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周芬是我的三姨,今年103岁,是我妈这一辈人的老寿星,活的最长。前天(2017.5.19日)中午,表弟徐滇庆打来电话说三姨走了,走得很宁静,咳嗽了两声,人就没了。享年103岁(虚岁)。
Figure 1三姨章周芬工作照
三姨生于1915年,是家中六个兄弟姊妹中最小的。自小博闻强记,聪颖异常,而且有特异记忆功能-遗觉记忆[1],一直保持到成人。她90多岁时,我告诉她我现在从事视觉研究,其中一本书讲到遗觉记忆,非常神奇,她说我就有,一直到大学考试时,我眼一闭,书中有关内容包括页码都清楚浮现眼前,相当开卷,所以成绩一直非常好。她年年班上第一,靠奖学金读完小学,到了上大学时,家里经济环境彻底改变,大家说现在有钱了,就让小妹读个最贵的专业,按她的兴趣和成绩读了中央大学建筑系,师从鲍鼎,杨廷宝。Fig2 建筑大师杨廷宝
我父亲王秉忱是她中大时的助教,父亲爱好摄影,为他的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拍了相当多民国范儿的照片。当时没有彩色摄影,父亲有艺术天才,自己给黑白照片上色,比现在的彩色照片更有味道。父亲把照片按时间编成册,收藏了几十年。我小时候喜欢在家里翻老照片,翻过来翻过去爱不释手,尤其对其中一幅下标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照片里的女子映像深刻,觉得真是那句千古名句绝好的注释。
F
照片中女孩是三姨同班同学,她们班一共两个女生,从其他很多照片可以看出,黑衣短发的是三姨,另一个就是桃花中人.但奇怪的是后来没再听说过此人。大学时我去二姨家里玩。她新四军老战友来访,她介绍我说这是我大姐的女儿。战友说,你大姐可惜啦,大姐能力超强,当时她报名新四军时正碰上左倾路线,不招文科大学生,如果当时她加入了新四军,按她的才能现在起码是个部长。我听了很兴奋,回汉就搬给爸妈听,结果我爸很不以为然说,新四军在在苏北条件那么差,到了新四军,还不知能不能活下来,我的学生,三姨同班的另一位女同学,就是去了新四军,得了产褥热在苏北去世的。我才知道原来桃花伊人早就不在人间。
Figure 5与同学在中山陵,左为三姨章周芬,右为桃花伊人
三姨的大部分同学后来都是著名的建筑师。三姨在1939在中大(重庆)毕业后1939年曾在工合旌德事务所任第一任主任(?),1941年和工作中认识的徐炳华(毕业于清华大学,学结构)结婚,1942年在昆明创立炳华工程公司,设计完成了住宅、银行、麦面粉厂等工程十余项。1946年夫妇去美学习,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深造,经名建筑师、教授斯登费尔特的介绍到费城最大的建筑设计公司(Ballinger Co)工作。曾参加波士顿美军后勤试验基地等工程的设计。五零年两人回到北京,在建设部工作,先后主持设计中南海怀仁堂改扩建工程,中直机关办公楼、北京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工程设计。1956年、1957年三姨夫妇调到沈阳,筹建建设部东北设计院(现为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徐炳华曾任总工程师、副院长、院长,第一、二届沈阳市侨联主席,辽宁省人大代表。章周芬曾任主任工程师、副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担任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人大常委。
Figure 6三姨,三姨父
三姨设计了东北大学主楼,棒锤岛国宾馆
Fig7 1938?中大建筑系师生(含36级)重庆沙坪坝合影:前左1父亲王秉忱,左2李祖鸿,左3刘福泰,左4鲍鼎?右1张庸森,右2谭垣;二排右3:三姨章周芬,照片中可能还有魏庆萱,周卜颐(华科建筑系创始人),刘光华(后为东大建筑系教授),龙希玉等
文革后,,三姨除了参加国家建设还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向赵紫阳反映文革后第一次研究生的考试中的录取情况。二是和她的同学华科大书记朱九思一起策划开创了华科大建筑系,并推荐他的老同学清华的周卜颐教授当了第一任华工建筑系主任,为华科建筑系开了个好头。
向赵紫阳反映文革后第一次研究生的考试中的录取情况是这样:
文革过后三姨除了正常的设计工作又当了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认识了赵紫阳等国家领导人。77年后教育界百废俱兴除了重启高考并开始了全国范围的研究生考试,耽误了十年青春的学子中的佼佼者一个个跃跃欲试,但问题也接踵而至.
