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穷爸爸,富爸爸》读后感
李洋
307实验室团队
大学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看过罗伯特的这本书,不过那时感触不是很大。当最近再一次阅读这本书时,发现它确实有其畅销的理由,温故而知新。
作者以独特的写法,将实现财务自由的富人与每天深受账单摧残的穷人的生活投影到自己身边人富爸爸和穷爸爸的身上。他们虽然一样努力,每天辛勤工作,但由于金钱观不同,结局迥然相异。穷爸爸到死的时候也还有账单没有付清,而富爸爸在很早的时候就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在书中,作者并不是通过一味的抨击穷爸爸的做法,宣扬富爸爸的做法来叙写,而是以一个旁观者加亲历者的身份,揭示了穷人与富人差别的最重要原因——对金钱的态度。
以前也在思考,为什么会有二八法则,马太效应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或者说,什么原因使得一些人成为富人,而一些人成为穷人,我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富人,给父母,给子女,给爱人一个富足的生活。出身?不是,太多太多的白手起家的例子可以反驳了,比如洛克菲勒、李嘉诚等;教育?也不是,文中的富爸爸八年级还没毕业,而穷爸爸拥有博士学位;努力,机遇,理想,毅力,耐心等等吗?或者是,也或者不是。《穷爸爸,富爸爸》使我豁然开朗,因为穷人成了金钱的奴隶,为钱而工作,而富人则是金钱的主人,让钱为他们工作。富人不害怕失败,就算经历破产,身无分文还是依然坚定的去做一个富人,而穷人太害怕失败所以注定失败。
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篇文章《我奋斗18年还是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文中作者说到:“在我不知理财为何物之时,你早早地告诉我什么叫消费什么叫投资。并非所有人都拥有前瞻的眼光和投资的观念。许多和我一样来自小地方、只知埋头苦干的兄弟们,太过关注脚下的麦田,以至于错过一片璀璨的星空。你的理论是,赚钱是为了花,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买到喜爱的商品,让生活心旷神怡。而我的农民兄弟——这里特指是出身农家毕业后留在大城市的兄弟,习惯于把人民币紧紧地捏在手中,存折数字的增长让他们痴迷。该买房时,他们在租房;该还贷时,他们宁可忍受7%的贷款利率,也要存上5年的定期。辛苦赚来的银子在等待中缩水贬值,他们往往在房价的巅峰处,无可奈何地接下最后一棒;也曾天真地许愿,赚够100万就回家买房。这便是我和你的最大差别,根深蒂固的分歧、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在于此。我曾经以为,学位、薪水、公司名气一样了,我们的人生便一样了。事实上,差别不体现在显而易见的符号上,而是体现在世世代代的传承里,体现在血液里,体现在头脑中。18年的积累,家庭出身、生活方式、财务观念,造就了那样一个你,也造就了这样一个我,造就了你的疏狂佻达与我的保守持重。当我还清贷款时,你买了第二套住房;上证指数6000点,当我好容易试水成为股民,你清仓离场,转投金市。”我们一直遵照着父母的指示:“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个稳定的工作,然后成家立业。”结果就是成为了目前绝大多数在大城市里苦苦挣扎的房奴、车奴、孩奴,不敢辞职、不敢失业,忍受着老板的剥削,忍受着每个月巨大的还贷压力,忍受银行的剥削。每天醒来第一个想法就是今天我要赚多少钱才能收支平衡,今天房贷要交了,明天车贷要还了,后天父母身体不好,孩子生病了。太多太多的生活压力,像驴一样被打在身上的鞭子驱使着一刻不停的拉着磨,而 这种生活不是一天两天,是十几、甚至是几十年。我,要做生活和金钱的主人,可以早日实现财务自由,享受生活。
文中后半部分讲述了作者本人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的过程。有了成为富人的理想,拥有他们的思维,但如果没有行动,只是空想。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财商。它有四个方面组成:1、会计,即财务知识。你至少懂得资产负债表,现金流等一些概念;2、投资,你必须获得除了工资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当你不再工作时,也能安然度日,比如说股票,债券,产生收入的房地产,其他任何可以给你带来收入的东西;3、了解市场,才能在合适的实际进入市场,赚取现金流;4、法律,要让法律成为你生财的工具、至少可以减少损失的,比如税收优惠政策,这样就可以少纳税,合理合法的避税。大部分人不富裕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太害怕失去。成功者是不害怕失去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家耳熟能详,但很多还是惧怕失败,但是,如果避开了失败,也就避开了成功。勇于尝试,不惧怕失败,须知风险是无处不在的,运用你的技术知识、只会以及对于游戏的喜爱来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并降低风险。而且,富人最重要的品质是自律。富爸爸说:“如果说你不能控制自己,就别想着致富”。正是因为缺乏自律,大部分彩票中奖者在赢得大奖之后很快败光了,很多人加薪之后立即去购买新车新衣服手表,结果是生活比加薪后更困窘。支付你值得拥有的生活品质。可以说,是否缺乏自律将是富人、穷人和中产阶级区分开来的首要因素。
让金钱为你服务,不惧怕失败,不惧怕拒绝,培养自己的财商和自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