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转载]食管粘膜阻抗研究反流性食管炎

已有 1097 次阅读 2021-3-10 06:30 |个人分类:医学技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食管粘膜阻抗研究反流性食管炎

1、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的高级诊断作用

在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中,诊断试验有助于确定病理生理后果和准确检测疾病。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内镜参考评分(EREFS)对内镜下确定的食管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的五个主要特征(水肿、环、渗出物、皱纹和狭窄)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和分级。内镜参考评分可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作为治疗反应的客观结果。pH监测可确定食管酸暴露的异常程度,这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特征。然而,酸反流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反流与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关。就其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食管测压没有显示出具有足够敏感性的特征性异常。另一方面,食管加压和纵向肌肉功能障碍的测压特征可能有助于鉴别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的重要病理生理后果。食管阻抗测试显示,与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相关的基线粘膜阻抗增加。粘膜完整性的降低可能使变应原进入抗原提呈细胞,作为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发病的早期事件。功能性管腔阻抗探针(FLIP)可定量评估食管壁顺应性,这是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重塑的生理学相关因素。使用功能性管腔阻抗探针的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食管扩张性降低与食物嵌塞风险的重要结果相关。最后,共焦内窥镜、多光子荧光显微镜和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强造影剂是新兴的方法,可以在体内观察食管嗜酸性粒细胞炎症,从而提高对这一新兴疾病的检测和理解。

参考文献:

Hirano I. Role of advanced diagnostics for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Dig Dis. 2014;32(1-2):78-83.

 

2、嗜酸性食管炎的疾病活动与食管屏障完整性受损有关

嗜酸性食管炎(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时,食管屏障完整性受损。完整性可以用不同的技术来评估。评估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各种粘膜完整性测量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内镜阻抗测量是否能预测疾病活动,在基线水平(n=32)、氟替卡松(n=15)、元素饮食治疗(n=14)和对照组(n=19)对患有活动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高倍视野≥15)的成人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和粘膜完整性测量。在内窥镜检查过程中,使用电组织光谱(ETIS)测量粘膜阻抗、经皮电阻(TER)和经皮分子通量,通过在Ussing室活检标本评估粘膜完整性。我们包括61项测量;32名患者在基线检查时,29名患者在治疗后,3名患者退出。治疗后,20名患者病情缓解(≤15个嗜酸性粒细胞/高倍视野),并将这些测量值与41名活动性疾病患者的测量值(基线检查时或治疗失败后)进行比较。与缓解期相比,所有四项粘膜完整性指标在活动性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中均显示出明显的损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电组织光谱、经皮电阻呈负相关,与经皮细胞分子流量呈正相关(P<0.001)。预测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电组织光谱临界值为6000Ω·m,敏感性为79%(95%可信区间(CI)54-94%),特异性为84%(95%可信区间69-94%),阳性预测值为89%(95%可信区间77-95%),阴性预测值为71%(95%可信区间54-84%)。在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中,粘膜完整性标志物与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相关。另外,内镜下粘膜阻抗测量可预测疾病活动性。在成人嗜酸性食管炎(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中,利用四个不同参数测量的粘膜完整性与食管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密切相关。内镜下粘膜阻抗测定鉴别活动性疾病和缓解性疾病的准确性是可以接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中等。粘膜阻抗测量可预测成人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的疾病活动性。

参考文献:

Warners MJ, van Rhijn BD, Verheij J, et al., Disease activity in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esophageal barrier integrity.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 2017 Sep 1;313(3):G230-G23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13094-1275876.html

上一篇:[转载]食管粘膜阻抗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转载]内镜粘膜阻抗测量与嗜酸性食管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细胞间隙扩张相关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3 1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