我母亲有个好友史人宇是北京西城师范的美术老师,年轻时师从刘海粟先生,是上海美专第17届毕业生,那张著名的中国第一幅人体模特照片就是美专此届毕业生照片,照片中第一排左下角的女生就是史人宇。史人宇后来又师从徐悲鸿,和孙多慈同班。史人宇年轻时温婉秀雅,能诗会画,是有名的才女,追求者甚众,其中有一人就是我父亲同班同学,后来设计北京歌剧院的北京建筑设计院的总工林乐义。林文采横溢,写了很多声情并茂的情书给史人宇,不过史并不领情于林,常常来了信就会公布于众。这段恋情一直被中大和苏女中的学生们津津乐道。几十年后大家都40多岁了,林乐义成了北京建筑设计院的总工,史人宇和他的先生孙增凡(也是我父亲的同学)也调到了建设部,闻讯后林乐意特地赶来见当年心中女神。此时史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位敬业的中年女教师了。林是个性情中人,见面林大失所望,大呼:不如不见,不如不见。此事在亲友之间传为逸事.
Figure 8 上图为史人宇
史人宇和我母亲几十年风雨同舟是莫逆之交,他的爱人和三姨夫妇也曾在建设部同事,自然也很熟悉. 史人宇的女儿 (孙铮),女婿(孙毓星)都是清华68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 , 孙毓星1980年报考哈工大自动化仪表专业的,以415.75的总分,在全校考生中排名第一。分数公布后,孙毓星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通知,说学校正在研究他的录取问题,让他去一趟。他心知肚明问题依然出在1968年。 68年正值文革,清华两派内战,团派(蒯大富派)搜捕逃跑原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征启(后深圳大学校长), 由团派骨干孙毓星带领学生们去罗家抓人,两个学生往被抓人员嘴里塞棉纱时,不小心闷死了罗征启的弟弟罗征敷,此事他虽然有责任,但不是主观所为,但因此他经受到多次拘留,审查,问题虽然有结论,但是只要有事,他总是首当其冲。现在改革开放,有机会读研,凭着扎实的功底和不懈的努力,考了第一,但是有因为这个事,他最后的机会眼看就又要失去。孙铮回家对她的母亲史人宇谈了有关情况,当时我母亲正好在北京,母亲感到这对孩子不公平,对国家建设也不利,就把这件事马上告诉了正在北京参加人大第五次会议的三姨,三姨有同感,立时找到了正在人大开会的赵紫阳, 赵紫阳非常重视这事,答应回去研究。不久后,孙毓星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通知,说学校录取了他.现在网上多有关于此事的传闻(造反派头头读研记),唯独没有提到三姨通过人大向赵紫阳的反映.但通过人大向国家领导人反映重要情况也是人大的一个重要职责.三姨确实是个尽职尽责的人大代表.
我的外婆,一个没有上过正式学校的家庭妇女,受到家国天下的思想影响,在几乎没有任何正式收入的条件,带大了6 个作大事的儿女:章剑慧,章午云,章绛唐,章映芬,章央芬,章周芬.
