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胆管癌患者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已有 1665 次阅读 2022-4-14 07:19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胆管癌患者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青岛大学进行了一项胆管癌患者的检测及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菌群高通量测序的初步研究,探索胆管癌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情况。通过使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来探讨胆管癌组织中是否有细菌存在。如果存在细菌,将检测的结果与肠道菌群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菌群种属的大致分布情况、丰度及多样性的情况,同时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细菌分布情况、丰度及多样性情况相比较。

他们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02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的胆管癌患者34例(所行检查均由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间段内随机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检测的对照组。采用葡萄糖氢呼气试验检测了34例胆管癌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术中收集胆管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的标本,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近管腔侧)行16SrDNA V3+V4序列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菌群分布情况、菌群丰度及多样性的分析。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

研究发现胆管癌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阳性率(55.88%)显著的高于健康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有细菌存在,菌群种类与肠道菌群相一致,但构成比例存在差异。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胆管癌组织组与癌旁组织组的菌群整体丰度及多样性无明显差别。其中两组的Chao1、Ace、Shannon、Simpso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上:两组标本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菌门在胆管癌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中的占比分别为31.6%、25.1%、17.7%和48.2%、36.0%、6.0%。在属水平上:菌属相对丰度高低排序分别为:胆管癌组织组:

Helicobacter(螺杆菌属)11.0%、

uncultured_bacterium_f_Bacteroidales_S24_7_group 7.1%

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 4.1%

uncultured_bacterium_f_Lachnospiraceae 3.2%

Bacteroides(拟杆菌属)2.8%、

Alistips 2.6%

Prevotella-92.1%

Desulfomicrobium 0.9%

癌旁组织组:

uncultured_bacterium_f_Bacteroidales_S24_7_group 11.1%

Bacteroides(拟杆菌属)6.4%、

Alistips5.9%、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 4.9%、

Desulfo-microbium 4.0%

Prevotella-9 3.2%

Helicobacter(螺杆菌属)1.9%。

这项研究表明:胆管癌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更容易发生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有细菌存在,且菌群可能主要来源于肠道菌群,尽管菌群种类与肠道菌群大体一致,但构成比例与肠道菌群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胆管癌组织组标本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较癌旁组织组降低,而变形菌门较癌旁组织组增高。属水平上,胆管癌组织组标本中螺杆菌属较癌旁组织组增高,而拟杆菌属、Alistips、Prevotella-9、uncultured_bacterium_f_Bacteroi-dales_S24_7_group、Desulfomicrobium菌属较癌旁组织降低。胆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菌群的总体丰度、多样性无明显差异。肠道菌群可能参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关于肠道菌群的进一步研究对于胆管癌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13094-1333814.html

上一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下一篇:小儿腹痛证型与肠道菌群及乳糖不耐受相关性研究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2 2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