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斑岩铜矿勘查历史上,上世纪70年代创建的斑岩铜矿同心圆状热液蚀变分带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为20世纪铜储量巨幅增加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模式见于许多经典的矿床学书籍,到了“看见谢霆锋,就想起张柏芝”的地步。可是你知道这一模式是谁建立的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著名的斑岩铜矿勘查地质学家David Lowell。在其一生60余年的勘查历史中,共发现了14个铜(金)矿床,参与了7个大型矿床的建设,我还不知道还有哪一位勘查地质学家可与之相匹敌,“他可能是活着的地质工作者里面发现铜最多的人。”他曾经的创造这一经典模式的合作者Guilbert如是说。他就是一个神话,他就是一个奇迹!
目光深邃如鹰如电的David Lowell
David Lowell生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着苦涩的童年,7岁的时候,就替他的父亲用手分选银矿石,长大以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地质行业。1949年他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得了采矿学士学位,1957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了地质学硕士文凭,1959年他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得了工程专业学位,并先后于1998年和2000年分别在he Universidad Nacional de San Marcos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得荣誉博士学位。
David Lowell开始阶段在墨西哥一家铅银矿山做采矿工程师,后来在科罗拉多改行做地质勘探学家。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地质学硕士文凭后,去了加拿大一家以铀为勘探目标的公司,这个公司的老板是有着神奇色彩的勘探地质学家Thayer Lindsley,后来这家公司转攻斑岩型铜矿,由此奠定了David Lowell对斑岩型铜矿的兴趣。1961年,他成了独立地质学家,在随后的30年间,他为110个国家的26家公司工作过,一半时间用于给大公司做咨询工作,一半时间则设计经营由采矿公司资助的合同勘查项目。
他一生共发表过50多篇文章,其中1965年他通过对老矿区圣马纽埃(San Manuel)蚀变分带的识别和断层的解释发现了为断层所错动的地质特征和圣马纽埃矿床相似的卡拉马祖大型斑岩铜矿(Kalamazoo),是斑岩铜矿史上的里程碑。1970年他和John Guilbert合作对27个斑岩铜矿进行了详细解剖,建立了具有“革命”意义的经典的斑岩铜矿同心圆状热液蚀变分带模式(the Lowell and Guilbert Porphyry Copper Model),将之发表在《Economic Geology》上,40多年来这个不朽的模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应用它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大量斑岩铜矿。 1981年3月14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通过钻孔发现了世界最大的斑岩型铜矿La Escondida ,在西班牙语中意思为“隐藏的”,目前有两个总面积达纽约中心公园四倍的露天采场,高度达帝国大厦的1/3,几十年间共生产铜16.6百万吨,总价值达1382亿元(现值)。在其附近,还发现了著名的Zaldivar铜矿。
La Escondida的夜晚(照片来自BHP Billiton)
1991年早些时候,David Lowell在秘鲁开始尝试独立投资勘探项目,很快在1995年发现了储量为800万盎司的Pierina金矿体,转手卖给了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商Barrick Gold公司。1996年后,他开始和世界上许多知名公司合作。
在斑岩铜矿领域的巨大成就,荣誉随之接踵而来,1999年他被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会员,先后获得过包括经济地质协会颁发的SEG Silver Medal和Penrose Gold Medal在内的多个奖项,并且在2002年10月7日进入美国矿业名人堂。纵观David Lowell的一生,他几经风雨,多历磨难,性格倔强,在工作中和许多合伙人发生过不愉快,他就是高原上独行的野狼,但是他执着,对地质事业无限热爱,对斑岩型矿床有着很好的嗅觉,他曾经在南美用眼睛发现了清澈水底下藏匿的品位很高的铜矿,他也曾经在别人认为毫无希望的区域发现了许多后来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矿床。在现代矿床勘探史上,他无与伦比,偏瘦的身躯下有着鹰隼一样深邃的目光,站立于Toromocho mine前,英姿绰约,蓝天白云,都是他的陪衬,矿山显得那样的渺小,他是那样的伟大,目视前方,酝酿下一次的风起云涌。
站于Toromocho mine前的David Lowel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