fig 9 章周芬兄妹6人30年代合影
尤其三个女儿,在30年代,全部在哥哥的资助下,读完大学.中国自古重男轻女,最近看电视剧欢乐颂,那位白领丽人就因为父母偏爱哥哥,逼她供养无赖的哥哥,工作多年,30岁了,还一身的债,无法结婚。而80年前,因为五四运动,妇女解放,居然有这么样一个家庭,三个哥哥工作后不顾自己成家,先供养妹妹读大学,现在想想,真是开一代风气的先河,而80年后,居然封建流毒回归,重男轻女买卖人口,结婚要彩礼,大摆宴席,铺张浪费,确实是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母亲章映芬是抗战时期中国最有名的工商女杰,在汉为宋美龄在武汉工厂动员工厂内迁作翻译,帮助武汉申新纱厂内迁 ,到重庆后,在重庆第一个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不但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且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为抗战中国棉纺工业的发展,为解决抗战期间军队的被服问题(含新四军,八路军)做了很大的贡献,得到工人一致的爱戴,以致武汉镇反期间,因为她被捕重庆申新纱厂1800名工人联名保她,而我二姨的老战友,中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的人则据此认为她是个大恶霸,直到我姨母赶到武汉,做了说明,才知道她确实深得工人人心。我文革前,因为学校的教育,一直以母亲作过国民党区党部书记而抬不起头来。文革国棉三厂(申新纱厂)的造反派半夜把母亲抓了去,第二天打电话让送换洗衣服,我赶到厂门口,几个老工人听说我的母亲是章映芬,立即说,你母亲是个大好人,为工厂和工人做了太多的好事,办子弟小学,幼儿园,消费合作社,是我们工人的大恩人,只要我们在,任斗谁,也不会让你母亲吃亏。这才知道原来学校的一些宣传是不实的。1948年,母亲被推选为国民大会代表,当时武汉女性代表两名,另一个是17女中校长陈端本(后来武汉城委主任鲍鼎夫人),但外婆认为国民党腐败,母亲结果没有参加。
二姨章央芬 ,上海一医的高才生,为了抗战,投笔从戎和二姨夫38年参加新四军,后来转战东北,在沈阳办学从医,为四野培养了不少医护人员,解放后调到上海二医,58年大跃进时在瑞金医院组织枪救上钢被重度烫伤的钢铁工人丘财康,创造了烧伤史上的奇迹,为此,61年中国医科大(8年制)筹建时,陆定一指名让二姨去主持具体工作。医大当时是全国最高学府,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招来的学生先在北大生物系读三年基础课,然后再到医大完成学业。从各方面看,医大的学生都是当时最优秀的。文革中,这批学生被胡乱分到各个基层从事普通劳动,二姨感到太可惜了,为了不让人才流失,不考虑她自己家庭受到严重冲击,给不少学生写信,鼓励帮助他们,为他们联系回校进修,四人帮倒后得知考研的消息,又一个一个的联系学生考研,从而保留了一大批医学精英,文革后北京各大医院的名医不少都是二姨的学生。二姨的工作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她是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其中第三届和三姨同为人大代表。一门两女做人大代表(如果将我妈的国大代表候选人也算上一门三杰,全国也少有)。三姨也是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其中第三届第一次代表合影文革中被保留下来,后来挂在二姨和三姨家中客厅,我的孩子用摄像机拍了下来,附在这儿。
Figure10箭头所指为二姨章央芬
Figure11红箭头所标为三姨章周芬
三姨三个儿子,皆事业有成。
老大徐云庆,大连水产学院毕业,80年代上海水产学校校长(水产局副局长?),后因孩子原因去加拿大发展。
老二徐滇庆是全国民众中知名度最高的经济学家,虽然07年他与牛刀的赌输了。但是他神奇的预言,中国的房价还要涨很多年,却实现了。中国的房价尤其是北上广深的房价,在远远超过了成本后不知翻了多少翻,至今还没有跌下来的趋势。说明了他深厚的学养和人脉,真正是深藏不露的大学者。
老三徐奇庆,美国生,长得有点像许亚军,是三姨最喜欢的孩子。和他二哥不同,平常话不多,三姨在家一言九鼎,三姨父虽然在外独当一面,但在家里却是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但是三姨却有点怵这个寡言罕语的小儿子。
