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周末》今天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穷孩子没有春天? 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其实我身边的情况比新闻报道的还要严重很多——现有的教育体系不欢迎没钱的人,也不欢迎没钱的家长。相比当今的寒门学子,我无疑是非常幸运的。我父亲由于家庭成分太高(上中农),小学毕业后就被剥夺了继续读书的权利。因此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他还是非常支持我读书,一直支持到大学毕业。
在接触社会之前,我一直以为读好大学的机会是公平的,只要自己努力,就能读好书,上好学校。因此,不用给孩子请家教,也不用参加补习班。关键是自己努力。
但接触社会几年后我的观念就变了。
首先,考试大纲年年变化,常常发现小学课本上的东西已经是当年高中,甚至大学时学的东西了。
其次,电脑的使用在基础教育中的普及很快。而农村能否上网?即使能上网,穷人孩子家是否有电脑?政策制定的时候需要这些数据的支持。
第三,农村孩子很难享受加分政策。大部分重点高中,初中都集中在大城市。而这些重点中学最有可能获得省三好或省优干的加分。最顶尖的考生之间分数往往只有一两分之差,而省三好的加分是20分,省优干的加分是10分。
第四,农民工子女异地学习、考试的问题。记得一虎一席谈有一期节目谈到高考户籍开放的问题。当时节目里的北京户籍学生和家长强烈反对。而学习很好的农民工子弟则很无奈——命运已经不完全在自己手中。
综合来看,穷孩子没有春天不应该是个问题,而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个结论。
办公室有个美国同事正在给他孩子办理小学入学的事情。因此对美国和英国的小学入学制度有了些了解。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吧。
美国和英国都有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都很贵,如果有钱,可以让孩子享受贵族教育。但公立学校政府也很重视。
美国的公立学校采取的政策是“就近入学”,根据家庭住址决定孩子在哪里读书。如果学校没有位子了,则就增加位子。一切随当地居住人数变化。因此很容易形成根据财富情况形成的聚集区。学校是公平的。但是如果想让孩子更多地和有钱人的孩子接触,自己就需要努力工作。
英国则不太一样。英国有一个中央系统分配孩子的就学地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需要在一年提交申请,可以填报三个理想中的学校。政府根据学校名额把每个孩子安排进学校。因此,尽管有的学校就在你家隔壁,但还是要开车半个小时送孩子去另外的学校读书。这种情况下,很难分辨学校好坏。家长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去年的申请人数和拒绝的人数。如果申请的人多,拒绝的也多,那么肯定是好学校。
英美的系统各自有自己的特点,不过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政府的角色为每个公民创造公平的环境。我们的系统更加注重的是产出,而非过程。如果我们的教育部门能够从一个裁判员兼运动员,退化到独立裁判员,那么农村孩子的春天就不远了。
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学生。无论如何他们能走到这一步已经非常的不容易。我会尽量给他们提供公平的小环境,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并希望能够一点一点地改变大环境。
注:三组农村孩子读大学数据
[1].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2]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王斯敏等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
[3] 2004年,厦门大学教育学院课题组对全国34所高校的生源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普通工人阶级子女考入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的比例分别减少了7.9%与5.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