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论文,我的找“点”经验

已有 7819 次阅读 2013-5-19 10:5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

论文,我的找“点”经验

喻海良,2013/5/19

前两天,一直在新南威尔士大学做试样,准备检查一批样品,设计一个新方法,也计划写一篇论文。上个礼拜里面陆续收到三个期刊6篇论文评审邀请,昨天也等到了某期刊的评审意见,同时,作为客座编辑也处理了一批稿件。这些年,一直在忙着做实验,做分析,看论文,写各种各样的论文。虽然以第一作者已经国际期刊发表几十篇了,也帮助十多个期刊审过论文,但有时候依然觉得自己处在学术论文的初级学习阶段。特别是,自己很用心写的稿件,审稿人依然能给出将近一页纸的建议,而且都很在理。当然,在这过程中,也积攒了一些撰写学术论文的心得。

我觉得一篇学术论文,其实只需要一个“点”,然后围绕这个点,给出自己知道的所有证据,去说服评审人,让他们觉得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值得发表,值得同行下载浏览。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去寻找一篇学术论文的“核心点”。思考再三,我觉得关键莫过于以下几点:

1)多看。现在很多老师都不看学术论文,对于这一点我是反对的。如果不看别人的学术论文,怎么可能持续不断地获取新的想法呢?如果把这些任务都交给学生去做的话,自己迟早有一天会被学生看不上。最近听说了某些特别的老师,由于自己不参与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学生写完论文后,让他们修改,也很难给出实际建议。还有特别的时候,在参加一些国际会议的时候,导师是第一作者,去做报告之前,还必须让学生给与“指导”。值得说的是,多看不是为了模仿别人的研究,而是希望在看的过程中,寻找与自己的领域新的结合点,并且知道将来如何分析自己的研究结果。

2)多听。现在的大学里面,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一方面,学校会经常请一些学者做学术报告,另一方面,现在学生老师都有机会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会议。另外,很多学术会议把视屏挂在了网上。博士期间,有一次写好一篇论文,请导师修改,导师无意识地说,在这个问题中,很多人关心另一个问题。回到办公室后,仔细思考他说的那个问题,没有几天,就弄出了结果,后来也在期刊上发表。现在,我一直都认为,别人话语间无心的一句话,完全可能产生一些好的想法,并可能产生一些意想不到好的结果。这也是现在我愿意花钱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主要原因之一。

3)多想。做科研,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是没有体会过一点点痛苦。比如要不停地想问题,不停地想创新。很多人和我一样,由于想问题太多,头发都少了很多了。前两天,我失眠了,因为,在睡觉前突然之间灵感显现,发明了一个新的方法。因此,整晚上都在做梦,甚至连怎样写论文都构思好了。第二天,请一个朋友帮忙去执行该项试验,很遗憾,居然和想的完全不一样。接着那天晚上又是失眠,寻找解决途径,在睡着前,又想了一个改进措施,接着幻想改进的效果。接着下一天,又进行了一次试验,虽然还没有我想的那么完美,但是,也是获得了一些结果。

4)多做。除了那些大牛,设计的一个方案、模型、实验能够一次成功,我想很多人都遇到过挫折。然而,如果不多做一些尝试的话,很难保证下一次就是成功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应该等待所有实验条件成熟了,才去尝试实验,希望一次性就成功,否则浪费自己的时间。但是,有很多时候,等候实验条件成熟是很漫长的,特别是有些实验设备。记得我以前计划使用某老师的一个设备,一开始,他说还在调试。最后,一年时间过去了,他的设备还没有派上用场。最近我自己也在负责一个设备,从去年3月份开始准备,至今还没有完全完事。也因此,多做,就是要利用可以用的条件去完成自己的想法,至少先把能做的部分先做了。

5)多写。千万不要认为我这是鼓励人们制造垃圾论文,但是,我一直认为科研论文写作是一个需要锻炼的过程。有很多人认为学术论文写作,如同八股文写作一样,只要会填词造句,有好的实验结果,就一定能够在好的期刊发表。其实不然,一篇好的学术论文,不只是简单地把做的结果列举出来,而应该有深入的分析。同一个结果,有些人写出来,发表期刊档次很高,有些人写出来就一般,就是一般期刊,而水平差的人写出来,则可能被拒稿。我硕士阶段,也在很多普通期刊发表过论文,如《钢铁研究》、《材料与冶金学报》、《有色矿业》等等。这些论文相对于今时今日再写的论文而言,水平肯定是要差很多的,但是,没有这些启蒙阶段的论文,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从容地写出水平高一点的论文。

学术论文和博士论文差别很大。博士论文要求有系统性。而学术论文只要求一个“点”。只要能够把一个非常小的问题给解决了,或者只要能够有一个非常小的发现,就能够写出一篇写的论文。如果在科研过程中能够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多做、多写,迟早会发表一些高水平的论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691393.html

上一篇:是不是应该站出来反对代表论文制
下一篇:为什么回国要求一个教授职称
收藏 IP: 203.219.217.*| 热度|

16 苏光松 王善勇 王加升 仇文利 孙学军 郭保华 刘瑞亭 张波 王正庆 张乾兵 刘吉强 强涛 江东明 刘蓉晖 吴跃华 mike007ok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