内行,要想上人脉最重要.听了两个真实的故事: 有位刚回国的教授写了个本子,不但没有中,还被批评为重点不突出,中心不明确,一气之下,第二年,他一个字没改,又投了出去,经过一年,他在国内的名气出去了,评审意见写的一朵花,他顺利的拿到了钱;另一个故事是,评审的意见写的怎么怎么好,最后的结论是不同意资助.
大家想出了对策,如其做学问,不如拉关系,把有可能是评委的请来作报告,讲学,好吃,好喝,好玩伺候着,有了人脉,下次中标的可能就大了,各个大学头头脑脑能够中标,也就是走的这条路.我知道的情况是基金90年代是可以答辩的(青年基金),还有非共识项目,而现在,虽然可以要求复议,但是不许议论专家意见,还打官腔,说原来的决定不违反基金条例,隔行如隔山,外行评了内行,说的不对,还不许反驳,确实不违反基金条例,但是违反了基金设立的初衷.
第三个话题是现在大学的教学科研现状,教授们普遍反映现在研究生水平愈来愈差.因为
一流大学的本科生都出国了,清华,北大,科大,浙大,复旦,交大等的本科生基本上一锅端的出去了,中国的名牌大学和当年清华一样成了出国留学预备班,因此这些一流大学招不到自己的本科生,只能是下一档次学校的学生,而且扩招后,本科生的平均水平也大幅度下降.
我很得意的说,我回来的早,赶上了好时候,我带过几个扩招前的优秀本科毕业生,真是不错,你准备的好,他有兴趣,你话音一落,他就知道要怎么做(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获得者),作的毕业设计,很为我长了脸. 我将演示程序拿到全国数一数二的院士面前去演示,他看完后,问我,是硕士还是博士作的,拿了十几万还是几十万基金,得知我一分钱没拿,本科毕业设计的工作,他同意帮我,使我能有机会认识该行业第一流的学者.但此后的学生就实在不敢恭维了.
但学生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科研如何能上去呢?
2015年11月26日星期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2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