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代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usbbi 美国华人史、人文、诗词及财经

博文

宋美龄曼哈顿故居

已有 26763 次阅读 2013-11-13 06:26 |个人分类:美国总统及名人寻踪|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曼哈顿, 宋美龄故居

                  纽约 曼哈顿 上东区 (1995-2003)

                      地址: 10 Gracie Square New York NY 10028 USA

                             *提示:东84街邻东河岸一段,另名 Gracie Square,格雷西广场

   曼哈顿上东区-Upper East Side,是纽约及全美国甚至全世界非富即贵人们的居住乐园。长期生活在皇后区的我,也经常穿行或开车路过那里,曼哈顿那简单规律的数字命名街道形式,让人们不需导航即轻易找到大部分门牌号。Gracie Sqaure-格雷西广场这样的街名,是一些令人茫然无绪的名字,它原来是东84街邻东河一段的另名。由于下面是富兰克林快速路及东河岸边,东84街的末端由单行线变成了双行线,这条东西走向的窄街道也到此为止,并不是名字里包含的"广场"。街角路牌上部新安装的的360度监控镜头是911后美国反恐政策社区安全措施的延续体现。

   这段双向的短街,路南是三大一小四幢连体高楼,由1号开始单双号排序在一面,是因为对面路北是一个狭长的小型公园。这个曼哈顿居民宅区罕见的绿茵公园,也注定了这处居住环境的额外价值。近百米的小街很容易找到10号这个门牌,这是其中那幢相对较小的红砖公寓楼,外墙略显陈旧。10号楼的门口很小,门旁墙壁上的门牌号码也很小。就在这所僻静﹑不起眼的略旧建筑中,2003年10月24日,106岁的宋美龄与世长辞。

    这是一幢有着八十年历史的红砖共管公寓楼,共有十五层高。1995年宋美龄自长岛蝗虫谷斑至此处居住,当时打通了第九层和第十层两个单元,两层打通后共有十八个房间。宋美龄住在第十层,她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仆人﹑厨师和车夫住在第九层,而第九层的人员是禁止上到第十层的。

   我在公寓门口徘徊时,看到衣着考究的大楼管理员在用水龙头冲刷车库出口地面,来保持洁净。车库位于高楼地下,保护措施看起来相当严密。宋美龄从1995年开始居住于此,至2003年在寓所去世,她在此生活了八年,也是她人生的最后时光所在。此处公寓与之前的长岛豪宅,都是四大家族之一孔氏家族的地产。

    当初,孔大小姐-孔令仪担心宋美龄年事已高,生活及就医各方不便,便劝说宋美龄搬离长岛深宅,来到纽约市中心的曼哈顿上东城居住。起初,宋美龄很不习惯这种出入乘坐窄小电梯的方式,甚至有些紧张。据美国媒体提到,宋美龄公寓每日厨房的中国式煎炒烹炸散发出很大的油烟气息,令邻居们很不习惯,他们有的抱怨到了纽约市卫生部门。当卫生部门人员检查完毕后,不无惊异地私下谈到,“这家﹒﹒﹒连厨房贴的都是金叶子﹒﹒﹒”。

    路至底,小拾台阶而上,即来到有无限大好风光的东河上方休闲人行地带,这里是美国大片里最爱的取景地之一。两年前风靡一时的<<欲望都市>>及<Gossip Girl>>都有在此地取景。完全的石板铺地,散步,溜狗,跑步,骑单车。坐在长椅向东眺望一河之隔的民族大熔炉-皇后区,向南俯视位于东河中心的湖心岛-罗斯福岛,向东北,罗伯特肯尼迪大桥气势雄伟,向北纽约另一区-布朗克斯遥遥在际。这是曼哈顿罕有的位置。

   曼哈顿上东区 Upper East Side 范围,南从东59街北到东96街,跨度37条街区。西从中央公园西侧即第5大道到东河岸,包括第5大道,麦迪逊大道,公园大道,列克星敦大道,第3,2,1,约克等9条大道区。南北长,东西窄,近似长方形。向北越过97街,即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哈林区,那里住着许多纽约著名的黑社会人物,犯罪率更是居高不下。上东区一直是上流社会的聚居地,当年美国最有势力的家族第一名-洛克菲勒家族,第二名肯尼迪家族,第三名罗斯福家族的成员无一例外地至今还生活在这里。

    2004年,宋美龄的曼哈顿故居出售,价格是1250万美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22825-741292.html

上一篇:【美国华洋史13】清使代表团
下一篇:美国50州名称来历及格言*
收藏 IP: 74.72.3.*| 热度|

3 孔晓飞 白图格吉扎布 Majorit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