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行为障碍。这些儿童注意力高度分散、难以集中、无法完成任务、健忘、烦躁不安、易怒、爱说话、学习有问题等。
“注意力缺陷障碍”一词起源于80年代早期“最小脑功能障碍”的广义概念。这种综合征在儿童人群中普遍存在(从3%到5%),男孩比女孩更普遍。近年来,被诊断为“注意力障碍综合征”的儿童数量显著增加。根据国内外专家的说法,多达10-15%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某种形式的这种综合征。
到2017年,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2%的人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2022年1月的《儿童精神精神病学杂志》发表了中国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调报告-“中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来自17524名个体详细临床评估的诊断数据”。任何疾病的加权患病率为17.5%。男性组的任何精神疾病的患病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女性组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抽动障碍、行为障碍和重度抑郁症的个体的共病率最高(Li, et al. 2022.)。
注意力缺陷障碍有多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没有多动两种情况。注意力缺陷障碍常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学习和记忆受损;抽搐和运动亢进;癫痫综合征;行为异常和犯罪行为;精神病态人格等。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特殊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有生物学基础,并在于大脑的某些功能受损。注意力缺陷障碍对儿童的人格健康发展、必要的社会关系发展、智力发展和实现人生目标构成严重威胁,但不会对生命构成直接威胁。如果这种障碍不能及时纠正,那么在智力上,孩子很可能在未来被证明没有竞争力。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主要症状有:动作笨拙,无法独立完成任务;选择性注意力受损,分散注意力、烦躁不安,频繁地从一种活动切换到另一种活动,无法长期专注于特定活动;最小静态运动功能不全;“轻度”神经症状。当儿童需要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采取行动时,注意力不足尤其明显。
定向反应特征研究中不同年龄组儿童注意力受损的生理机制
年轻时缺乏定向反应的证据是由于皮质-皮质下关系不发达导致的上升激活系统功能低下的结果。由于大脑激活网状结构的功能亢进,当出现新的无关紧要的信息时,缺乏证据表明在高中阶段存在定向反应,取而代之的是皮质的激活增加。
虽然在小学阶段,注意力缺陷的显著表现是其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但对于高中生来说,注意力选择性不足,这反映了忽视不重要信息的能力降低。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积极表现与心理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吻合:
第一阶段:指1-2岁时皮层言语区的密集发育和言语技能的形成。
第二阶段:指3岁时孩子的词汇量增加,连贯的短语表达得到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正在积极发展。
第三阶段:指6-7岁,是关键期,与书面演讲、阅读和写作技能形成的开始相吻合。在这个年龄段,多动症儿童很难形成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发病机制的核心是大脑行为控制系统的功能障碍。该行为控制系统涉及选择必要的行为、抑制不必要的行为以及从一个活动切换到另一个活动。
注意力和运动控制功能的组织与执行功能概念相联系,或与术语“控制功能”一起使用。控制职能负责自我调节,意味着自我意识、计划、自我控制、自尊,并负责:
认知过程(记忆、思维顺序、计划、思维灵活性);
言语过程(语速、言语交流、使用内部言语);
运动控制和反应精简(努力分配、遵循指令、抑制反应、运动协调);
情绪过程(自我调节、情绪和动机)。
这些心理过程和技能的提供主要得益于额叶前额叶部分的功能及其与基底节的联系。
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形态学研究表明,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中,中线大脑结构、中线大脑结构与大脑皮层各部分之间的功能关系的形成,以及大脑皮层、基底节的运动和眶额区的变化,都存在功能障碍。
现代理论认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解剖学缺陷包括额叶,最重要的是前额叶,以及连接它们的皮层下核和延髓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