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我们的注意力是如何工作的

已有 973 次阅读 2023-1-20 03:44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我们的注意力是如何工作的

注意力认知能力,如果我们在思考注意力,我们可能会想象自己处于一种必须专注于某件事一段时间的状态。就像我们现在正专注于阅读这篇文章一样。但这只是注意力的一小部分,我们的注意力远远不止于此。如果没有注意力,我们的大脑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因为它会超载。那么,什么是注意力和专注力?这实际上是如何工作的?如何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广度?

什么是注意力?

注意力作为认知技能是选择和关注相关刺激而忽略其他可感知信息的过程。我们的大脑既接受内部刺激,比如我们自己的想法,也接受外部刺激,比如看到或听到周围的事物。通过过滤掉不相关的刺激,同时集中注意力在相关的刺激上,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能够完成日常任务。

注意力大脑过载为什么注意力很重要?

注意力的认知能力对于学习、实现目标和执行复杂的日常任务至关重要。注意力不仅可以防止我们的大脑向各个方向游走,还可以防止我们大脑被它接收到的所有信息过载。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大脑没有注意的能力,它将不得不处理通过我们的感官和从我们体内接收到的每一个信息。比如我们周围的光线和颜色,房间里的每一种气味,接触我们身体的每一件衣服,我们开始饿的迹象等等。这会导致我们的大脑过载。如果没有关注,我们将无法取得任何成就。无论我们是想在公交车上看书,回忆记忆,还是只是想当时的某个主题,如果没有注意力,我们的大脑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被动和主动注意力的区别:

我们的大脑接收到的各种刺激都是由我们的注意力调节的。我们的注意力处理的刺激分为被动和主动注意力。有时我们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刺激,比如倾听一个人的声音,然而,我们的注意力仍然会因为巨大的噪音而暂时消失。最初的焦点将是主动注意力,而分散注意力将是被动注意力。

被动注意力

对于被动注意力,我们指的是那些能够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刺激,因为它们从环境中脱颖而出。当我们经过垃圾桶时,这可能是一种强烈的气味,当我们离开家时的温差,或者我们在阅读本文时可能听到的噪音。虽然我们不关注这些刺激,但我们仍然会注意到它们。

积极关注

对于积极的注意力,我们指的是自愿到达我们注意力的刺激。这些都是我们的注意力受到的刺激,因为我们正专注于它们,就像我们现在正专注于阅读这篇文章一样。主动注意力包括努力接受特定刺激,需要精神能量和过滤刺激的能力。

虽然很多人将注意力误解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但注意力实际上不止于此。专注于一件事而忽略不相关的刺激,就像我们和别人谈话时那样,这只是注意力的一种形式。注意力可分为4种类型,它们都是主动注意力的形式:

选择性注意力:当大多数人思考注意力是什么时,他们实际上是指选择性注意力。选择性注意力是试图集中于特定刺激的过程,同时试图阻止不相关的刺激。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当我们试图在拥挤的地方(比如餐馆)与某人交谈时。当我们周围的很多人都在交谈时,我们正试图关注与我们交谈的人的声音。

分散注意力:分散注意力是同时执行两项或多项任务的过程,同时执行这两项或全部任务需要注意力。这两项任务都没有放弃执行另一项任务。需要分散注意力的情况也称为多任务。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的程度取决于分散注意力的程度。例如,有些人会发现很难同时打电话和打扫房间,而其他人则不会有任何麻烦。

持续注意力:持续注意力是指长时间专注于环境中的特定刺激、任务或事件的能力。持续的注意力可以让我们尽可能长时间专注于完成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即使是在被分散注意力的刺激包围的情况下。这种类型的注意力也被称为注意力广度。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注意力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我们试图关注的任务或情况、环境中分散注意力的刺激因素以及我们的能量水平。当然,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喜欢的事情上要比专注于纳税更容易。

交替注意力:交替注意力是在需要不同认知技能的任务之间切换的能力。这种类型的注意力使得停止一项任务以执行另一项任务成为可能,然后能够在这些任务之间来回切换。例如,当我们在看书时,有人问我们一个问题,我们停止阅读以回答问题,然后继续阅读。

分散注意力和交替注意力的最大区别在于,分散注意力负责同时执行多个任务。而交替注意力负责在需要不同认知技能的任务之间切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13094-1372686.html

上一篇:认知技能的含义及其功能之二
下一篇:注意力丧失(分散注意力)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1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