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矿床界,都掀起了一股造山型矿床的热潮,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在国际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矿床成因类型“Orogenic Gold Deposits”,国内有关学者迅速拿起了这把枪,所涉及的矿床种类也不仅仅再局限于金,这方面的国内代表性人物相信不说你也知道,北大著名的矿床学教授陈衍景先生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侯增谦先生。特别是后者借助这个理论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大陆型斑岩铜矿”成矿新理论,彻底实现了斑岩型铜矿从海洋向陆地的转变。今天让我们剥去浮尘,静下心来回头来看造山型金矿的先行倡导者Goldfarb的地质人生。
Richard J.Goldfarb,这个人对许多中国搞矿床的人都不是很陌生,不像我前面介绍的那些经济地质学家,这是因为Goldfarb在中国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并且这种印迹还在向前滑动,单仅2011年11月上旬,Goldfarb就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做了3场科研报告,在08年6月20日,还曾经在中山大学做过“变质地体中的金矿床”的报告,是为数不多的活跃在中国矿床界的世界著名经济地质学家。
Goldfarb能够进入矿床界,绝对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让我们把时间的钟表拨回到1973年,那时候Goldfarb还在学习令他讨厌的数学,他曾经畅想自己毕业后在纽约城做一名会计人员。一天,他溜达到他的一位朋友那里,现在他这位朋友经营着加利福尼亚地区最大规模的一家饼店。下面是他俩的一段对话。
“哥们,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啊?”
“地质。”
“那玩意是干什么的啊?”
“这玩意很有意思,可以徒步穿越森林,可以在山顶上大口大口地喝啤酒。”
“这玩意有意思,很适合我干,不行我也改学地质算了。”
“好主意!”
第二天,Goldfarb就去了系里,从此改学了地质。
Denis Marchand鼓励他读完了本科全部课程,毕业后又介绍他去了美国西部,从事Cordilleran 地质工作,不过那时更多地是从地貌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真正引导他走出圣弗朗西斯科的大街迈向经济地质的大道的是我们前面提到的David Leach先生,当时David Leach在圣弗朗西斯科的报纸上刊登了一条需要一名野外地质助手的启事,Goldfarb有幸作为野外地球化学工作者参加了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的Doe-Nure项目。后来Leach又把他带到了USGS,在那里工作期间,Goldfarb在麦凯矿业学院完成了自己的水文学专业的硕士阶段的学习。后来在Leach的强烈建议下,USGS的管理层最终同意由Goldfarb主管USGS史上在南阿拉斯加Chugach国家森林区四年矿床评估野外项目的地球化学方面的工作,那一年是1981年。
阿拉斯加是Goldfarb真正开创矿床的主战场,虽然那里天寒地冻,人迹罕至,但是Goldfarb眼里觉得这是梦想成真的地方,那里有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冰川,他可以坐在高山上喝着啤酒思考那些断块是如何拼凑在一起形成科迪勒拉山的最北端的,也可以思考那里分布的大大小小的矿床是如何与科迪勒拉山的形成演化相匹配的,但那时,Goldfarb从事的主要是地球化学工作,真正与经济地质相关的东西他还是没有触及,甚至没有听过一次有关经济地质的课程。
但是在那时,Goldfarb开始研究金矿在巴罗型进变质作用带中的分配模式,他注意到已存在的模式有许多与事实不相符之处。实际上,大量的勘探地球化学资料表明金的空间分布与具体的变质相带密切相关,要充分地进行这项工作离不开了解经济地质的有关内容。
从阿拉斯加野外回来后,Goldfarb快速进入了科罗拉多大学的地质系,从矿床学角度重新思考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地貌学的地质意义,并且得到了Bill Atkinson 和Lang Farmer的大力帮助。恰在那时,Leach建立了世界上较早的流体包裹体实验室,这为Goldfarb阿拉斯加金矿床成矿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正是通过Leach和各位在USGS工作的同事的鼎力协助,Goldfarb才最终有机会在1980s写出不同于以往金成矿类型的经典文献。
Goldfarb直到1995年在阿拉斯加的大部分工作都受到了AMRAP项目的资助,这个项目是USGS最成功的项目之一,它为工业部门提供了很好的区域地质图,还为研究这个区的矿床成因提供了大量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面的资料。至今Goldfarb在阿拉斯加研究金矿已经超过了20多年的时间,通过和Lance Miller在Juneau金矿带的合作,了解了许多有关构造地质学的知识,有些构造现象可能在野外就看不出来什么!
1990s中期,Goldfarb有机会参加许多全球性的活动,这也是地质规律的一种大势所趋,许多都来自USGS的矿床项目活动。也就是在这些活动中Goldfarb有幸和包括毛景文在内的国内矿床学家一起研究一些矿床的成矿系统。
通过多年的研究,Goldfarb和Groves等提出了“Orogenic Gold Deposits”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有两篇最重要的参考文献都发表在了现在毛景文任主席的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的主办刊物“Ore Geology Reviews”上,《Orogenic gold deposits: A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ir crustal distribution and relationship to other gold deposit types》(13(1998):7-27)和《Orogenic gold and geologic time: a global synthesis》(18(2001):1-75)。这两篇文章对造山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是了解熟悉造山型金矿的抗旗之作,虽然我很早就下载过,但是还没有阅读过。
Goldfarb在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报告(图片来自网络)
Goldfarb曾获USGS年度成就奖(1980, 1985, 1988, 1996)和SEG(经济地质学家学会)银奖,共撰写发表了175篇经济地质论文。曾任美国经济地质学会(SEG)主席(2007-2008)和项目委员会的主席、Economic Geology编委和Gondwana Research副主编,并曾任国际权威刊物Mineralium Deposita主编, 主编“巴西金矿”专辑(v. 36, no. 3-4)和“中国金矿”专辑((v. 37, no. 3)。还曾主编Economic Geology 的“阿拉斯加矿床”专辑和“经济地质100年纪念刊”。现在你也可以在百度上搜索到《造山作用金矿:从阿拉斯加得到的启示》的ppt讲座材料。
介绍主要参考了Economic Geology的有关内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