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程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ych 亦真亦善的唯美空间

博文

说说大学里的事 精选

已有 7668 次阅读 2014-4-10 17:0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 体制, 校庆, 排行榜

       西科大是个年轻的学校,却也到了六十年华诞。就人生来说,甲子之年,已过“不惑”,当知“天命”,正走在“古来稀”的路上。而对大学来说,据我的观察,六十岁懵懂得很,还没到而立之年,特别是在咱们中国,名字还不算正式敲定。一会儿“学院”,一会儿“大学”,一会儿“科技”,一会儿“理工”,一会儿“东南”,一会儿“西北”,理工农医经管法、东南西北中发白,就像打一种老式麻将,仔细拼凑会多赢几番,在排行榜上占据上位。又比如独生子女,都是不急着报户口的,因为公还在说公的,婆还在说婆的,教学、科研、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孰轻孰重,孰先孰后,还不知道将来跟谁姓?

       很久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帝都某著名的“牛B学院”,50年代让某大爷题写了校名。90年代一窝蜂改“大学”时,他们犯难了。改吧,丢了金字招牌,不改,又层次太低。想来想去,还是下决心申请“牛B大学”,这样只用动一个字的脑筋。而上级部门居然不批,非让他们改成“马C大学”。这才觉得亏大了,此时题名的大爷已经长眠,又不能把他叫醒了重写。

       中国的大学,历来属于某一级行政,或者中央部委,或者省市部门。他们高高在上,就是你的亲爹亲娘。它可以任命你的书记、校长,可以规定你招多少学生、收多少学费,可以不让你上博士点、硕士点,也可以不给你科研项目、建设经费等。而在衙门里主事的爷,也就吃准了这些,211、985、2011,十年一个计划,五年一个评估。你总想争名次出彩吧?你不至于想落最后吧?那就时常去拜访“意思”一下,那就把优秀人才送给他们“挂职”,虽然明里暗里的“意思”没有单据,虽然“挂职”人员上级不给工资,但你还是屁颠屁颠呈上,算是在重要部门安插眼线,便于到其他倒霉蛋的碗里抢食。如果明白了这些,大学里选拔官员,也就不要蔡元培,也就不用梅贻琦,甚至不会“教学”、不会“科研”都可以,但人情世故必须要懂。

       那些财大气粗,或者有些名气的高校,可以牛逼哄哄,可以不看脸色。但心里本来有鬼,或受欺负惯了,总想找机会出头的,就会主动奉承,逆来顺受。呜呼,中国的教育,自孔子两千多年前创办以来,还没有哪一辈人,像今天这样斯文扫地。遥想李白当年,面对皇上轻视,还敢拂袖而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如今的书记、校长们,哪个敢在上级部门,哪怕一个小吏面前,不去点头哈腰,不去低三下四。你找死啊,不考虑你自己,也该想想手下的兄弟。

       大学从什么时候,就变成这个样子?记得十多年前,我刚来这里的时候,还不是这样。那时的中国教育,还是有些热血的,还算沿着改革路线,在循序渐进。当时酝酿体制改革,提倡干部能上能下,提倡官员比教授少拿。干部统统卧倒,重新竞聘上岗,也还是可以行得通的。当然那时候的学者们,也没人在乎当个啥的,无官一身轻,正好可以做学问。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风气就有些变了,人们不愿再去潜心钻研,几个博士竞争一个科长,也是常有的事。我这里不是假清高,也不说竞聘就有什么问题,只想举一个例子,证明人心确已不古。不说去比肩伟大的80年代,就是和患得患失的90年代相比,也已经大大地倒退了。倒退到选择干部几乎不看是否适合岗位,而是盘算他将来能否有出息,能否升到上级占据某个位置,将来又回来反馈我们。呜呼,中国的吏道,回到了需要送儿子当太监,送闺女做妃子的时代,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还有那些委员会,学术的、教学的、教授的,设计出来,就是为了把过分集中的权力,稍微地制约一些。而到了现在,几乎没人再期待这些了。中国的改革,邓大爷当初设计时,本意是循序渐进,先从容易的经济开始,再逐步健全法制,最后走到上层建筑。但暮然回首,却突然发现,似乎只是走了一个轮回。

       我依稀记得,我也热血过,为了备好一门课程,通宵达旦好几个晚上。为了指导学生科技竞赛,四天四夜毫无倦意。我几乎是一个人,以新来的教师身份,以同时新开三门课的勇气,带出一个电子专业。又几乎毫无可能,却依然坚持申请,马不停蹄奔波,创立一个通信学科。虽然这些专业、学科,一派欣欣向荣,而对于这所学校,我却越来越陌生了,常在私底下怀疑。我是这里的主人吗?这是我追求的事业吗?虽然我一如既往爱这里,如同珍视自己的生命。

       突然想起八百岁的剑桥,那一次去瞻仰的时候,本想把一句“老态龙钟”说出口,因为去的时候是深秋,落了满地黄叶。那些林立的教堂和森严的铁门,那些吱呀的木钟和古旧的石桥,却并没感觉它破旧,而看出它骨子里的年轻。是那叹息桥下的水草、康河里的木船、到处张贴的学术广告和倒了遍地的自行车,竟同时在秋阳里头,放出春光般的明媚。走到三一学院门口,我遇到十来个穿卡通衫,戴兔爷猫,浑身穿成通红通红,脚下蹬着轮滑的学生。拦住我不去找牛顿,不去寻林徽因,而是递上来一张,化妆舞会的邀请。

       我终于明白了,大学是什么?除去少年的梦想,老时的追忆,就该是一群最智慧的人,在最黄金的年龄,因缘际会的场所。这里有充满道德、智慧和学问的长者,称为老师。有怀抱理想、豪情和勇气的同龄人,叫做师兄和师弟。

       我也终于明白,大学不会永远地属于行政,甚至不属于专家学者。大学里的一切,应该永恒地属于这些学生。虽然他们来了走、走了来,常聚常散、时旧时新。但所有的经典历史,所有的名宿大师,都必须让位于他们。

       记得我的前任院长马建国,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院长算什么?相当于过去的生产队长,来给大家平衡工分”。他在我们学校,最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最先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最先拿到国家精品课程,最先组建国家级教学团队,却在五十四岁时候,英年早逝。比起他的境遇,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还有什么理由唧唧歪歪,遇见稍许的委屈,就不能够释怀的呢?

       校庆之际,谨以此铭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27666-783672.html


下一篇:洛桑卓玛
收藏 IP: 61.157.97.*| 热度|

30 周健 许天来 李志俊 王永林 彭渤 罗帆 曹俊兴 王金良 王树松 侯沉 韦玉程 张华容 尤明庆 唐常杰 张强 毕重增 汪晓军 李宇斌 陈桥生 徐大彬 李超勇 高义 何凌云 彭真明 jimiyg kinghorse Zxt2012 outer mbnl wwxxm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