奇奇是老三届高中生,68年当仁不让的到沈阳近郊插队去了,当时东北管事的是陈锡联,有名的陈三两(全国各大城市都是每月五两油,他在东北每人每月三两油),别的本事不大,执行最高指示却一丝不苟,农村里一定要搞八字宪法:不论自然条件如何一定要密植
奇奇所下的小队本来条件不算差,但是被盲目执行上级领导的各级官僚整得够呛。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愿意当队长。如果队长盲目听信上级指导,叫密植就密植,结果一定减产,秋收以后,村里都没法呆,不说老乡们的吐沫把人淹死,还真有人打闷棍。你讨好上级,减少了大家的收入,不恨你恨谁?但是如果不按公社的指导做,轻则拉到大队关黑屋,重则吊起来打,真打,有谁受的了。几年下来,村里没人当小队长,但当时是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最基础的一级组织没有了,那还了得。这时奇奇下乡也好几年了,村里人就看上了他,奇奇你劳动好,人也实在就帮帮我们,做了队长吧。实在挨不过大家的哀求,公社里也看好他,奇奇就同意了,但有一个条件,我当队长,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讨价还价,不然我就不干,所有人都同意了,奇奇就当上了小队长。于是每天早上天不亮,他就起床披一个破棉袄,出去敲钟,把劳力都支到了地里,他就回来睡大觉,因为约法三章,大家也都认了。到了春播时节,公社里老规矩,又派了工作组下来检查是否密植,当时的要求比平时要密一倍,真这么做了,农民都知道一定减产。但奇奇板着个脸,指挥社员完全按工作组要求做,说我的话你们不听,我就不干了,没有办法,农民含着泪按工作组要求密植了。工作组很高兴表扬了奇奇,心满意足地回公社汇报了。等工作组一走,奇奇把社员都叫过来,拔,把密植的都拔掉,按你们原来的规矩办,社员都听呆了,但很快有几个脑子转的快的,转过来了,反正天塌下来有队长顶着,让拔就拔。玉米结果按农民的老规矩种了,工作组按他们看见的情况汇报了,皆大欢喜。这一年玉米获得了大丰收。社员们对奇奇佩服得五体投地,公社里也感到发现知青不是个个调皮捣蛋,还是有徐奇庆这样的好苗子。到了秋天,打完了场,奇奇站在场边监督打场,看没人注意,他示意保管员把一袋芝麻,一袋花生拖到谷草堆里藏了起来,等人都走了,扛到保管室里。半夜三点他敲钟把队里的社员全部叫起来,到保管室按户平分了,一家好几斤芝麻,十几斤花生。然后对大家说,拿了东西,趁天没亮到集上赶快卖了它换了钱,买油,买土布愿意做什么做什么,等到8点后,我到公社里去坦白,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等到社员把私分的芝麻花生全卖完,高高兴兴回了村,奇奇就上了公社去坦白了,公社能把他如何,他是知青,父母都在沈阳大单位,公社里人进城看病,买个东西也许还要求人家帮忙。只好不了了之。
70年代初我上北京,听到二姨家的孩子像说书一样讲这段故事,我都听呆了,心想这小子如果这样干下去,真有当省部级领导的潜质。
但人算不如天算,没几天,他招工回了城,在厂里当了没两天民兵营长,四人帮就垮了。然后他考上了大学,80年代改革开放,因为是美国生的,是美国人就顺利地去了美国读研究生。然后就进了一个公司,当了管理层,直到08年公司垮了他就自己开网店了。
我最近想了半天,奇奇在东北农村那么艰苦的环境,做得有声有色。为什么进了城,出了国就再没有奇迹出现了呢?当写这篇东西时,我突然觉悟了,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机遇很多;美国是发达国家,一切按部就班,再有能力,也就在如来佛的手掌中了。
三姨是个很有决断能力的人,50年时,在美国有很好的工作毅然回国,既投身国家大建设,为国作出贡献,又让自己的能力有足够大的空间发展。90年代末,她和姨父去加拿大探亲,孩子们为他们办了移民,但半年后,老两口还是回国来了,他给我打电话,说毛毛(我的小名)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里快活。在国外孩子要上班,我们也做不动了,还是回国来好,家里有单位分的福利房。后来孩子们又回沈阳为他们买了商品房。一个孩子一套,单位里还有房改房,到处住住,很是潇洒,充分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大发展,国泰民安的环境,老两口一个活到了98岁,一个活到了103岁。
Fig11
Fig12
Fig13 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全体代表合影(毛,刘,周,朱,陈毅,
宋庆龄等都在,是文革前最后一次建国时的领导人都在的人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